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为何不北上绥远,接通蒙古、苏联,反而却选更难的东征山西?

橙汁历史 2023-09-18 21:22:22

其实关于红军北上的路线,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例如自身发展情况,共产国际的援助,蒋介石给予的压力,还有抗战的需要......

下面我们将回顾历史,按照时间的脉络一一理顺该事件的前因后果。

一、打通苏联的由来

众所周知,自从国共第一次合作以来,苏联就一直密切关注着中国的国情,希望能够在这个疆域大国培育起一股力量。

在这一过程中,孙中山曾利用苏联的援助建立了黄埔军校,同时也提出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然而,随着蒋介石背叛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共产党在毛主席的带领下,被迫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

由于蒋介石开始展开“白色恐怖”,苏联不得不开始目光聚焦在尚且弱小、但意识形态相同的共产党身上,并且派出共产国际支持、辅导新生的共产党发展。

——这段历史中,大家最为熟悉的典型代表人物就是博古、李德。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苏联也给出过一些建议,例如1929年,斯大林明确的向周恩来提出:将来红军如果向西发展,得到四川那样一块地就好了。

这句话说的比较隐晦,其实就是告诉周恩来,只要共产党能够发展到靠近苏联的地方,苏联就能直接向共产党提供武器弹药。

这一提议最开始并没有被重视,因为自陈独秀以后,我党吃过大亏,一直主张独立自主,尤其是李立三和毛主席等人,都强调自力更生。

再加上毛主席当年在江西搞革命根据地非常不错,所以斯大林的提议一直没有被重视。

但是,随着共产国际的瞎指挥,红军被迫长征,在这生死存亡时刻,红军不得不再一次想起了斯大林的提议,准备向西南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红四方面军进入了四川,建立了川北根据地。

于是共产国际发来电报:我们肯定四方面军转战四川,我们认为在四川地区的红军有可能的话向新疆方面扩大根据地,这样具有极大的意义。

从这份电报可以看出,共产国际希望红军在中国西北建立根据地,来承接他们的援助。

事实上,共产国际也不是瞎说,1933年到1934年,新疆军阀盛世才站稳了脚跟,他在早期绝对是亲近苏联的。所以,朝着新疆发展得到苏联援助,确实是一种可能性。

在这一背景下,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毛主席就提出:我军未来的总方针是拿下川陕甘三省,并于适当时期以一部组织远征军来到新疆一带。

这是我军第一次真正提出打通苏联计划。

可惜,毛主席的计划没有真正实现,因为红一、四方面军的会师引起了某些人的野心,出现著名的北上、南下之争。

当时毛主席在会上劝说中人:西北地区是国民党统治阶级最薄弱的一环,而且靠近苏联,在政治物质上能得到帮助。这一建议得到张闻天的支持,他也认为“这更是苏维埃与红军发展的有利条件”。

可是,有分裂分子却固执己见,他虽然力主西进,但却反对进入陕西。

当时双方的分歧在于,毛主席认为,获得苏联的援助很重要,但是在打通与苏联的联系的同时建立根据地更重要。而另一边则与之相反。

毫无疑问,毛主席是对的,但没有得到全部支持,后来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单独北上,两方面军暂时分开。

由于红军实力被分割,所以北上的中央红军只剩下不到1万人,打通苏联难度无疑倍增。

但是,毛主席依旧还是决定计划不变,不过不再主张“硬碰硬”,而是主张通过游击战争来打通国际联系,通过整顿休养兵力,壮大红军队伍。

——简言之,就是先找到根据地,再谋求打通苏联。

客观的说,当时的打通苏联已经变成一个口号,变成了支撑大家坚持下去的一种信念,毕竟当时连毛主席都不完全确定最后红军到底该去何方。

可就在这时,毛主席意外的看到了一份报纸,报纸上讲述了陕北红军的故事。于是毛主席果断下达命令,立刻前往与陕北红军会合。

很快,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中央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因为找到了根据地,而且此时的红军十分疲惫,因此打通苏联的计划再次被搁置,陕北红军的发展成为了当时的首要目标。

二、打通苏联的缘由

既然中央红军已经来到陕北,找到了生存的根据地,那么为何后来还要继续打通苏联的实际尝试呢?原因有多方面。

1、陕北的艰难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陕北地区历来艰苦,生产力不是特别发达。

而且该地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非常不利于耕种。如此一来,陕北地区人口少,经济实力有限,根本不足以供养大规模的部队。

