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用拖车系列168从美军夜偷飞毛腿发射车,谈多轴巨卡起源!

司徒静好乐 2024-12-11 17:28:25

……一个乌黑如墨的夜晚,美军“绿色贝雷帽”搭乘“黑鹰”深入伊拉克腹地!

白天,这支3或6人一组的队伍,就隐蔽在沙漠中的沙子里;夜晚,则趁着夜色搜寻在给MAZ-543卡车上的导弹加注燃料,或已经竖起沙漠色弹体的伊军导弹部队……

他们最大的战绩,不是发现了12枚“飞毛腿”导弹及发射车;也不是通过E-3A,用激光器给F-15指引目标。而是用极短时间,拆解了一枚到手的“飞毛腿”;连带1名指挥官和1位导弹专家,装上接应的直升机运走;至今身世成谜……

读完这个案例,可能读者会不解地问:海湾战争不是太空有卫星,天上有飞机,坦克用热成像仪,“战斧”横飞的战争吗?——怎么还要靠人去寻找已过时的“飞毛腿”发射系统呢?

这恰恰是以“飞毛腿”地对地战术弹道导弹为代表的TEL发射车的魅力所在!

可以这么说,发明“运输-竖起-发射”(Transporter- Erector- Launcher,TEL)三为一体发射车的人是个天才!从宏观上讲,又是被逼无奈,不得已才为之的办法!

“玻羊车界“在《从萨尔马特失败,谈冷战各MX发射方式,成功率100%竟是该国!》一文中,对比“飞毛腿”威力更大、战略级别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方式有过介绍。前苏联不仅让卫星上天,还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R-7!但是其“航天发射场”式的露天发射方式,每建造一座就要花掉5%的国防预算,也确实刷新了昂贵武器的新高度!

就算到了1983年,放发射井的美国“和平卫士”,除6637万美元一枚的导弹之外,还要追加三分之一的经费,用于面对日趋严峻的核打击!

综合国力一直不如美国的苏联,在1960年初,就尝试部署了采用履带式底盘的SS–X–15“吝啬鬼”洲际弹道导弹。怎奈,该平台的行驶速度、行程均不理想;惯性导航在发射点随机变化时,能使SS–X–15的CEP误差达到4000米!于是在1969年,又部署了采用固体燃料的SS–13“野人”(RS–12)洲际导弹。

一直秉承“钢铁洪流”的苏军,也算第一次知道履带不是什么都能胜任,最终摸索出机动部署的两个关键——固体燃料+多轴轮式平台!

这就又打开了“轮式机动”的两个分支,第一种算初级部署方案,起初使用MAZ-537牵引车,像坦克运输车那样拖拽SS–13机动。而SS–13运输系统只具备“运输和起竖装填发射井”功能。

与我国在“东风”-21A/B上使用的泰安TAS5310半挂牵引车,“东风”-31使用的汉阳HY4330型半挂牵引车基本形式相同,却又没有完全达到TEL该有的功能。

冷战如火如荼地60-70年代,正值盛年的前苏联在导弹研发上,装备了SS-17,SS-18,SS-19,SS-20,还上马了SS-24和SS-25“白杨”的研制工作。导弹的轮式载具平台,则交由位于白俄罗斯的“明斯克拖拉机重工联合体”进行研发。包括70年代为SS-20“军刀 ”地对地中程弹道导弹研制的12×12 MAZ-547V发射车;1973年为SS-12B研制的8×8 MAZ-7910和MAZ-7911发射车;为SS-25“白杨”地对地洲际弹道导弹研制的14×12 MAZ-7912发射车。后来又使用12×12的MAZ-7916替代了MAZ-547V,用14×14的MAZ-7917替代MAZ-7912。至70-80年代,为了能将104吨重的铁路机动型SS-24洲际导弹改为公路机动,又开发了16×16 MAZ–7906车型。至苏联解体前的80年代中后期,又为“白杨- M”开发了16×16的MAZ–79221。

这其中,较典型的MAZ–7916和MAZ–7917车型,载重能力分别为50吨、65吨。MAZ–7917的长宽高为17.3×3×3.1米,搭载一台12缸40升V–58柴油机,时速30公里/小时的百公里耗油高达200升!该车还集成了控制、导航、目标选择、供电等功能,甚至于民用版后舱还带有厨房;所以在上世纪90年代,要花700-800万才能买到国内来!

