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读孙述宇的《水浒传的诞生》。
孙先生的这本书不得不说脑洞确实开得很大,本书的第一部分《水浒传》的来历的第一章的题目是——强人说给强人听的故事?,虽然作者小心翼翼地给这句话加上了一个“?”,但毫无疑问,作者本人对此是深信不疑的。
在本书第一部分的第四章《曾头市与晁天王》,作者也大胆地提出一个假设,说这位在曾头市中箭而死的水泊梁山的第一代领导人——晁盖,《水浒传》的作者是拿他来影射被俘而死的宋钦宗。
并在相关的注释中,提出了一个颇有意思的观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个好汉没有一个姓赵,似乎是故意的。”
细想一下,还的确如此。
在小说的第71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中,计有以天魁星呼保义宋江为首的三十六天罡星和地魁星神机军师朱武为首的七十二地煞星,一共一百零八位,姓宋的、姓林的、姓吴的、姓关的、姓卢的……这些我们常见的大大小小的姓氏几乎都有,唯独作为宋代国姓——天水赵姓,却无一人上榜。
难怪引来像孙述宇这样的有心的学者和读者的注意,并对此作出一些看似合理的解释。
其实这样的解释是对是错并不好做判断,只能是“姑妄言之”而已,毕竟谁都知道《水浒传》的作者早已作古,是没办法从土里爬出来作出仲裁的。
由此到使我想起了一个问题,按照孙述宇先生的逻辑,既然这本《水浒传》——原来的名字大都叫《忠义水浒传》,有可能是一些曾经参加过抗金的义军及其后人,参与了本书故事讲述与传播。
那如何解释在小说的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中,作者居然将“赵(宋)”和“金”姓——这两个敌对政权的名字放在一处来写。而且“金”姓——金老二,还是“赵(宋)”——赵员外的老丈人。
鲁智深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解救了来自东京的金老二和金翠莲父女,后来好人有好报,鲁智深反过来又得到金家父女(金翠莲此时已成了赵员外的外室)的帮助到五台山出家。这个故事我相信大多数读者都是非常熟悉的,不需要我来浪费笔墨赘述吧。
所以,“为什么《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中为什么没有一个姓赵的”,可能就是一个伪命题。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