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到极致的中国学术圈,从来不缺热点话题,前有颜宁归海,后有许晨阳出走,舆论场上,一波又一波的讨论声此起彼伏,键盘侠们敲碎了键盘,却敲不开问题的核心。
中国数学家的选择,到底是追逐梦想,还是面对现实?今天,我们就从许晨阳的经历出发,试图揭开这个复杂问题的冰山一角。
中国数学家的选择:梦想、现实与未来许晨阳,这个名字对于大众来说,或许有些陌生,但在数学界,他却是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1981年出生于重庆的他,从小就展现出对数学的独特兴趣,不同于其他孩子热衷的户外游戏,许晨阳更喜欢沉浸在数字和符号的世界里,这份热爱,并非来自外界的压力或期许,而是源于内心的纯粹渴望。
在父母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下,许晨阳的学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也稳步前进,中考进入重点高中后,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身边鲜活的现实。
然而,这种压力并没有压垮他,反而激发了他对数学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他发现,自己对数学的喜爱远超从前,那种在数字和公式间游走的快感,让他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1998年,许晨阳参加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并获得金牌,从此开启了他的数学竞赛之路,凭借着在竞赛中的出色表现,他顺利进入中国数学集训队,并最终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提前录取。
在北大,许晨阳如鱼得水,他积极参与各种科研项目,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2004年,他继续留在北大攻读研究生,师从田刚院士,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学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许晨阳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普林斯顿,这个被誉为“全宇宙数学中心”的地方,吸引着全世界最顶尖的数学人才,在这里,他师从匈牙利数学大师JánosKollár,进一步深造,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普林斯顿的学习生涯,对许晨阳来说,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收获的时光,他不仅学习了最前沿的数学知识,也接触到了不同的学术思想和文化,这段经历,为他日后成为一名国际化的数学家奠定了基础。
2012年,许晨阳顺利获得博士学位,此时,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他心中始终怀揣着回国服务的理想,他婉拒了国外的高薪职位,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回到了母校北大。
回国后,许晨阳加入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成为该中心的第一位副教授,他迅速展现出卓越的学术能力,在双有理代数几何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他获得了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多项荣誉,成为中国数学界一颗耀眼的新星,然而,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许晨阳也面临着一些现实的困境,国内的学术环境与国外存在差异,学术评价体系、科研经费分配、学术风气等方面的问题,都让他感到困扰。
他曾公开指出,国内学术界存在“论文导向”的倾向,科研人员为了晋升和评奖,不得不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发表论文上,而忽视了真正的科学研究,他还批评了国内科研经费分配不公的问题,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因为缺乏经费而无法开展,而一些“面子工程”却能获得大量资金支持。
此外,国内学术界论资排辈的现象也让他感到不满,年轻学者即使做出了重要的科研成果,也常常因为资历不足而无法获得应有的认可,这些问题,都让许晨阳感到失望和无奈。
在北大工作的六年时间里,许晨阳努力适应国内的学术环境,并积极推动中国数学的发展,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年轻数学家,为中国数学界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离开,2018年,他接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邀请,再次回到美国,担任全职教授。
许晨阳的离开,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人批评他“忘恩负义”,有人认为他“追求名利”,但更多的人,则对他的选择表示理解,他们认为,许晨阳的离开,并非个例,而是反映了中国数学界人才流动的现状。
中国数学界,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对数学等基础学科的投入,吸引了一批优秀的海外人才回国;另一方面,国内的科研环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部分人才选择再次回到国外。
中国数学家流动的现状许晨阳的经历,并非个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数学家选择在国外深造后回国,但其中一部分人,在国内工作一段时间后,又选择回到国外,这种人才流动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为什么这些优秀的数学家,会选择再次离开?
这背后,既有个人因素,也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从个人角度来看,一些数学家选择回到国外,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学术环境和研究资源,国外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在科研经费、实验设备、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
此外,一些数学家也更喜欢国外的学术氛围,他们认为国外的学术环境更加自由和开放,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从社会角度来看,国内的科研环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国内的学术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而忽视了科研成果的实际价值,这种评价体系,导致科研人员为了发表论文,不得不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灌水”和“造假”上,而忽视了真正的科学研究。
另外,国内的科研经费分配不公,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因为缺乏经费而无法开展,而一些“面子工程”却能获得大量资金支持。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主要的,国内学术界论资排辈的现象仍然存在,年轻学者即使做出了重要的科研成果,也常常因为资历不足而无法获得应有的认可,这种现象,打击了年轻学者的积极性,不利于中国科学技术的长远发展。
中国数学的未来,充满希望但也面临挑战,中国拥有庞大的人才储备和日益增长的科研投入,这为中国数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中国也需要进一步改革科研体制机制,优化科研环境,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推动中国数学走向世界一流。
中国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避免“唯论文论”,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为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提供保障,创造更加公平、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鼓励年轻学者脱颖而出,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同行开展合作研究,提升中国数学的国际影响力。
结语中国数学的未来,需要一代又一代数学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数学一定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信息来源:第一财经 2018-02-26————顶级数学家许晨阳:科学人才流动无问西东 | 人物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2017-11-06————许晨阳:加入麻省理工是去世界顶尖的地方看看,不代表不回来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2017-10-28————80后数学家许晨阳:我们的奥数世界一流,数学研究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