2007年,转至位于伏尔加格勒的巴瑞卡迪公司生产、也是苏俄TEL巨兽卡车的集大成者,“白杨- M”无二的MAZ–79221车型,具有22.8 ×3.05 ×3.8米的尺寸,自重44吨,载重达80吨;搭载一台800马力的YAMZ–847柴油机,最高时速42公里/小时,公路最大续航里程500公里;能适应–40至+50摄氏度的环境。

总体上看,MAZ-7910、MAZ-7916和MAZ-7917,均匹配高输入和高输出的全自动液力机械变速箱;悬挂系统由传统的扭杆弹簧改为油气弹簧弹性元件。不过呢,相比为SS–24公路机动而生,车长超过30米、最大功率1500马力的MAZ–7906;以及载重达200吨,以T–80U的GTD–1250燃气轮机为动力,采用电传方式驱动的24×24 MAZ–7907,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却足以证明苏联的TEL之路已势不可挡,要不是遭遇解体,外加俄罗斯在“考古性研发”中的无能,使我们最终未能领略到苏式TEL的震撼……

截止1991年,美苏签署《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时,SS-25“白杨”还做不到“无依托发射”。就要建各自相距90公里的固定基地,另预设1-4个发射阵地。每个基地编制内有6-9辆TEL发射车,要单独停放在相距100米的混凝土工事内。工事还要求能在战时紧急情况下,打开天花板以满足MAZ–79221原地蹲坑发射!

而且,搭载“白杨-M”的MAZ–79221 TEL发射车,因为有一半的重量位于导弹连同发射筒上,造成车辆重心偏高。在俄乌战争爆发前,每年至少要发生10多次的翻车事故……

当然,苏俄、白俄的TEL各车型无论衍生到何等面目全非的地步,它们都与“飞毛腿”导弹身下的那款8×8 MAZ-543运输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款于1960年研制成功的车型,不仅是“飞毛腿B”、“圆点”、“奥卡”、S-300等战术弹道导弹及防空导弹的搭载平台,MAZ-543M则成为BM-30“龙卷风”的运载车,更能胜任坦克运输等用途。

另外,MAZ-543还是苏版“侏儒”、也就是“信使”小型洲际导弹(“矛”- R)的运载车。“信使”是由乌克兰南方设计局设计的一种二级液体导弹,该弹长12.9米,比美国“侏儒”洲际导弹还短了3米多,弹径1.15米,射程在7000公里左右。

而“信使“的对手冤家“侏儒”,在1988年12月,迎来了波音和固特异公司联合研制的轮式TEL发射车的交付。这款半挂式发射车全重108.5吨,分牵引车和拖车两个部分,前后安装有750马力和550马力的罗·罗“帕金斯”柴油发动机各一台,使该车具有48公里/小时的平均时速和96公里/小时的极限时速。

另外,“侏儒”还有一款由马丁.马利挨塔和卡塔菲拉公司研制的履带式车型。采用钢丝内嵌的橡胶无铰接履带,公路最高速度80公里/小时,尤其适合在内华达州和犹他州的沙漠地带部署。

当然,如果你就此认为这两种“侏儒”发射车不过如此,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车轮上国家”研究的东西,怎么可能只追求跑得快、外形奇特和造价昂贵呢?

首先,这两款车均采用全封闭设计;其次,车身高低可调,发射导弹或抵御核打击时,都可以牢牢地贴在地面上;而且下缘穿地桩还会插入地下;密封围裙会下翻,并通过底盘上的排气室形成吸力,来保证该车不会被核弹冲击波掀翻。

再有,就是凭借96公里/小时的时速,在2分钟内逃出“白杨- M”55万吨当量核弹头的打击半径!反观MAZ–79221发射车,即使在不翻车的前提下,驮着50吨以上的有效载荷,想跑出自己弹头的打击半径也需要10分钟!

但是,“侏儒”的这两款发射车,即便美军承认物有所值;却?因采用?“牵引+半挂”模式,在恶劣路况下易出现动力和扭矩不能完全发挥,从而影响越野机动性的问题,远不如更昂贵的“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直接好用。

根据美国军方当年的计算,在赢得15分钟战略预警时,苏军要想摧毁100辆“侏儒”发射车,需要3艘“台风”级战略核潜艇上的600枚/35万吨核弹头!而一艘美制“俄亥俄”上的24枚“三叉戟2”导弹所投掷的336个核弹头,就足以覆盖150辆“白杨-M”发射车的疏散范围!这还考虑“侏儒”发射车干嘛?直接造核潜艇不就完了!

(参考资料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媒体,仅供参考,侵删。)

0 阅读:3

司徒静好乐

简介:司徒静好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