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祛湿高手”,这味药能排出“陈旧湿浊”,结石也束手就擒

小崔崔维 2024-10-08 02:53:35

在中医的视野中,结石类疾病,如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通常与湿热有关。湿热的形成,是体内湿气郁久化热,导致运化功能受损,最终煎熬成石。

湿气在中医理论中分为内湿和外湿。

内湿多由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引起,如频繁饮酒、熬夜、忽略早餐、偏爱油腻和辛辣食物,这些都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影响其运化功能,从而在体内产生湿热。

外湿则来源于潮湿、炎热的居住环境,这些环境因素侵入人体,阻碍气机运行,导致水湿内停,久之形成湿热。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在农村随处可见的中药——茵陈。它看似平凡,却是治疗湿热的宝贵药材。茵陈能够入脾、胃、肝、胆经,擅长驱散肝胆之间的湿邪。

在中医理论中,苦味能够降泄,寒性能够清热。茵陈恰好兼具这两大特性,能够有效地引导肝胆中的郁热下行,达到清热利湿的效果。对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各种结石,茵陈都能发挥出色的作用。

茵陈与金钱草搭配,不仅能够祛湿热,还能治疗胆囊炎、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用法:

祛湿热:茵陈5克、金钱草3克,水煎服,每日1~2次。胆囊炎:茵陈、金钱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1~2次。肝胆结石、尿路结石:茵陈、金钱草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一次。

不久前,我看诊了一位胆结石患者,他因右肋下刺痛持续一个月,疼痛甚至蔓延至肩膀和背部。医院检查显示胆结石尺寸为0.8*0.6cm,患者曾自行服用消炎利胆片、利胆排石片等药物,但疼痛并未缓解。

经过诊断,患者脉象弦紧,舌苔白腻,伴有微热;小便深黄,大便稀溏。综合这些症状,我诊断为肝郁气滞、湿热内蕴。

开方:

茵陈、金钱草、虎杖、海金沙、鸡内金、柴胡、黄芩、川楝子、延胡索、鱼腥草、姜黄、白芍、刘寄奴等。

患者服用7剂后,疼痛显著减轻;继续服用一个半月后,症状完全消失。复查结果显示结石已经消失。

患者的疼痛位于右侧胁肋部位,这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肝胆经的走行区域。疼痛的出现是因为气机不畅,中医有“不通则痛”之说。

患者的舌苔腻,表明体内有湿;小便深黄,说明有热。肝胆气机不利,木气乘脾土,导致大便稀溏。湿热内蕴,使得患者体温微升。

药方中的柴胡、川楝子、延胡索用于疏肝解郁、理气止痛;黄芩、虎杖、鱼腥草、茵陈用于清化湿热、利湿退黄;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是治疗结石的常用药物;刘寄奴、姜黄、虎杖用于化瘀止痛;白芍则用于缓急止痛。



5 阅读:462
评论列表

小崔崔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