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中国是尼赫鲁误判:印方的一份绝密资料,揭示尼赫鲁决策内幕

慧言说个史 2024-07-24 05:38:41

就在那场中印战争结束的一年后,印度中将亨德森·布鲁克斯与印度军事院长巴贾特准将共同完成了《亨德森·布鲁克斯报告》。

两人通过整合大量的材料,将印度输掉战争的原因分析得头头是道。

很显然,这份资料是给印度高层及军方看的,并不是给平民百姓看的。

新鲜出炉的报告很快被作为“高级机密”不予对外公开,此后的几十年,不少印度人因误解了那场战争产生了仇视中国的情绪。

印度政党也跟着揣着明白装糊涂,利用这种情绪来愚弄国民。

直到印度人民党上台后将这份报告公布,就连无数关心国运的印度百姓才恍然发现:

因为尼赫鲁的失误,我们受骗了几十年。

一、“超级大国”的满脸灰

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发生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完全是由于印度入侵引起的。

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希望打一场败仗,印度也是如此。

二战后,世界各国都瞄准机会迅猛发展的时代,摆脱了殖民统治的印度自然不甘落后,他们怀揣着“超级大国”的梦想,正打算找准一切机会扬眉吐气。

在尼赫鲁的领导下,印度人个个脑袋朝着天,恨不得将几十年的发展路缩短至一天。

偏偏在1961年12月,印度人还真的迎来了能够趾高气昂的时刻。

代号为“胜利行动”的军事行动真的胜利了!

印军仅仅凭借3万人,就在不到26小时内,收复了一直作为葡萄牙殖民地存在的果阿地区,各级军官在清点人数后发现,印军的伤亡不足8人。

葡萄牙可是老牌西方强国,印度才发展了短短十几年就能打出如此成绩,大家想不骄傲都难。

此战的重大意义,除了收复了被殖民领土外,更为重要的是给印度树立起充足的自信,也让尼赫鲁坚信自己所领导的是一支“虎狼之师”。

印军收回果阿

那几个月里,印度军官的情绪可用“陶醉”来形容,报纸上铺天盖地宣传着英雄们的丰功伟绩,国内舆论极为沸腾。

就算有军官很清楚这场战争中印军有着指挥体系混乱、行动迟缓、装备陈旧等一系列原因,可谁把这些事提出来,那就是没有情商的体现。

在全印上下的一致呼唤中,很多媒体都狂热地提到了一个邻居:中国。

中印之间的矛盾一直都有,只是过去大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很多问题没有闹大。

但1962年之初开始,印度已经狂得没边了,很多问题就被放大了,激进的印度人主体思想只有一个:能打的就打,能谈的也打。

两个国家是接壤的,因此最大的问题就是领土问题,而这个问题完全是印度单方面没事找事。

首先是在1951年到1953年之间,印度根据过去英国殖民者非法所划“麦克马洪线”侵占了中国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持续朝北侵犯,那会中国忙于解放西藏,暂时没搭理他们。

1959年西藏平叛完全结束后,印度敏锐地意识到什么,于是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要求将1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走,对于这种无理要求,毛主席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爱好和平的中国也知道印度不是西方列强,秉持着能谈就谈的考虑,表示希望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

但印度反而觉得中国软弱,便开始大肆蚕食中国领土,在中方境内设立了43个据点。

就在印度正把事做绝时,北京也在时刻关注着印军动向。

雷英夫

同年11月,总参谋部的雷英夫,在中国最高层决策会议上汇报了近期来发生的流血事件,也提到了总参、外交部共同商议出“不许打第一枪”、“避免冲突”等处理方式。

坐在主席台上的毛主席一根接着一根抽烟,他的表情写满了严肃。

当听到“避免冲突”这句话后,毛主席把半截烟直接摁灭,打断了汇报:

“我们有些同志都打了几十年的仗了,还是不懂得一个起码的道理,两边的战士都手拿着枪站在那,只要一扣扳机就会死人,冲突怎么避免?”

