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咸,人生的五种味道,皆是诗句!

玄门论道 2025-02-22 09:05:23

人生有五味:酸,甜,苦,辣,咸。

酸,有酸的愁绪;甜,有甜的滋味;辣,有辣的刺激……人活一生,匆忙劳碌,各种味道尝尽,人走一程,起起落落,味道五味杂陈。

一、酸

《说文解字》说:“酸,酢也,从酉夋聲,关东谓酢曰酸。”

又释之曰:月令。

春三月、其味酸。

“酸”,总是刺激着我们的味蕾,在许多人眼中,“酸”,是一种人间美味。

忆过泸戎摘荔枝,青峰隐映石逶迤。

京中旧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

——杜甫《解闷十二首》

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

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

——韦应物《答郑骑曹青橘绝句》

“酸”,不仅体现在美食中,也用它独特的味道描述着我们的人生,“酸”,是青年男女恋爱时的情趣。

伴侣像打翻了“醋”坛子一样,“吃醋”的样子让人又爱又恨。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卓文君《白头吟》

“酸”,是“金榜题名”时,眼里的酸涩,成功后的喜悦,最终化作脸上的一抹泪痕。

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

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津。

——袁皓《及第后作》

“酸”,是离别时的痛苦与感伤,此中“酸”楚的滋味只能自己体会。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杜甫《垂老别》

“酸”,还蕴含着无尽的身世之感,让人感怀唏嘘。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

——秦观《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诗人笔下的苦涩与辛劳,凝聚成了辛“酸”的滋味。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辛弃疾《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气尽前溪舞,心酸子夜歌。

——李商隐《离思》

酸,一种微妙而丰富的滋味。

与酸为伍,甜的让人不腻,辣的让人不燥,咸的让人不涩,苦的让人不厌。

性格平和的“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想起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会经历无数的人和事。

酸酸甜甜互相交替的滋味,不正是人生味道的更迭与反复吗?

二、甜

《说文解字》说:“甜,美也,从甘,从舌,舌知甘者。”

舌头觉知的味道,就是甜味,甜,是味觉上最甘美的滋味,它始于舌尖,蔓延到心里。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白朴《天净沙·夏》

甜,是一种美好的体验,是人生记忆里的一场回甘。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甜,是爱、是感恩、是奉献。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人们都爱“甜”,但是有些“甜”的滋味并不能轻易尝到,须得“苦尽”,方能“甘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八》

一生忧患如山重,此日安闲抵蜜甜。

——陆游《自述》

很少有人不爱“甜”,然而,我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入口之物,甜而不腻,最是可口,君子之交,淡而不腻,始得长久。

所以,人们既要懂得如何享受“甜”,更要把握好“甜”度,如此,才能进入人生的甜美境界,享受如清泉般的甘甜滋味。

三、苦

《说文解字》说:“苦,形声,从艸,古声。苦,大苦苓也。”

初尝之时不甚欢喜,细细咂摸却藏着惊喜和回味,这个字就是“苦”。

苦,是五味之一,与甜相对,苦味食品入口艰涩,然在菜肴中,却独具风味。

苦瓜生五岭,赖以解炎毒。

塞外亦繁生,不能悦群目。

我来无故人,见之等骨肉。

畏苦乃常情,甘兹信予独。

——释函可《苦瓜》

“增寿觅苦味,”“以苦养气”,“良药苦口利于病”……

苦味食物除了成菜,亦可入药。

苦节不可贞,服食可资寿。

其功利于病,有客嫌苦口。

戒予勿种兹,味苦和难受。

岂不见甘草,百药无不有。

——吴宽《黄连》

吃到嘴里的苦,于身体而言却有诸多益处,食物是如此,人生也是如此,苦中蕴含着厚重的情感,有一种精心养育叫含辛茹苦,父母养育孩子,从蹒跚学步,到成家立业,事无巨细,点点滴滴。

即便耗尽所有精力,却依然甘之如饴。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诗经·小雅·蓼莪》

有一种不离不弃叫同甘共苦,有甜一起尝,有苦一起扛,在艰难的日子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定风波》

