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战有所研究的人应该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德国的MP40冲锋枪在生产总量上其实很低,相较于同时期采用冲压工艺制造的PPSh-41冲锋枪、PPS-43冲锋枪、司登冲锋枪和M3冲锋枪相比,MP40冲锋枪的总产量仅有120万支左右。别说在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上比不了上述几款冲锋枪了,甚至都不如采用切削工艺的汤普森冲锋枪生产总数要多,因为汤普森M1冲锋枪和汤普森M1A1冲锋枪的生产总数是150万支。
那么,到底是什么情况造成了采用冲压工艺的MP40冲锋枪,在德国的产量反倒如此之低下呢?
首先,我们这里应该排除精工制造导致的生产困难问题,虽然国内相当长的时间里都认为是德国人的精工制造导致MP40冲锋枪产量低,可实际上却全然不是这么一回事。这里我们可以用MG42通用机枪来做一个横向对比,作为大量采用冲压工艺制造零部件的MG42通用机枪在结构复杂度上远胜于MP40冲锋枪,其生产难度是远胜于MP40冲锋枪的,可即便如此它的生产总数也达到了100万支。
换句话说,如果用精工制造和生产难度来解释MP40冲锋枪的低产量的话,那么同样采用冲压工艺的MG42通用机枪足以反驳这个说法。同样可以作为例子的还有的过自己的STG-44突击步枪,作为一款诞生于战争末期的划时代武器,STG-44突击步枪在大量投产时已经是1944年了,这一年德国军工产业因原材料不足和盟军轰炸开始陷入困境,但STG-44突击步枪的总产量也超过了40万支。单以生产效率来说STG-44突击步枪是远超MP40冲锋枪,难道MP40冲锋枪的生产难度还能超过STG-44冲锋枪?
当然,如果我们要做对比的话,也可以用PSSh-41冲锋枪作为对比,镀铬枪管、起到补偿器作用的散热套筒、内置减震弹簧的木制枪托、其制造工艺比MP40冲锋枪更为优越。显然,用精工制造和生产难度来解释MP40冲锋枪的低产量是不可取的,那么到底造成了MP40冲锋枪低产量的罪魁祸首到底是什么呢?如果要深究这一点的话,我们应该从德军对冲锋枪的战术定位,以及德军的步兵战术来作出分析才能得到答案了。
德国对于冲锋枪的首次运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时德军配备的MP18冲锋枪主要配备给暴风突击队。一战的战场环境是堑壕战,而为了突破堑壕德军设想了暴风突击战术,其战术核心思路为抽调精锐士兵组建突击营,突击营将携带MP18冲锋枪、MG15机枪、手榴弹和火焰喷射器,在炮火的掩护下踩着弹幕向前推进,突击营利用木板越过铁丝网后跳入堑壕,在近距离战斗中迅速击溃敌人并肃清堑壕。随后突击营将转为守势阻击敌方的反扑力量,直至己方后续部队赶到接替防守后,突击营将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摧垮对方的整个防御体系为止。
虽然说一战是以德国的战败为结果,但一战中的战术经验对于二战时期的德军有很大帮助。德国并没有停止对冲锋枪的研发,最终在波兰战役前正式配备了MP-38冲锋枪。MP38冲锋枪主要配发给装甲部队和伞兵,是为了满足近距离作战需求而诞生的。在波兰战役中MP38冲锋枪约有数千支配发给各装甲部队的摩托化步兵中,这些MP38冲锋枪被证实非常适合近距离作战,有效的压制了试图采用爆破方式摧毁德军坦克的波军士兵。
波兰战役的成功决定了德军将更加看重冲锋枪的运用,因此MP40冲锋枪就应运而生。相比于还是大量采用切削工艺零件的MP38冲锋枪,MP40冲锋枪是采用了冲压零部件,整体的价格进一步降低,生产工时也更短了,其零部件可以在不同的工厂生产,随后在总装配厂统一组装即可。此时,MP40冲锋枪就开始更大规模的配发给装甲部队和伞兵,并在随后的法国战役中取得了极大的战果,手持MP40冲锋枪的士兵成为了德军的标准形象。