只是那个时候,双方还没有达到非打不可的地步,毛主席的解决方案是:双方各自撤退20公里。

这样的提议可以避免擦枪走火事件的出现,为和平谈判争取时间。

与此同时,周总理也给印度总理尼赫鲁致函,转达了毛主席的建议,同时希望两国总理的会谈能尽快举行。

周恩来与尼赫鲁

在尼赫鲁没同意的情况下,中国为表示诚意,主动先行后撤20公里,脱离了武装接触,还给前线战士下达了命令:

不开枪、不打猎、不演习、不爆破,若印军挑衅就尽量劝说,实在不行就把他们卸了武器送回去。

1959年到1962年6月之间,中方的所有诚意都被尼赫鲁视为软弱,印度军队还加速推进,边推边建据点,据点数量一度达到了一百多个。

1962年10月18日,印度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的会议上,毛主席先是让乔冠华等汇报边境冲突情况,周总理听完报告后也分析道:“从各方面来看,我们不自卫还击不行了。”

面对这位过去的第三世界国家“兄弟”,毛主席还是叹了口气:

“多年来,我们采取了很多方式想要和平解决问题,可印度都不干,蓄意挑起武装冲突,简直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好奉陪了。”

而就是在这次讲话中,毛主席提到了自卫战争的限度:

安定边境为目的,反击是警告、惩罚性质,让他们知道靠军事手段解决边境问题是不行的。

对于远在印度的尼赫鲁而言,他对战争也是有着充分信心的。

若是他知道结局自然也不会刻意挑衅,毕竟每一次失败都会使得支持率直线下滑,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如此自信?

二、尼赫鲁的异想天开

根据多年后被印度人民党公开的《亨德森·布鲁克斯报告》,便能充分了解尼赫鲁野心勃勃的背后原因。

虽说1961年那场“胜利行动”给了印度全国上下极大的信心,可尼赫鲁作为一国之领袖,他不可能也跟着盲目激动,因此下定决心与中国交战必然有着其他重要因素。

这场胜利给尼赫鲁带来的并非全是益处,全国上下都沸腾起来,尼赫鲁也被迫被民意所裹挟了,他不得不采取强硬的行动收买人心,不然印度人都该说他软弱了。

“热点”终究会消散的,尼赫鲁分析的原因还有很多。

首先,尼赫鲁不了解美苏。

这事要从国际局势说起,二战之后苏联对印度并不十分上心,斯大林也反感尼赫鲁的“不结盟”政策,但赫鲁晓夫上台后一切就不一样了。

由于苏联与中国的关系渐渐变淡,赫鲁晓夫自然就把目光瞄准了印度。

1959年8月,有一股入侵印军向中国边防部队开火,中方被迫还击,此战规模不大且很快结束。

赫鲁晓夫发表了一份公开声明,对此次冲突“深表遗憾”。

尼赫鲁迅速捕捉到了其中更深层次的含义,印度明明是入侵作战,但苏联没有谴责,反而是遗憾,这代表着苏联并不反对印度搞这些事。

赫鲁晓夫与尼赫鲁

短短几个月后,赫鲁晓夫的专机降落新德里,他对尼赫鲁大为赞扬,更是让尼赫鲁受宠若惊。

此后,苏联就向印度援助了大量军事装备,包括专供高海拔山区的运输机,这些物资也解决了印度后勤支援不足的问题。

苏联释放的所有讯号都让尼赫鲁明白:若是中印爆发边境冲突,苏联是会支持印度的。

至于世界上的另一个大国美国就更不必多说了,看到印度正在袭扰中国边境,美国及其欧洲盟国也开始援助印度,特别是肯尼迪上台后,美印关系更上一层楼。

冷战背景下,一个正常参与国际事务的国家要么倾向于美国,要么倾向于苏联。

可印度这“两头讨好”的现状更是让尼赫鲁飘飘欲仙,认为自己已是“天选之子”,能彻底走向飞黄腾达。

实际上,尼赫鲁并不了解一个道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中印都是能影响地区局势的大国,一旦这两个国家大动干戈拖延经济发展,那么得利的一定是美苏两国,他们就算嘴上支持也不可能亲自下场,不然就给了另外一国可乘之机。

