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能关门扳倒鳌拜,为何汉献帝却无法关门扳倒曹操?

千年历史千面游 2022-06-14 17:04:08

清朝的康熙皇帝,凭借着一帮小布库再加上一些计谋,就扳倒了嚣张一时的鳌拜。而汉献帝,却只能在曹操的欺凌下苟活。不但救不了自己的妻儿,最后连江山都给人家了。之所以汉献帝没能关门除掉曹操,其实原因没有别人想的那么复杂,只是因为曹操没有给汉献帝机会。

曹操和汉献帝的关系,一开始是非常密切的。建安元年(196年)秋,汉献帝刘协在几个大臣的护送下,千辛万苦地从长安回到了洛阳。当时的各路诸侯,躲皇帝如同躲一块烫手的山芋,充其量资助点儿粮食,而没有人去安顿他们。此时,是曹操出手,给汉献帝及随行官员提供了食宿,而且还把当初皇帝赏给自己祖上曹嵩的物品全都拿出来,给汉献帝使用。而且,曹操会做人,说这些东西算是“返还”,而不是自己的资助。这一举动既保住了汉献帝的颜面,又让他得到了实惠,两人的关系随即进入蜜月期。

然而在接下来的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曹操南征北战,打败各路强敌。那些当初从来不奉迎天子的诸侯,一个个都成了曹操的手下败将。这一时期,两人的关系虽然在慢慢变差,但是汉献帝还必须依靠曹操,因为他本身没有自己的大臣班底,而曹操的表现也并非十分的专横跋扈。等到了建安十九年(214年)的时候,曹操已经完成了在朝中的布局。而汉献帝,也终于感觉到了曹操的威胁。但是他对于危机的处理,首先是希望能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

在《后汉书》、《资治通鉴》、《太平御览》三本书中,都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天曹操入宫奏事,汉献帝直接对他说:“你要是真心想辅佐我,那咱们就好好合作;如果不想,那就请放我走吧。”曹操听了这话,吓得汗流浃背,就要告退。此时汉献帝一声令下,站立在旁边的虎贲军走上前来,用刀架在了曹操的脖子上。这本来是汉朝三公高官求见皇帝的旧俗,但是曹操很害怕,从此就不敢再单独和皇帝相处了。而这件事之后,才发生了著名的“衣带诏”事件!

汉献帝和曹操的关系,是从衣带诏事件后彻底决裂的。衣带诏之前,曹操对汉献帝还算客气,而汉献帝也没有杀曹操的必要。此时汉献帝将刀架在曹操的脖子上,不过是接着古礼来一次敲山震虎。所以在此次事件之前,是汉献帝不想杀曹操。而后来不杀,则是因为曹操不再落单,汉献帝也就不再有机会了。

而这一点,就必须说康熙皇帝比汉献帝的心要硬。扳倒鳌拜,是他一早就预谋好了的。鳌拜在康熙亲政之前,已经熬趴下了索尼,吓退了遏必隆,杀死了苏克沙哈。更有甚者,他压制皇帝,公然抢夺玉玺为自己的折子盖印,这已经是欺君之罪了。可以说,他和康熙的矛盾,早就已经不可调和了。但是鳌拜对于这一点的感知不敏感,仍然满不在乎地出入宫禁。最后终于被康熙帝抓住机会,一击成擒!

汉朝和清朝,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朝代。汉朝的中央集权强度远远小于清朝,所以更可能产生权臣。而清朝,中央集权达到了史上最强,皇帝乾纲独断,大臣的任何越轨行为都不可原谅。这可能也就是汉献帝和康熙,对曹操和鳌拜时,采用不同策略的原因。

0 阅读:29
千年历史千面游

千年历史千面游

分享我心中的历史和文化,分享我眼中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