但这里需要强调一点,那就是德军并不为整个班组都换装MP40冲锋枪,这是由德军的步兵战术所决定的。在德军的观念里,冲锋枪虽然是近距离战斗的利器,但德军在整体上更倾向于在中远距离上结束战斗,而不是将战斗拉到近距离上解决。也因此,德军的步兵班组战术实际上是围绕着机枪来进行的,这也和一战时期德军大量配备机枪并取得巨大战果有关。
这里我们可以用德军的步兵班组组成来更直观的解释这个问题。一个典型的德军步兵班有十名官兵,其中班长由一名士官担任,这名士官将手持MP40冲锋枪,其在战斗中会走在班组的最前面。而机枪组拥有一名配备MG34通用机枪或MG42通用机枪的机枪手,一名携带P08手枪或P38手枪并携带弹药的副射手,以及一名携带毛瑟98K步枪并携带弹药的弹药手,然后六名配备毛瑟98K步枪和手榴弹的步枪手组成的步枪组。
在实战中的德军步兵会呈现纵队推进,班长会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机枪组紧跟在班长身后,再往后才是步枪组。士官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他能比新兵们能更快的发现敌人,手持冲锋枪的他可以快速开火压制敌人,并为整个班组争取到一个调整时间。随后机枪组会迅速在班长身边展开,利用机枪火力进一步压制敌人,而步枪组则左右散开至机枪组的两翼掩护机枪组。如此一来,德军的步兵班就能实现快速展开,配合友邻的两个步兵班形成一道以三挺机枪为核心的简易战线。
这个战术完全是为了发挥机枪的作用,整个班组都是围绕机枪来运行的,而手持MP40冲锋枪的班长其实并不是战斗的核心,他是班组的排头兵,同时也是机枪火力的指挥者。如果从这个站数来看,MP40冲锋枪确实不是德军步兵班组的核心所在,它唯一的用途是在遭遇敌人时起到一个压制效果,经验丰富的班长能够比班组中的其他人更早的开火,从而为后续的战术调整争取一个时间。
按照德军这套战术来看,其实冲锋枪的作用相当有限,仅仅是一个争取战术调整时间的工具罢了,之所以配备给班长是因为班长的经验更为丰富,能更好的发现和判断威胁,某个角度上也是基于一战时期的思路,即冲锋枪只配备给老兵。
而对于运用这套战术的德军而言,冲锋枪注定不会是特别受重视的存在,也因此德军对于冲锋枪的需求也就变得不是那么巨大,那么MP40冲锋枪的产量自然也就不会特别的高。同样的道理,德军的G41半自动步枪和G43半自动步枪产量加到一起也就30万支左右,其原因就是因为半自动步枪在德军的战术定位里和MP40冲锋枪是一样的,也因此它的产量注定会很低。
不过,这其实也意味着德军的步兵战术是一套基于一战时期转换过来的战术,它并没有完全的认识到自动武器和半自动武器对步兵战术的影响,其战术本身受一战思维的影响很大,步兵的进攻性和机动性其实都有所不足,并没有认识到二战的步兵实际是处在近距离和中距离战斗上这个特点。而同时期的美国、苏联、英国对于自动武器和半自动武器的运用都更为广泛,其步兵班组的战术弹性和战场适应性也就更强。而这种错误的认识最终就导致了德国疏于MP40冲锋枪的生产,使得德军在自动武器配备总量上大幅度落后于盟军和苏军。
其实霉菌对冲锋枪的装备“也不多”,步兵班的正式配置里甚至“没有冲锋枪“。连部在备用武器库里有六支冲锋枪和二支巴祖卡。资深军士可以“领用替换原有武器”!但是这些人成为战斗“英雄”的几率高,在影视剧中就有大量冲锋枪出镜。[得瑟]
德国还有大量mp18和mp38还有stg44还有半自动以及缴获的冲锋枪,很多缴获的大盘鸡和捷克轻机枪也被拿来当冲锋枪使
冲锋枪定位很尴尬,近距离火力压制罢了,弹药消耗的又快,续航太差,除了老兵,新兵驾驭不了,扣两下就没子弹了,火力还比机枪差太多,后来的突击步枪才是好东西,可惜已经没用了
这种战术到了巷战时就很吃亏了[汗]
只有200米的距离,32发的子弹,两个点射就打完了
德国步兵班就是一挺MG42和10个携带弹药的两脚骡子。
问题是现在的班组火力装备应该怎么配备?我觉得要围绕无人机+多用途导弹+精确步枪或榴弹狙+机枪或自动榴弹发射器,来调配火力和战术[呲牙笑]
很简单,因为德国又不是只有mp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