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用奇怪队形进攻上甘岭,秦基伟发现不妙,赶紧提醒部队已晚了

有历史深度普及 2024-08-02 02:02:43

1952年10月16日,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这一天是美韩军向上甘岭发动进攻的第二天。

美韩军排着一种奇怪的队形,向山头15军阵地发起进攻,前沿观察所向军指挥所报告了情况,秦基伟研究后感觉很是不解,多年征战形成的敏锐战场嗅觉,令他察觉出一丝丝不详的预感。

一、奇怪队形意味着什么

上甘岭我军守的阵地,分别是597.9高地和537.7高地。

因为这两座小山头没有名字,索性以军事地图上的高程命名之。

不过美国人给597.9高地起了绰号:珍妮·罗素山。珍妮·罗素是好莱坞女明星,这位女明星的受欢迎程度,不亚于王语嫣——不好意思,是刘亦菲——在中国80后男性中的号召力。

美国大兵向山上冲锋时,口中念念有词,呼喊着珍妮·罗素的名字,然后一群群地死在志愿军枪炮之下……

前线观察所发现的异常情况,就是美军和韩军奇特的队形。

韩军进攻时,一线步兵线成纵队排布,一个战斗班成一个纵队,纵队呈蛇形,班与班相隔10至20米。

这个奇怪的队形之前我军甚少见到,不太好打,因为纵队间距大,又以蛇形排列,粗得101三三制战术的神韵,与我军步兵冲锋之前三角队形好有一比。当然,距离我军的三三制步兵冲锋战术还不小。

美军与韩军也差不多,不过也有其特点,即步兵队形密集的多。

敌人步兵冲击出发地有督战队,一旦冲锋的步兵被火力压回来,督战队就逼其再返回来。

而且越打越疯狂,我军对其步兵杀伤一批后,很快又有一批冲上来,嘴里呜呜怪叫,死一批又一批……

前沿观察所

秦基伟得知这一情况感到非常不妙,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这就是敌人的人海战术。”

奇特在哪?

美军和韩军学会了人海战术,粗略学会了志愿军的三三制。

学的像不像另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从所未见的进攻队形背后的动因。

美军韩军之前什么特点呢?并不是很重视步兵冲击的队形,以及投入密集、优势兵力打我军一个点。

他们更习惯于倚仗火力优势,因为飞机、榴弹炮、坦克、火焰喷射器和各种重火力管够,没必要在步兵冲击队形这种他们眼中的次要战术上下太多功夫,靠火力猛砸就够了。什么夜战、近战、白刃战,在美军看来都是武器落后的军队逼得不已研究的。

这不是美军懒,换我们,如果火力够了也这样。

志司的一份总结材料就说过(1952年10月《关于秋季战术反击消耗弹药情况的通报》),有一段时间我军前线储备的炮弹足够多了,步兵一个劲要求炮兵进行火力准备,口径越大越好,尤其喜欢要求用苏制122毫米榴弹炮,而不管是不是有条件依靠步兵先完成任务,或者用小口径炮比如迫击炮进行支援作战。

彭总、邓华(副司令兼副政委)、杨得志(第二副司令)、甘泗淇(副政委)联合发布命令,要规定发射弹数,以纠正某些指挥员不顾火炮寿命和供应困难,不适合持久作战要求,滥放炮弹的单纯任务观点和不正常消耗弹药行为。

这话扯开说就多了,笔者打算针对志愿军炮火运用的前后巨大变化专门撰写一文,届时敬请各位新老朋友批评。

言归正传。现在美军韩军都开始这样研究了步兵战术了,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美韩军对上甘岭一带志在必得。

二、两个小山头哪来的魔力

美军真的是对这两个小高地志在必得吗?

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小高地,在美军的地图上有名字,597.9高地叫“三角形山”,大概根据其形状起的。537.7高地叫“狙击兵岭”,因志愿军狙击手常在这座山头打冷枪。

美军一开始并没有非拿下不可。

上甘岭战役,起初不管是美军,还是我军,都是按战斗级的仗来打的,即兵力控制在军级以下单位。按我军标准,只有两个(含)以上军级战斗单位参加的战斗才能称为战役。

15军在两个高地的防御部队只有一个45师。美军计划投入的兵力是第7师和韩第2师的两个营,双方都不多。

兵力小,决心也都不大。美军的作战计划,只是第7师一个叫摩西的团长制定的,师长看了认可,送给集团军长范佛里特。范佛里特一看,也表示不错,同意开打。对外界宣称,这场战斗5天就能结束,仅会造成200多人的微小伤亡。

志愿军方面同样如此,发生战斗接触后,无论是15军军长秦基伟和45师师长崔建功,乃至下面的三个团长,都等着把美韩军的进攻反击下去,然后继续执行志司明确的秋节反击作战任务,他们的真正目标是打南面的注字洞南山。

可以说,敌我双方,都有点漫不经心。

攻的一方企图迅速拿下两个小山头,不用花费太大代价,就能在联合国大会(1952年10月14日召开,正是美军进攻的当日)上捞个彩头。

秦基伟后来一直没有弄明白,美军为什么不在西面相对平坦的阵地西方山开打,而要选择东面地形非常陡的两个高地打。

秦基伟猜测,有可能是美军认为西方山阵地平坦,虽然利于美军重武器展开,但同样也利于志愿军重火力的展开以及大规模兵力调动。对志愿军的迂回穿插和分割战术,美国人虽然略知头脑,但仍然心有余悸。