其次,尼赫鲁不了解中国。

50年代初期中国有抗美援朝作为立国之战,印度还不敢明目张胆,主要以试探为主。

他们偷偷摸摸侵占了大片中国领土,可在外交场合上还对中国笑脸相迎,那会中印关系还不错,也就忍了。

当西藏平叛结束后,周总理等外交干部多次希望尼赫鲁能早日归还被侵占土地,也一直没有用兵。

尼赫鲁反倒觉得这是中国的妥协,而且他还觉得中国可能不在乎那些一毛不拔的土地,多占一点也没关系。

就算摸不清中方领导人的真实想法,尼赫鲁也会观察中国局势。

那几年,恰逢中国遭遇连续自然灾害、苏联把援助也给撤回去了,西藏叛匪也蠢蠢欲动,在西藏的解放军战士也面临给养不足等问题。

这些确实出现的问题,在尼赫鲁处汇成了“中国兵力不行”的结论。

基于这样的结论,尼赫鲁屏蔽了所有劝和的声音,一意孤行下令:前进。

尼赫鲁误判的,是中国的真实实力和守卫国土的决心。

最后,尼赫鲁不了解自己。

军事上经常说:决定战争胜利的有两个因素,分别是实力和士气。

不久前,跟葡萄牙那一仗已经“充分体现”印军的实力了,现在又有了美苏两国的援助,在尼赫鲁心里更是如虎添翼。

印度士兵需要考虑给养,中国军队也同样需要考虑,在苏联运输机的加持下,印军是有希望的。

印军当时的士气就不必多说了,就连普通民众都跟着“燃起来了”,巩固侵略得来的领土不过轻轻松松。

将军们在向尼赫鲁汇报军中情况时,也个个都是拍着胸脯,这更是使得尼赫鲁完全被繁荣假象所蒙蔽。

印度军队内部存在的很多问题,在尼赫鲁那里都是两眼一黑,他已经渐渐了解不到实情了。

最终,他已有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大志,现实也结结实实给他上了一课。

1962年10月20日,对印自卫反击战打响,同年11月21日战斗结束。

全国上下的印度人都傻眼了:

短短一个月时间,印度3个旅被基本全歼,伤亡人数高达8900人,各类火炮、飞机、坦克、汽车都被中国军队缴获;

中方的伤亡大约是在2400人,其中不少还是因高原恶劣气候造成的。

这场战斗在中国的抗侵略历史上并不出名,比起抗美援朝这样吸引全世界目光的大战,打打印度确实没什么可提的。

可到了印度这,此战变成奇耻大辱。

就算是为了支持率,尼赫鲁不得不编造很多谎言来安抚民众。

民众的期望彻底落空后,在尼赫鲁政府的诓骗下,他们也形成了对中国仇视情绪,仇恨的种子一旦形成,辟谣都很难。

因此,哪怕此事过了几十年,还会出现印度军队在中国边境挑衅的事件出现。

直到那些“绝密”被印官方披露,才慢慢有人恍然大悟:

原来中国始终不愿通过武力解决领土争端;原来中国当年是主动撤军的。

近些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之间在经济上的捆绑也使得未来冲突的可能性持续降低。

但对于印度那些普通民众而言,他们更需要做的就是正视历史,以史为鉴。

关于1962年发生的那场对印自卫反击战,你还知道哪些历史细节?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

1、 潘前芝:1962中印边境冲突,尼赫鲁出现哪些误判? 《观察者网》

2.、毛泽东为什么把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称为“军事政治仗”? 《文汇报》

30 阅读:12554
评论列表
  • 2024-11-18 12:46

    印度军政高层都没有战争经验,根本不懂军心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说它们纸上谈兵,都侮辱赵括了。

  • 2024-07-29 14:38

    通过战争能赚钱才是王道,和平那么多年解决不了问题,美国通过一战二战赚饱,这是本事

    用户34xxx43 回复:
    你怕是个文盲,一二战谁在打都搞不清楚,你是嫌丢人不够,一二战最苟的就是老美,说你文盲都抬举你,什么猫狗都出来评论
  • 2024-10-26 13:53

    和平不是谈出来的,是打出来的。

  • 2024-10-08 19:45

    在打几天,印度都快亡国了

  • 2024-10-12 22:10

    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对印度 不要有什么乐观幻想

  • 2024-08-26 03:54

    阿三要是在美国,或者苏联旁边,早就给肢解了。

慧言说个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