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遭人铁棍猛打,生命垂危时,其子携血衣上京找老首长求救

时光轻轻走 2025-02-14 21:33:16

开国中将张震,戎马一生,担任过多个军中要职。

1988年,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授衔仪式,17名高级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其中就包括张震。

1992年,在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张震当选为中央军委副主席,达到个人军事生涯的顶峰。

同日下午,邓小平握着他的手道:“你比我小10岁,还可以再干一届嘛。”

就这样,在祖国和军队需要的时候,时年78岁的张震以大局为重,承担起了加强人民解放军建设的重担,度过了党和国家、军队这样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使军队建设出现了新局面,一直到1998年才离开领导岗位。

对此,他说:“我作为一名就要退出现役的老战士,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倍感欣慰”

在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军委副主席任上,张震还做了一件事,那便是为老首长平反。

对于这位老首长,张震晚年在回忆录中提及一段往事曾言,如果没有他的关心,自己恐难有今天,可能早不在人世了。

这个老首长,说的便是粟裕。

张震和粟裕,初识于解放战争初期的华中战场。在此之前,张震对粟裕的大名早有耳闻,不过一直未有机会相见。

1947年时,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粟裕任副司令。而张震所在九纵与山东野战军二纵合并为华东野战军二纵,韦国清任司令,张震任副司令。

此后,华东野战军相继拿下鲁南、莱芜以及孟良崮等一系列战役,其中,尤其孟良崮战役,一举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74师,扭转了华东战局。

1948年2月,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东南野战军,并以华东野战军第一、第四、第六纵队组成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由粟裕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挺进江南。

也就是这时,经粟裕建议,张震从华东野战军二纵副司令员任上调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任参谋长,这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后东南野战军番号取消,而张震继续留在华东野战军总部,担任副参谋长。值得一提的是,这时,由于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同时兼任兵团司令员,经常在外领兵作战,张震实际代行参谋长职责,主持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工作。

这成为他军事生涯上一段十分可贵的经历,在粟裕身边,受粟裕直接领导工作,张震受益匪浅。

两人精诚合作,配合默契,成为一对黄金搭档,拿下了诸多胜仗,尤其淮海战役,创造了我军战史上一次辉煌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作为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对解放战争进程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毛主席后来高度评价,“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足见粟裕在淮海战役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作战期间,粟裕曾连续七天七夜不眠不休,导致身体严重透支,而张震作为粟裕的助手,同样呕心沥血,仅战略规划、协调各部队行动以及后勤保障物资供应等方面的文电就有数十份,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此,粟裕后来还曾评价说,如果没有张震的协助,淮海战役的进程可能会慢得多。

1949年,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战场形势和战略需求,华野改编为三野,张震被任命三野参谋长。

如此,在参谋长任上,张震一路追随粟裕,在个人军事指挥能力显著提升的同时,和粟裕一起参与见证了华东战场的精彩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3月,张震由华东军区参谋长调任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而粟裕由于在解放战争期间积累了大量的伤病,长期费脑的军事指挥工作令他的头疼病愈演愈烈,根本无法支撑高强度工作,并于1950年12月前往苏联治疗,所以错过了抗美援朝。

从苏联回国后,粟裕历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副总参谋长兼华东军区副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1954年又被任命为解放军总参谋长。

而张震从朝鲜战场回国后,于1954年进入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7年又任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副院长,1962年转正。

在军事学院院长任上,张震积极推动军事教育发展,尤其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军队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军事人才。

不过一段风雨岁月不期而至,1967年,张震接军委通知,到北京开会,会议结束后,他刚回到南京,即被“看管”起来,住在汽车连的简陋平房里,接受所谓的“审查”。

期间,王震曾遭人铁棍猛打,一度生命垂危,关键时刻,是他的二儿子张连阳上京,找到老首长粟裕求救,才幸免于难。

张震晚年在回忆录中描述这段往事:

“在生命没有保障的危急情况下,龄松派二儿子连阳带着血衣,直奔北京,找到老首长粟裕的办公室,虽然被秘书挡驾,未能见到粟总,但他知道后,马上向总理办公室报告了情况。周总理立即给许世友打了电话。在南京军区的安排下,我又住进了军区总医院……”

对于这件往事,将军始终铭记于心。

1984年2月5日,粟裕在北京病逝,享年77岁。

1994年2月5日,粟裕逝世十周年忌日,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曾携夫人看望粟裕夫人楚青。

当时,楚青提及粟裕自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不幸蒙冤,此后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言辞恳切道:

“粟裕已经不在了,希望党能说一句公正话,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这也是我这一辈子的最后一个心愿了。”

同年12月25日,张震和刘华清即联名发表了一篇题为《追忆粟裕同志》的文章。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粟裕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蒙冤正式得到平反。

能为老首长做这样一件事,张震倍感欣慰,也终于了却了任上的一桩心事。

1998年,张震正式退出领导岗位。2015年,张震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自此走完了能参善谋的百岁开国将军的一生。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3 阅读:360
时光轻轻走

时光轻轻走

时光轻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