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别人家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万万没有想到,我们家的孩子在经历风霜,却也因为成绩太出色,而成为了那些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随着我国嫦娥六号的顺利回到地球,国外的媒体点亮了夸夸技能,多角度大赞嫦娥六号。当然,我国所取得的成就也的确值得让他们追捧。
因为这一次嫦娥六号的月球之旅所取得的七大成就,足以让后人把嫦娥六号写进教科书,用以记载这一次非凡的意义。
嫦娥六号所取得的成就,第一个就是首次从月球背面取得了月壤。
英国的《卫报》为此专程了报道,称“中国从月球背面取回来的月壤不仅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更是人类航天的里程碑。”
尽管在我国之前,美国曾经在月球的正面先后6次取得了多达381.7千克的月壤,但没有取得过从环境到地质结构完全不同的月球背面月壤,所以我国的这一次取得背面月壤是一次从0到1的一次划时代的突破。
因为月球背面月壤能够体现出月球背面与正面所截然不同的地质构成,所以人们可以通过对背面月壤的研究,从中发现月球的构成以及内部结构。
例如,月球背面的玄武岩要比正面的要年轻,这就说明了月球背面曾经要比正面的地质活动要活跃许多。
这就是嫦娥六号的第二个成就“了解月球结构”。
在嫦娥六号所取回的月壤样本中,通过超强显微镜才能够看到的微观状态,可以观察到月壤中出现了一些类似“霜糖”一样的结晶,这是与之前美国人所取得的月球正面月壤标本所表现的状态有着很大的不同。
从上一次登月的嫦娥五号所取得的月壤样本中,人们能够发现一些十分微小“冰晶”状态的水分子,只不过因为含量很少所以并没有能够作出最后肯定。
但是这一次所取得的月壤中这种“霜糖”现象,正说明了月壤中含有一定含量的水分子。
也就是说,人类可以通过从月壤中提取水。
这不仅意味着人类将有可能通过月球背面的月壤提炼出氧气和氢气,这样就为人类在不久的将来“移民月球”增加了更大的可能性。
这就是这一次嫦娥六号所取得的第三个成就。
第四个成就,是嫦娥六号的降落地点。
这一次的降落地点是特地选定在月球背面南极的艾特肯盆地,因为那里是目前已知的太阳系最为古老的月球撞击盆地。
降落在这里能够让嫦娥六号不必再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路程去寻找这样的深坑进行探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不过,仅仅一个降落的动作,却需要地面人员进行详细地测量和估算,嫦娥六号本身也需要通过调整太阳翼的侧板来进行姿态的调整,同时从太阳光中获取能量,从而保证体内的存电量能够支撑整个采集活动顺利结束。
第五个成就,是通过信息桥架方式实现跨区域信息联络。
因为月球背面的信号将会被月球所干扰,所以在背面无法接收到地面传达的信号,这就需要在月球和地球之间有一个负责“传话”的中转站,于是“鹊桥2号”就应运而生。
其主要的作用就是把地球发过来的信号进行增强、放大,然后准确、准时地传递给正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六号,确保了两端之间的信号有效沟通。
法国国家航天中心的太阳系专家罗卡尔表示,“中国已经真正做到了对所有设备的可靠性以及工作的稳定性有了相当深入地了解和掌握。”
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嫦娥六号在回归的过程中才有了更多的“底气”,用第六项成就“GNC自主返回系统”顺利起飞进入返回轨道。
火箭在地面起飞,也有一定的失败风险,更不要提在月球背面那种既没有地面引导又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顺利返航,而且还是那种地面都是“临时起飞基地”的极其简陋的发射条件。
嫦娥六号的回归过程分成准备起飞、垂直起飞、调整姿态和进入轨道四个主要阶段。
有了我国的“GNC”系统,嫦娥六号可以自主进行起飞前的自主识别和子午调整,甚至连起飞的角度和尾焰都可以进行调整。
作为电子行业的领先国家,日本有着对电子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的绝对发言权。
对于嫦娥六号自主返回和卫星通讯方面的技术,日本的《朝日新闻》和东京大学教授宫本英昭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他们认为我国的电子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高度,尤其在自动返回时所使用的技术,可以称得上领先全球。
这就是嫦娥六号所取得的第六项成就。
第七项技术,也就是让人们有些吃惊的着陆技术。
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的降落,是我国航天器的第五次在月球降落,是采用的一种“软着陆”的技术,“GNC”系统同样提供了减速、调整和避障的操作。
但是当嫦娥六号顺利回到地球轨道之后,则是采用看起来相当“粗狂”的“打水漂”式降落。
到月球降落时是要低于第二宇宙速度的每秒11.2公里直接减速到每秒3.1公里,因为月球上重力很低,所以仅用本身自带的火箭系统进行反推就可以基本实现。
但是到地球的重力则要比月球大得多,再用相同的办法进行减速则要困难加倍,而且还是6倍于月球降落的难度。
每秒11.2公里的速度是31倍音速,这是目前在地球上各国的军事系统中都无法达到的超高音速。
而这时候的回归仓已经没有那样多的燃料进行“硬碰硬”的减速,所以才会采用“打水漂”式的“逐级减速”方式不断调整速度和下降的高度。
更难得的是,通过这种在大气中“打水漂”的曲线方式降落,我们仍然能够准确找到降落地点,并且因为与空气的剧烈摩擦所产生的高温同时也会产生隔绝一切通讯的电浆现象,所以这时候的降落完全是由嫦娥六号“自主操作”、“精准落地”。
这种叫做“桑格尔弹道”的“打水漂”理论和我国东风导弹所使用的“钱学森弹道”十分相似,也是目前许多国家并不掌握的高超音速弹道技术。
许多国家更是惊叹于中国已经掌握了这样的技术,军事能力的技术不知道要先进到程度。
这一次嫦娥六号的表现,可以说是给我国“争气长脸”的一次表演秀,许多国家纷纷表示羡慕的同时,也增强了与我国的联系与合作。
总之,这一次嫦娥六号的表现,是被国内外人们十分称赞的一次“科技的进步”“航天史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