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明朝疆域小的这个概念植入了人们脑海中的?公元1433年宣德八年,明朝疆域总面积差不多990万平方公里。在与其他汉人王朝的对比上,虽然不及唐高宗时期,但也相差不大。
而之所以大家会觉得明代的疆域非常小,更多还是受到了明代后期的影响。可是同样在朝代的后期,东汉末年的疆域也就剩下我们熟悉的三国地图那么点大小了。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疆域面积也是急剧缩水了。即使我们印象中拥有最大版图的元代,在其末期也只剩下半壁江山。所以要比咱们就看全盛时期。如果拿别的朝代全盛时期与明代没落时期对比,那明显就是故意欺负明朝。
而中国历朝历代的地图之所以全盛时期和中后期的区别那么大,就是因为在当时对于领土的概念与现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与近代国际法体系下的国家理念相比,中国古代对于天下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古代的天下并不是指的整个地球。
很多人都会觉得古人很愚昧,觉得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其实早在秦汉时期,我们就对于西方有了初步的认知。封建王朝体系上的统治范围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就是直属郡县、羁縻统治、朝贡属国。除此以外的地区,就是敌国或者只开放互市、只朝贡不册封的国家了。
其中的直属郡县就是咱们常说的汉地十八省、两京十三省之类。而朝贡属国就很好理解,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朝鲜。而羁縻统治就是一个比较生僻的概念了。比如汉朝的西域都护府,唐朝的安西都护府,还有明朝时候的西南土司以及东北的努尔干都司,再到清朝时期的准噶尔。羁縻方和被羁縻方彼此承认互相的主从关系。但被羁縻方依然保持高度的独立性。而作为羁縻的王朝主体,也只是象征性地建立一个机构,比如都护府之类的,不过多进行干涉。相关的人口名册、税收也不归户部各司管理。被羁縻方每隔一段时间上贡。打仗的时候需要被羁縻方出兵。这种感觉,好像和朝鲜的朝贡体系没啥区别。
但其实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朝贡属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国王、自己的朝廷。只是朝贡属国的国王需要宗主国来进行册封。比如朝鲜国王登基必须经过大明册封的,这才算正统。而羁縻统治下,双方就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而是直接封官。譬如努尔哈赤原来就是大明的指挥使、龙虎将军。在名义上还是属于大明臣子的。
至于这套体系为什么叫羁縻,那可就有点年头了。这个词源于秦汉时期。《史记·司马相如传》中的解释“羁,马络头也;縻,牛靷也”。马骆头,就是绑在马头上起到束缚作用的马具,而牛靷是拴在牛车车轴上,拉着车前进的皮带。引申下来的意思,就是笼络加控制。就跟你骑大马、赶牛车一样,控制是大于笼络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历代王朝的地图变化很快的原因了。
当主体足够强大的时候,控制力强,这些羁縻地区都是你的小弟。一旦主体出现了问题,控制力减弱了,那轻则像汉朝时候的西域一样,自己玩自己的去了,时不时还来骚扰一下;重则像唐朝时吐蕃悍然发兵;更严重就是明朝时,大清直接改朝换代了。而且正因为女真这个曾经大明羁縻制度下的被统治者之后的表现过于活跃,使得很多时候大家就没把他当成过老主家曾经治下的子民。
如果撇开羁縻地区,只论直辖,历朝历代的疆域也不过就是五六百万平方公里。这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汉地。毕竟从客观上来说,在过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管理上千万平方公里,还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那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