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女孩选书?选以好故事开始、辅以好文笔、且有成长的书

宝妈丽丽在修行 2021-12-29 14:13:33

01女孩爱公主故事

公主故事最大的毛病不是不真实,而是逻辑不对

女孩儿特爱看讲公主故事的书籍,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方面是自我身份认同的需要,一方面是幻想的需要——这类书满足了女孩心中那个闪耀的梦。

这些故事流传至今,自然有其出众之处,也不是不可以读。

然而,诚如许多人担心的,它们有一个显著的缺点:逻辑不对。

很多人说童话不真实,其实,我们读到的故事大多是不真实的。故事可以虚幻,但在虚幻的框架上,要有现实的逻辑在。

我们每个人都不会生来“美得令人窒息”;

我们每个人都不会不用做任何事就有朋友忠心耿耿;

我们每个人遇到困难都不会只需要“等待”,没有什么神仙教母来施展魔法救我们于危难;

我们每个人的婚姻也不会是王子一出现,就有一个happy ending,谁都知道恋爱容易婚姻难;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复杂世界里,我们遇到的问题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指数级的复杂。

从这些角度来看,童话最大的问题不是不真实,而是没有反映真实,故事里的逻辑跟现实对不上。

所以,它们不是最适合女孩的读物,毕竟我们生的不是白雪公主。我们让孩子读书是为了帮助她们成长的。

02那么,什么样的书适合女孩呢?小编认为在给咱们的baby girl选书的时候,有三点要遵循

1 首先,它是一个好故事

小编曾多次强调过好故事的作用,我们人类天生喜欢故事,故事符合我们大脑的工作逻辑。

一个好故事不仅能吸引人,还能让人明白道理。

那么什么样的故事才是好故事呢?好故事一般都有4个特点。

因果关系:符合逻辑的因果关系。

前面说了,可以架空,但架空之上逻辑说得通。你不能架空后就告诉孩子在这个世界里,不用努力就能获得一切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不能映照现实,对孩子没有多大启发。

有冲突:主角有目标,追求目标过程中有阻碍,百转千回,比如咱们的大IP《西游记》,冲突设置非常好;

多样性:套路不能趋同,比如唐僧九九八十一难,各有特色。每个困难都有王子相助,这没多大意思。生活总有意想不到的,不是“我就知道”。

多重角色:独角戏不好看,人的社会就是有各种各样的人。比如《绿野仙踪》,主角就有4个,各种配角,还各有特色。

这样的故事更丰富,也能让孩子从中看到多重的含义。

2 辅助以好文笔

浸润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里,就能收获什么样的语言能力。读《三国演义》原著,跟听街头大妈讲孙猴子打妖怪是不同的。

孩子们正是语言发展时期,要学着表达,形成语言逻辑和习惯。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外,跟优秀的书籍学习,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是很注意的,特别是在买外文翻译书籍,比如《木偶奇遇记》,有很多版本,很多出版社都出,我不会找最贵的也不会找最便宜的,我会找一个翻译得最好的。

3 第三点我认为最重要,要有成长

开头小编说过,我们都是普通人,从出生开始就要在这个世界摸爬滚打,打怪升级。

如何升级,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做成一些事,是需要不断迭代成长的。

有成长的书,意义就在于此:

让孩子看到、感受到自己该如何结合现状,去发展、去改变。

比如《木偶奇遇记》,小木偶匹诺曹就像一个个普通孩子,他厌学、淘气、坏脾气,在一次次的吃亏上当中,他逐渐成长,最后得到认可,变成一个真正的小男孩。

比如马克·吐温的《汤姆·索利亚历险记》,淘气的男孩最终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是非面前选择站在对的一方。

比如《绿山墙的安妮》,读者会跟着安妮经历一系列心理变化,实现成长。

比如《夏洛的网》,讲述友谊、爱、坚韧、努力,我们在困境中,在生命的无常中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应对。

这样的书,值得孩子一再阅读。

现在咱们来总结一下:

给女孩子选书,童话类的不是不能读,要少读,更多地要读好故事、好文笔、有成长的书籍。

其实,给男孩也一样。

许多男孩喜欢英雄类的书,但如果英雄本身没有成长,故事又过于单调,没有逻辑,那就没有多大的可读性。

最后我想引用尹建莉老师的话做结尾,她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说过:

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你是让孩子接触高质量的内容还是低质量的内容呢?

比如,同样是念儿歌感受音律,普通儿歌就比不上唐诗这种素材。同样是读书,好书带给人的观感和提升,就是别有洞天。

这就是今天的分享,本文结束,谢谢阅读。

0 阅读:0
宝妈丽丽在修行

宝妈丽丽在修行

一个践行终身学习的逗比宝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