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地球表面数百公里的浩瀚宇宙中,国际空间站独自进行着运行。站内的两名美国宇航员,正在经历着意外的“太空禁锢”这一状况。他们原本计划仅仅停留八天,不过却已经被迫滞留了数月之久。
执行任务前,宇航员威廉姆斯,以及威尔摩尔满怀期待,对太空探索充满憧憬。
但是在太空待了半年后,他们的身材都瘦弱了不少。
女宇航员的照片被曝光之后,美国民众表现得极其愤怒。他们一直都在指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觉得该机构没有履行其应尽的责任,这个时候要求立刻将宇航员接回。
人们不禁疑惑,曾经能送宇航员上月球、拥有航天飞机的美国,如今接回两名空间站宇航员为何如此艰难?
2024年6月,威廉姆斯和威尔摩尔乘坐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前往国际空间站执行设备测试任务,计划停留八天。
但6月6日进入太空后,意外接连发生。
星际客机燃料系统泄漏,动力随时中断,20多台姿态控制发动机中有五台故障。
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两名宇航员一方面全力进行修复,另一方面躲避着碰撞。
经过努力,他们顺利地与空间站完成了对接,从而暂时脱离了危险。
不曾想,这仅仅是一个噩梦的开端。
NASA与波音的工程师们进行了多次模拟测试,却始终无法重现故障情况并确定其真正原因;星际客机在返程中面临重大安全隐患可能会危及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并且可能发生意外撞击。无其他良策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只有暂将人员留于空间站内。
在常人看来,再派飞船接人是最简单的办法。不过实际的情形相当复杂,国际空间站是多个国家合作展开的项目,它的对接端口是由不同的国家提供的。
八个对接口中,六个是俄罗斯标准,只有俄罗斯飞船能使用;剩下两个是美国标准接口,事发时星际客机和美国货运飞船各占一个。
考虑到美俄之间的关系,NASA不愿意向俄罗斯寻求帮助,决定自己去解决问题,其首要任务是明确救援接口。
货运飞船装载着极为重要的补给物资,在返程之际,还需要携带空间站的垃圾。按照既定计划,必须在此处再停留数个月,不能够轻易地选择撤离。
从理性角度看,放弃星际客机似乎是最佳选择。但NASA和波音公司却不愿这么做,这是为何呢?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的航天模式呈现出了显著的变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诸多任务,也逐渐开始由私营企业去实施了。在载人往返空间站的这个项目之中,SpaceX公司的龙飞船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其价钱较为适宜,可靠性也更好。
为防止其垄断,NASA扶持波音公司,给予近两倍资金开发星际客机。星际客机于测试之际,常常会显露各式各样的问题,不过NASA依旧决定让其去执行任务。
如今星际客机故障,如果NASA为救援抛弃它,波音公司会颜面尽失,且救援只能依靠SpaceX的龙飞船,这相当于给对手打免费广告,所以NASA和波音公司一直拖延,结果拖了三个月。
2024年9月7日,星际客机在无人状态下成功返航,让出了接口,SpaceX迎来机会。但令人无奈的是,龙飞船虽抵达空间站,发射它的火箭却故障,被勒令停飞检查。
新制造的“龙”飞船因为调试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导致它的下次发射被推迟到了2025年3月底。
国际空间站实行换班制度,新宇航员与老宇航员需进行面对面的交接以及适应性训练之后,老宇航员才能够返回。
目前空间站的龙飞船预留了两个空位给滞留宇航员,只有等2025年3月,新龙飞船送四名宇航员上去,他们才能返回。
国际空间站规模较大,拥有14个舱段,众多科学实验需要当面进行交接,可空间站存在老化现象,有50多处安全隐患,新宇航员需要熟悉相关情况,这使得滞留宇航员将会在太空滞留超九个月,可谓是身心都将备受折磨。
空间站上的七位宇航员仅有六个睡眠舱,空间较为狭小,仪器管线数量较多,这导致宇航员行动起来极为不便,与此同时环境也显得十分压抑。此外,太空中微重力环境会使人体肌肉和骨骼逐渐变弱,宇航员每天需花费2.5小时进行高强度锻炼了,此期间他们会消耗大量热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规定,宇航员每日必须摄取3500卡路里了,该数字远高于普通人日常需求。
医生推测威廉姆斯暴瘦是因为健身强度大,可热量摄入不足。除此之外,太空辐射具有致命威胁,宇航员每天会吸收0.5毫希沃特的辐射,这远远超过了常人一年的限值,会增加患癌的风险,也会损害免疫系统。
一般来说,宇航员会在空间站待三到六个月,可威廉姆斯两人却被逼着进行超长时间的“加班”,这种情况将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严重影响。
此次事件也警示我们,太空探索充满着浪漫与机遇,但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人类迈向宇宙的征程,依旧是漫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