她是民国时期以思想前卫著称的美女作家,她是一女二男三人行中的女主角,她在南京狱中为叛徒老公生下孩子。
后来,她逃出南京到达延安,成为到达中央苏区的第一个著名文人。
毛泽东亲自为她写了一首《临江仙》,还用电报形式发给在前线的她,称她是“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还说她一枝纤笔,抵得上三千毛瑟精兵。
她就是在上世纪20年代靠《沙菲女士的日记》成名的女作家丁玲。40年代,她写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得斯大林文学奖。
1904年10月,丁玲出生在湖南临澧县一个富裕的家庭。她原名蒋祎文,丁玲是其笔名。
丁玲4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去世,家道败落,母亲带着她和弟弟回姥姥家居住,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丁玲小时候,由姥姥做主,把她许配给了舅舅家的表哥。丁玲长到十几岁时,非常反感这门包办婚姻,就在思想开明的母亲支持下外出求学。
在外求学期间,羽翼未丰的丁玲曾在《民国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批判她的舅舅是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
由此可见,丁玲是一个具有叛逆精神、敢于挑战封建家长权威的女性。
1921年,丁玲唯一的弟弟死了。有人说是丁玲命硬,克死了自己的弟弟,还有亲戚直言不讳地说该死的是丁玲。这更加激起了她对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强烈愤慨。
1922年到1923年,丁玲到达上海后,先后在平民女子学校、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读书,接触到许多共产党人和文化界名人,思想更加激进。
1924年,丁玲到了北京。在一次聚会上,丁玲与《京报》副刊编辑胡也频相识。
胡也频很喜欢丁玲,知道丁玲还在因为弟弟的去世而难过时,就给她送了一束玫瑰花,他还在花里夹了一张纸条,自称“你的新弟弟”。其实胡也频比丁玲大一岁。
因为在北京生活困窘,丁玲又回了湖南。结果她前脚刚到家,胡也频后脚就追来了。
虽然丁玲对胡也频并不怎么来电,但看到风尘仆仆追来的他还是有些感动。丁玲的母亲对胡也频也有好感。所以,几天后,两人一块重返北京。
1925年秋,丁玲和胡也频组建了家庭。二人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也过了一段比较甜蜜的时光。
后来两个人都想到日本留学,急需一个日语老师指导,于是在北大自修日语的冯雪峰就走进了丁玲的生活。
初次见面时,冯雪峰给丁玲的印象并不好。丁玲觉得冯雪峰长得土里土气,完全是一个乡下人的气质。
但接触了几次之后,丁玲发现冯雪峰知识非常渊博,还非常有才华。率性的丁玲不由自主地疯狂地爱上了冯雪峰。
丁玲热烈的追求,大概让冯雪峰觉得非常尴尬,他离开北京前往上海。而丁玲又飞蛾扑火般追到了上海。后来,冯雪峰又到了杭州,丁玲又追到了杭州。
在丁玲亦步亦趋地追逐着冯雪峰时,胡也频也在亦步亦趋地追逐着丁玲。
彼时的丁玲,既无法放下对冯雪峰炽热的爱恋,又不想伤害忠心耿耿的胡也频,于是她提出了一个相当前卫、大胆、令人大跌眼镜的解决方案------三个共同生活。
我们已经无法得知,彼时的丁玲是如何给两个情敌男人做思想工作的,但两个男人居然都同意了。
他们三人在西子湖畔的一个小院内,过起了一女二男的三人世界。丁玲成了自己笔下的沙菲女士,周旋在胡也频和冯雪峰之间。
这段时间,有人说是数周,有人说是数月。就是这段“三人行”生活既让丁玲名声大噪,也让她饱受争议和谩骂。
后来,还是冯雪峰率先退出了三人行的相处模式。
1931年2月7日,胡也频作为著名的左联五烈士之一牺牲之后,丁玲陷入了痛苦之中。
她给已经结婚的冯雪峰写信,倾诉自己的痛苦和思念,要求冯雪峰娶自己。
当然冯雪峰没有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