正如彭德怀所说:“陕北是小红军的好根据地,大红军的落脚点,但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东侧黄河,北靠沙漠,西面荒凉,人烟稀少,虽不易形成白军四面围剿的局面,而红军本身的发展也有困难。”

此外,根据李德在《中国纪事》中记载:陕北新根据地除了瓦窑堡以外,所有城市和大部分较大的村镇都被敌人占据,从西安到延安的唯一公路也被敌人控制。放眼望去,除了几处肥沃的河谷,其余都是贫瘠的黄土地…这里常常受到干旱和洪水的侵袭…农民和部队士兵每天的伙食都是三碗小米饭或者高粱米饭和一点酸菜…这里不单单吃穿很差,有的地方还严重缺水…但人烟稀少,最多也不过有50万人口。

试想一下,红军到达陕北时不过7000人,士兵受伤严重,装备严重不足,再加上粮食短缺,兵员严重匮乏,如此红军在陕北,根本不可能得到发展。

根据彭德怀的说法:红军连过冬都十分艰难,就连毛主席都得找徐海东借钱。

2、蒋介石的压力

1935年10月,蒋介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共总司令,自己担任司令员,张学良担任副总司令。其中,东北军、西北军以西安为据点,自南向北进剿陕北根据地。

之后又安排86师、84师由北向南围攻红军。

还有阎锡山晋绥军的5个旅从山西西渡黄河占据陕北各县,从东面围堵红军。就连马鸿逵和马鸿斌等人也和东北军第57军5个师从西面围堵红军。

可以说,蒋介石想再次复刻当年的第五次反围剿,部队如天罗地网一般围堵上来,陕北红军遭受了莫大压力。

3、苏联态度的转变

正如前文所说,苏联一直说要给中国援助,但中国想要独立自主,以及种种原因,所以我们只是把苏联的援助当成一种口号与信念。

而且当时苏联也一直在摇摆不定,他想要支持共产党,但更想联合国民党,利用国民党来挡住日本人。

——尤其是日本人发动抗日战争后,其部队就已经在侵略华北和入侵绥远,大有切断苏联与中国的联系的趋势。

最开始苏联绝对的支持蒋介石,而且它的外交委员还公开声明:苏联在道义上,精神上,感情上完全同情中国,并愿做一切必要的帮助。

可是,蒋介石为剿灭共产党,已经到了入魔的地步,眼睁睁看着日本人肆意妄为。

自然,苏联对蒋介石的行径愈发不满,它强烈的希望促成全中国的抗日统一战线,于是苏联开始明确表态,希望中共能够打通和苏联的联系,将会提供大量的军火物资。

在这一背景下,毛主席果断下达命令,以陕北为根据地扩大影响力,开始新的长征。

三、打通苏联的实际尝试

——打通苏联最开始的尝试就是东征战役。

1、东征的争议

关于这场战役,历史上其实有很大的争议。

最开始大家并不支持东征,有的主张向西往宁夏发展,也有的主张向北进入内蒙地区接近苏联,更有人指出,干脆往南打,以对付东北军和西北军的态势,继续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林老总是主张往南打的坚定支持者,被毛主席、张闻天以及彭德怀多次劝阻才作罢。

经过会议的激烈讨论,毛主席最终决定东征山西,放弃北上和西进以及南下的道路。

针对北上进入蒙古,毛主席明确指出,北面作战要和敌人进行硬碰硬的堡垒战,当年我们第五次反围剿,就吃亏在这里,可不能再次上当。

而且北部地区太过于荒凉,没办法征收粮食,红军虽然厉害,但没了粮食依旧打不赢敌人。

至于向南、向西,向南要打张学良的东北军,这是不合适的,张学良这个人可以争取一下。向西发展有好处,但不是最佳。

所以,只有一路向东,这才是最完美的出路。不过毛主席的建议,一度让张闻天、彭德怀有些担忧。

彭德怀认为,东渡黄河一是怕过不去,二是怕回不来;张闻天则觉得,在陕(西)、甘(肃)、绥(远)、宁(夏)、新(疆)建立反日中心是历史任务。

2、毛主席分析东进的好处

毛主席后来根据实情跟大家分析了东进的好处大于危险。其具体理由如下。

第一,山西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都很优越。

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山西是华北平原的门户,只要拿下山西,那么整个华北将一马平川,红军将可以更加轻松得到发展机会。

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拿下山西,基本上就能统一整个北方,这是真正的兵家必争之地。