所以选择在山头开打,想利用绝对火力优势一顿猛砸,三下五除二就解决。

从这个角度看,美韩军重视步兵战术,确实有道理。炮火轰完后最终需要步兵占领嘛!中共军队的战术好用,那就拿来用一下。

秦基伟正好从这里预判到美韩军的异常动向,从不太重视到过高度紧张。

之前给部队下的命令是“一人舍命、十人难当”的战斗口号,意思是通过迅猛的反击把敌人压制回去,然后按我方既定节奏,快速向注字洞南山继续发动反击。当时15军军、师两级的炮兵都集中起来了,射击诸元都定位到了注字洞南山,而忽视了两个高地前的敌军。

等到判断出美韩军的不对劲时,秦基伟赶紧要提醒部队注意,已经晚了。

45师一线部队开始反击,打的非常勇猛顽强,但没料到敌人的进攻那样猛烈,防守高地的一线部队在敌人猛烈的炮火和人海进攻之下,遭受惨重伤亡,防守山头的连队几乎全部伤亡……

45师每天待17点后,组织部队向地面阵地发起反攻,先进行炮火准备,再进行步兵冲击,利用夜战优势,于夜间将阵地夺回。

美韩军没有想到志愿军的反击强度这么大,天亮后再次组织强攻,依旧采用志愿军式队形进攻。

攻防强度越来越大,美韩军气性越来越大,压上去的部队越来越多,志愿军也不得不调入更多部队。

潘多拉魔盒就此打开了。

其实从军事意义上讲,上甘岭两个高地并没有特别大的价值,敌我都只打算以这两个小高地为跳板或中继,通过这里向纵深取得更大战果。

但谁也想不到,战争机器一旦开动,就不以发动者的意志为转移,走向一个谁也预料不到的血肉无底洞。

三、赌博式恶战

据15军战史载,战斗刚打响时,15军的炮兵来不及支援,一线战士反击只能用轻武器,打的很艰难。美军的猛烈炮火把山头地面炸出一层松软的土屑,土屑飞舞塞住枪栓,战士们拉不动枪,大批冲锋枪无法使用,手榴弹、手雷和暗火力点里的轻重机枪成了主要武器。

597.9高地主峰火力点一挺重机枪,一天之内打了1万多发子弹,击毙300余名美韩军。

美韩军越打越疯狂,一开始只投入美军两个营、韩军两个营,结果被志愿军大量杀伤,美军持续加大兵力,一共投入七个营的兵力。七个营也不够用,打到后来,美军继续增调部队,前后一共投入17个步兵营……

韩军为了给米帝爸爸表忠心,派来一个叫丁一权的中将担任师长。注意,韩军的师长可不像国民党军整编师,师长可以配到中将军衔,国军整编师是军级单位。韩军的编制体制与美军基本相同,师长就是少将。

这个丁一权原本是韩军的陆军总参谋长,以中将军衔到美国军校留学深造。他生于1917年,此时刚刚35岁,如此年轻就做了这么大官,在韩军中绝少见到。相比美军的师长四十多岁甚至五十多岁,未免过于年轻。

韩军仰承爸爸眼色,把丁一权派到前线当师长,美其名曰按照美军惯例,中将缺少师级主官经历必须补齐,因此高衔低职,来做了个师长。

丁一权到前线急于表现,对韩军下达严令,必须拿下两高地。在以韩军为主攻兵力的537.7高地,韩军疯狂地以整营兵力发动猛攻。一开始还讲究阵形,讲究疏散,后来打得性发,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以密集阵形猛打猛冲,妄图吓倒志愿军。

一开始确实给志愿军带来不少麻烦,但在猛打猛冲方面,韩军这是关王门前耍大刀,小孩儿遇见祖宗,在45师坚定如山的防守面前,韩军2师整营整营地丧失战斗力,战斗结束时全师几乎轮换了一遍,全成了从后方刚刚整补上来的新兵,老兵打光了,也没能占领537.7高地。

美军伤亡也十分严重,15军抓了一个美军俘虏,据该仍供称,美军17团一个营强攻,一天就伤亡过半,有的连只剩下1名少尉,伤亡之惨烈从所未见。

我军也承受了相当大的伤亡。

据15军战史和45师的上甘岭战役总结报告等数据称,在10月14日晨至20日夜七天七夜的攻防战斗中,我45师共伤亡3200余人,歼敌7000余人。

45师的21个步兵连全部投入战斗,大部分连队伤亡过半,有的全部打光。

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同志(45师135团2营通信员)就牺牲在向地面阵地的反攻作战中。

令人悲叹落泪的是,15军像黄继光这样的战斗英雄有很多,据调查与敌同归于尽的15军战士有27名之多!他们的名字静静躺在志愿军司令部编纂的《15军上甘战役调查材料》中,历史只记住了黄继光,但另外26位英雄的伟大精神将永远与黄继光同在。

45师作战科长宋新安向军部报告伤亡情况,不禁失声痛哭。

上甘岭战斗越打越激烈,敌我双方高级指挥官都不约而同暂停了其他方向的战斗,邓华宣布结束秋季反击作战,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也停止其他战场行动,把所有精力都聚集到上甘岭这片仅仅3.7平方公里的蜗角之地。

联合国军司令官克拉克后来回忆这场战役,“这个开始为有限目标的攻击,发展成为一场残忍的挽救面子的恶性赌博。”

美军为这场赌博下的注是美军士兵的生命。

志愿军方面评价,美军脱离自己的阵地而暴露在志愿军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面前,形成了一个期待已久的“送肉上砧”的良好战机。

以上只是上甘岭战役第一阶段战况的概述,第二阶段以坑道作战为主,那才是最险恶的时刻。

1 阅读:50

有历史深度普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