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着一些比较不受重视的阶段,如: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和五代十国。
这三个阶段都是有名的“混乱时代”,但它们的整理十分繁杂,难以深入,也缺乏系统的学术论著。
笔者在上大学的时候,上了一门关于南北.朝的课,他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传统的史书中,大部分人都只关注宋齐梁陈四国,而忽视了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
何予不相信,但仔细想想,当我们说到这两个字的时候,首先会想起的,应该是“建安七子”、“竹林七杰”、“刘裕”、“梁武帝”、“陈后主”等等。
说到文官,谢安王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说到文官,萧子良是个很有背景的人。
但说起北.朝,他又说不出什么来。
只是,这段时间的发展,与我们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宋武帝刘裕一统江南,创立了南朝宋朝,随后就是宋齐梁陈四国,而在北方,就是一个以东魏、西魏为主的王朝,然后是东魏和西魏,然后是北齐和北周,然后是隋,最终被隋王朝取代,最终成为了整个世界的霸主。而从这个过程来看,很明显,隋朝是在北.朝之后,与南朝融合在一起,完成了统一。
隋朝以后,就是大唐了。
一九二三年,河南洛阳东山岭头村一座荒山中发现一座坟茔,上面有一座北.朝墓志。
石头上满是裂痕,上面的文字也是杂乱无章,然而就是这么一篇看似普通的六百四十九个字的碑文,却记录了一位名叫王钟儿的侍女的悠悠生平。
对于中国人来说,要学习中国人的历史总是要面对一个很大的难题,因为它的历史很是漫长,很是繁复。
从夏商时代就开始记载历史的人们,留下了无数的史书,在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我们很少会对每一个人都印象深刻。
有些人说,我可能不记得其他人,但我记得皇帝,因为皇帝的威望很高,关于皇帝的事情也很多,这也是为什么皇帝会成为历史的主要原因。
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大约有500多个皇帝,如果把寿命短暂、英年早逝、沦为配角、成为木偶的皇帝剔除掉,你还能记得多少人?
像司马迁这样的大人物,不但给皇帝写过传记,还给游侠市里的大人物写过传记,所以他的名字才会被载入史册。
罗欣的《漫长的余生》,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一本关于一个平凡人的历史的书。
在此,我还要补充一点,我们之所以对远方的凡夫俗子感兴趣,是由于他们是真正的史书的一份子,没有他们,史书便不完整,不逼真。
其实,六百余字的《石碑》,其作者是一位名叫常景的大学者。
常景自幼聪慧过人,博览群书,是一代名士,也是孝明帝元诩的近臣,也是一代宗师。
如此一位书生,为何要给一个小丫鬟书写碑文?还是说,她只是一个丫鬟,怎么会有如此珍贵的墓志铭?
在这两个时代,到处都是战争,不管是平民,还是沙场上的士兵,又或者是皇宫中的仆役,都像是杂草一样,如果出了什么意外,坟头都会变成杂草,哪里还会有人给他们刻碑?
而且,这座石碑,也是孝明帝请常景为王钟儿题写。
那么,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钟儿,来历定然非同一般。
不过,对于我们这些后人来说,却是很正常的事情。
王钟儿,在进宫之前,本是一名宋人氏,在南方,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幸福的姻缘,还有一个并不怎么相爱却也能互相尊重的夫婿。
她住在刘宋汝南郡的“汝南”,即现在河南的“汝南”。
从东晋开始,它就是州、郡、府及县的所在地,位于刘宋与北魏交界的古豫州,位于河南、洛阳、荆楚之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城市中心,也是一个军事重镇。
悬瓠城以出产栗子著称,想必王钟儿也吃到了这些当季的果子,可是安逸的日子还没有过去数年,刘宋与北魏开战,悬瓠城沦陷,王钟儿与亲人分离,被抓进了北魏皇宫,做了一个侍妾,用更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个卑贱的贱仆,属于极卑贱的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