而且,山西地区在阎锡山的经营下比较富裕,通过对山西的发展可以实现巩固基础在谋求进取的方针,确保红军的稳打稳扎。

第二,山西地区革命传统浓厚。

自1924年以来,山西地区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一直和阎锡山做斗争,而且涌现了大批的革命领导者。

从1927年到1935年,山西党组织就领导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农民运动,1931年还发动了两次武装暴动。甚至在1936年,山西地区还组建了河东游击队,准备积极配合红军东征。

第三,抗日浪潮。

毛主席一直向众人强调,想要谋求发展,不能局限于红军自身,也要看看当今之局势。此时日本正在蚕食中国,蒋介石的不抗日举动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

例如,北京曾爆发了学生和市民的数万人游行示威,之后有30多个城市响应;又例如,李宗仁等人爆发了两广事变,导致蒋介石不得不让胡宗南进行镇压。

按照毛主席的说法,此时的华北就是抗日的矛盾点。

只要通过山西进入华北,红军就能成为一支抗日先遣队,这不仅能够聚拢起人心,更适合救国图存。

在这几大原因之下,毛主席的提议最终被通过,东征开始。

可惜,此战虽然打得阎锡山哭爹喊娘,但因为国民党中央军支援及时,我军不得不暂时撤回陕北。第一次真正打通苏联的计划算告一段落。

四、后来的两次打通计划

可是这还没完,毛主席意识到红军2万人能力不够,于是号召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在红军主力会师之际,执行“宁夏计划”。

这是红军的第二次打通计划。

其主要路线就是通过打通宁夏,进入到一个叫定远营的地方,然后该地区有直通外蒙古以及苏联的公路,我们借此直达苏联。

如此一来,中国也能得到苏联的军事援助。

当时共产国际电告中央:要求红军迅速夺取绥远定远营,并前伸至中蒙边境接受援助。不过在苏联方面制定该计划时,毛主席也在悄悄的运用外交手段运筹帷幄。

原来通过几次战斗,毛主席已经折服了张学良、杨虎城,双方都向毛主席传达了友好态度。

因此,毛主席决定,通过拿下宁夏,获得苏联的援助,然后再联合张、杨二人,直接北上抗日,用此举共同逼迫蒋介石抗日,从而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凭借三方力量,再加上苏联的支持,在民族大义面前,相信蒋介石也不得不低头。可惜,计划的很好,但却被有些人破坏的一干二净。

在两广事变结束后,胡宗南的部队飞速赶来,前文提到过的红四方面军内部的分裂分子害怕主力受损,直接溜了,这导致红军主力极为无奈。

由于河西红军被迫与红军主力隔离开来,宁夏计划后来被放弃。

伴随着第二次计划的搁置,毛主席、苏联方面都很着急,于是苏联再一次电告党中央,既然宁夏走不通,那么就安排被隔离在另一边的河西红军走河西走廊进入新疆,直接接受苏联援助。

于是第三次打通苏联的计划展开,但却是悲壮西征的开始......

由于西北三马的阻止,再加上部队的一些失误,西征损失惨重,只有李先念带领着900人到达新疆,第三次打通苏联的计划极为惨烈。

就在这危急关头,毛主席果断做出决策,继续向东,渡过黄河,北上抗日。如若不然则转战内地,展开新的长征。

不过后来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了,西安事变突然爆发,国共开始了新的合作。

总结

通过对打通苏联的历史脉络的梳理,其实我们已经可以给出答案了。

——为何不直接走绥远进入蒙古?

一个是红军力量太弱小,与敌人硬碰硬不值得。

二是红军需要巩固而发展,首要目标是发展,所以需要根据地,直接打绥远并不可靠,只会自取灭亡。

第三则是苏联方面的决策,我们要打通苏联,接受其援助,肯定也要听取一些建议。

而苏联也给了我们一些不错的建议,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两条,一个走宁夏去蒙古,另一个走河西走廊去新疆,只有这两条路才有公路直达,其他的交通十分不便,苏联肯定做不到的。

第四个也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点,之前上文也没有提到过。

其实当时的绥远地区,正在进行激烈的抗战,傅作义还打了百灵庙大捷。

此时我党要的是稳打稳扎,在发展的过程中抗日,直接进入该地区,只会搅乱战场,而且也可能没有发展的潜力与机会。

5 阅读:1440

橙汁历史

简介:每日更新好看的历史知识,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