有一种魂牵梦萦叫相思之苦,我想你,你却不在我身边,只能在梦中相见。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晏几道《鹧鸪天》

有一种完美逆袭叫苦尽甘来,苦中也孕育着薄发的力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警世贤文 · 勤奋篇》

苦难对人而言,是一种心志的历练与灵魂的洗涤,它能够成就一个人卓绝不凡的操守。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孟子》

人生实苦。

成长时不倦追求的辛劳之苦;长大后忙于生存的奔波之苦;抉择时徘徊踌躇的迷茫之苦。

各种苦交错纵横在一起。

苦的滋味虽难尝,但也惟有吃过种种苦头的人,才能更体会到生活的原汁原味,也才能更懂珍惜。

吃苦是人生难得的历练。

四、辣

《说文解字》说:“辣,辛也。”

《广雅》有言:“辛甚曰辣。”

《通俗文》中说:“辣,形声字,从辛,剌声本意,辛味。”

在人类的味觉体系中,恐怕没有哪种味道比它更霸道!

无论何种食材,在与它切磋碰撞之后,都会折服于它的强大能量,低头服输。

明朝以前,人们所说的“辣”,通常是花椒、生姜等带给人们的感觉。

中国人对“辣”的迷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谷旦于逝,越以酸迈,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诗·陈风·东门之枌》

而当辣椒出现后,中国人吃香喝辣,最具代表性的调味料,非它莫属。

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

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

——王维《辋川集·椒园》

除了味觉感受,生活中,人的王霸之气,也是一种“辣”。

松柏苍然长健,姜桂老来愈辣,劲气九秋天。

—— 李公昴《水调歌头》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佚名《上邪》

辣,除了是一种味道,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载体,热烈的辣,象征着朝气蓬勃的人生。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辣,刺激胃口,激活血脉,缓解焦虑,张扬精神,舒展心性……更有科学家指出,辣其实不是味觉,而是一种痛觉!

痛并快乐着,就是中国人的生存哲学,也是辣的极致美学,辣,有血性、有野性、有韧性,力道遒劲,余味不绝。

你,喜欢吗?

五、咸

《说文解字》说:“咸,从戌从口,皆也,悉也,全部也。”

在日常饮食中,咸味是最基本的味觉特征。

俗语说:“一咸遮百味。”

咸虽不起眼,却是五味之首。

忆吾童稚时,书亦甚所爱。

传抄春复秋,讽诵昼连晦。

饮食忘辛咸,污垢失盥颒。

——韩驹《李氏娱书斋》

不得已,病伏枕。

五杂组,甘咸醋。

往复还,乌与兔。

不得已,韶光度。

——颜真卿《三言拟五杂组二首》

提到“咸”,想到最多的便是食盐。

盐不仅是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而且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成分。

盐胜雪,喜初尝,微酸历齿助新妆,直须满劝三山酒,更喜持杯云水乡。

——曹勋《鹧鸪天·枫落吴江肃晓霜》

咸,是炎炎烈日下,辛勤付出的汗水。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咸,是璀璨星空下,拍打岸边礁石的海浪。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林则徐

咸,是万般欣喜时,不由自主流出的泪水。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人们常把生活的平常归结为“不咸不淡”,殊不知,把不咸不淡的生活过得精彩,也是一种智慧,最好的咸淡适中,便是享受生活,能够在平凡生活里找到闪光点。

人生本如此,咸淡皆有味,酸甜苦辣咸,美食的滋味何尝不是人生的滋味?人生辗转,起起伏伏,五味都尝遍,才真正不枉来人世走一遭。

林清玄说:“甘、苦、酸、辛、咸既是人生的五味,我们就难以只拣甜的来吃。别的滋味也多少会尝一些,如果是不可避免的,就欢喜地吃吧!”

万般滋味,皆是生活,人生五味,让我们细细品味……

0 阅读:5
玄门论道

玄门论道

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