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陕西某三甲主任医师徐医生在医生论坛发表文章《取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你觉得咋样?》引起了医生同行们的热烈讨论。
(图源网络)
他表示,“一直以来,我国医务人员‘苦职称久矣’。为了晋职,医务人员花了太多时间和精力,有的不惜花大价钱钱求人写论文发论文,外语考试找枪手,有的在答辩期间费尽千辛万苦,受尽了委屈和折磨,直接造就了一个围绕职称晋升长长的利益链,而对于医生个人,最终不过要么为了面子,要么为了票子。事后想想,真没必要。”
他还建言,废除之后,医生可只需要通过两次考试:一次「入门」考试,即通过全国统一的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就可以全国范围内行医,无需注册。
第二次是通过全国主诊医师资格考试,相当于现在的主治医师职称考试,通过了就可以在医疗机构「带团」,组建自己的主诊医师团队,对病人实施独立诊疗,无需再晋升什么副高正高。
最近几年,关于“废除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制度,不再让职称拖医生后腿”的议题几乎每年都会被提及一次。
某论坛投票结果显示,近八成同行赞成取消该分级晋升制度, 但也有不少医生反对,认为任何行业的从业者都要区分职级,在未有更优化的晋升制度出台前,维持现状是最好的状态。
(图源网络)
对此,网友吵翻了:
@戴医生:建议只要考试就可以了,副高连续5年合格,正高连续7年达合格线,如果有一年不达标,就重新开始,我想就意志力方面就可以淘汰一大部分。
@田轩宁:我费了力气考出来,拼了命的评上了,你们说取消?合理吗?
@初晴阳炎:就算取消了,最后可能就是大家一起穷,但是确实可以给医护人员减负。
@柳:可以用考试代替 连续7年考不出就别评高级了 都是用关系什么的 对于寒门学子一点都不公平 医院就应该用技术来论人才 那是治病救人的地方 不是拍马奉承的地方。
@嘻哈微风:评得上后的有很大一部分人还觉得差距还不够大,没有体现职称价值;没有评上的觉得为啥差距那么大。立场不同,思考的就不一样。
无独有偶,早在2017年的两会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周梁就曾提出:取消我国医生职称体系中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分级晋升制度,为广大勤勤恳恳地在临床第一线从事医疗诊治工作,为病人提供直接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松绑。
职称晋升的难题,无疑成为了中国医生心中的一块重石。犹如崇山峻岭中的险峻高峰,那些硬性指标如“学历”和“论文”显得高不可攀。而下乡、轮转等要求则如同山间的羊肠小道,医生们必须步步为营,艰难前行。
为追求职称晋升的公平性,各地纷纷出台政策。例如,银川市早在2007年就规定医生晋升前需下乡工作6至12个月,而北京市卫健委在2020年更是将半年的医防融合培训作为晋升的必要条件。
然而,即便医生们满足了这些前置条件,晋升之路依然充满坎坷。名额稀缺,竞争异常激烈。没有科研论文作为支撑,很多医生可能终其一生都难以获得“正高”职称。科研与论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医生在同行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以邱果(化名)医生为例,他作为血液内科的专家,在接诊了一位罕见且复杂的病例后,本打算将诊疗经验写成病例报告并发表,却不料被急诊医生抢先一步。这样的现象在医疗界屡见不鲜,让许多医生感到无奈和沮丧。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医生为了获得科研成果,不惜采取学术造假的手段。这也催生了论文工厂的兴起,一篇SCI论文的价格竟高达8.5万人民币,甚至还有折扣优惠。这种现象无疑暴露了医生在临床工作重压下的无奈与焦虑。
看到这里,您是否也在思考,医生的价值究竟应当如何衡量?是否应该是论文的数量,还是他们对患者的关怀和医术的精进?
长期以来多位专家医生都认为取消医生分级晋升,可以有效减少甚至是杜绝买卖医学论文、学术造假、权利寻租等现象,真正建立起以临床需求、病人需求为导向的医学科研方向,有效避免临床与科研两张皮。从医院管理角度讲,职称都是绩效评价、薪酬分配的重要权重。表面看这种分配方式合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粗放的管理方式。
而取消医生职称分级晋升,可以倒逼医院以临床实际能力为主,建立真正公平合理的绩效指标考核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从服务患者角度讲,医生分级晋升的减法,势必会换来医生回归临床的加法,最终受益的是所有患者。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