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学越来越近了,我对孩子的期待也从热切期盼能弯道超车,慢慢淡化到不翻车就行。
假期伊始信心满满的各种期待和学习方案,渐渐趋于平静,有点伤感,也有点不甘。
但终究这些感受都是我自己的,理想没有照进现实。娃画的饼有点大,但落地得有点骨感。
坦然承认自己这几天有点伤感和失落,因为明白过程没有落地,结果可想而知,超车计划基本碎了一地。
原本计划的英语和语文,要趁着暑假好好夯实一下,也的比之前努力了一点,从不写作业到每天写一点,从不练笔,开始隔三岔五练习一点。
但我也很清醒,练习和学习的强度离超车还远远不够。
想成绩大幅提升,没有足够多的大量练习,是不可能有大的跃迁。
进步是有的,但微小的进步,不足以能做到超车。因为付出的时间和练习的强度,相对于超车计划,是杯水车薪。
我在心理上已经接纳了这个事实,只是有一点难过。孩子不是没有学习能力,也不是没有学习方法,只是因为他目标不够强烈,对成功没有太高的欲望。
大部分时候只是心动,没有心动。他跟我说:我觉得我比从前已经努力了,这也是进步。
的确,他这个暑假相比之前的暑假是强了点,虽然是打鱼晒网的学习,但终归每天都会学一点,只不过那一点的学习离优秀和超车还有很远的距离,最多只能不掉下来和微进步。
坦白说,孩子想在他们学校脱颖而出,不付出少有人的努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因为大家的程度和底子都不差,大部分人初中都是学霸,当学霸遇到学霸时,拼的就是努力程度,就是对学习愿意花的时间和能不能吃更多学习的苦。
再加上清北班和中科班等几个重点班的孩子和老师都特别拼,有不少孩子每天都在坚持高强度的学习,玩的时间少之又少。
孩子在次重点班,学习氛围不如重点班,也没有重点班拓展的知识多,练习的强度也比重点班弱,想要弯道超车再不多花一点时间,结果自然不会有大的变化。
为什么孩子总是有想学的心,却又总是做不到呢?我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该怎么激发孩子的目标感和自驱力?
明明孩子卸载了游戏,放下了手机,可是还是无法磨磨蹭蹭无法投入学习?为啥明明有想超力的想法,却总是无法行动落地呢?
我想了又想,可能是怪自己之前的教养方式出了问题。
初中三年,我包办太多,管得太细,什么都是我推动着,再加上初中竞争没那么激烈,孩子在不太费力之中就做到了脱颖而出。
这或许,也让他洋洋自得觉得自己在玩中学,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但到了高中后,他遇到了更强劲的对手,大家成绩都很好,他还用初中那一套学习态度来对待高中学习,成绩只能做到中等。
因为付出的努力比别人少,自然成绩就差了。另外就是,孩子吃不了学习的苦,总想凭着小聪明就能轻松考出好成绩。
另外,孩子在初中阶段,都是我给他定目标,这次要考多少名,下次要考多少名,每天给他念叨几句,对他也有一点影响。
到了高中之后,因为住校一周都见不着,再加上孩子觉得每天学习很累,一有空就想放松一会,原本就没有目标的孩子,渐渐的就随波逐流了。
可以说,小学时完全没规矩放养的孩子,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初中原本二次培养习惯时,我又包办和干涉太多,结果学习习惯一直就没有。
到了高中,直接被反噬了,这无关学习能力,是态度的敷衍和对自我要求的粗放。想学又嫌累,不想学又觉得心慌,慢慢就变成内耗了。
就像这个暑假的弯道超车计划一样,孩子明明有想学的心,不然也不会卸载游戏,但是一个理念还烙印在他的内心,那就是:
学习可以,但前提是先要玩好。
这是我对他教育引导的缺失,我没有早点让他明白,学习和玩之间不是兼容关系,而是选择和断舍离的关系。
如果玩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学习,想要好的结果,几乎是不可能的。
孩子跟我理念相悖的地方是,他觉得自己只要学就已经算努力了,哪怕学得少点也比之前强了很多,成绩也能有大幅提升。
关于这个学习理念上,我和他有了分歧,以我的经验来看,没有极致的努力和付出,就没有好的结果,结果与大量付出是成正比的。
孩子则认为,只要他比之前略微改变,就能做到弯道超车。他要一边玩爽,一边稍微学一点就能做到。
我只能说,我被曾经的教育方式反噬了,初中如果我能早点放手,让他自己吃点亏,受点打击,或者就能清醒得更早。
把孩子捧得太高,给了太多肯定,反而让他飘飘然,以为所有东西都能轻而易举和唾手可得。
自负的心要不得,也是我包办和过度关注的结果,可眼下我也无能为力,我没办法说服孩子,也没办法改变孩子。
我能做的就是尊重他的想法,尊重他的决定,然后等他试错,哪怕知道会有怎样的结果,也要忍着不去强调,只能浅浅地提醒一下。
这可能是我为过去的错误所买的单,孩子大了,我没办法再逼着他按我的要求来,说得越多,孩子越烦,两败俱伤。
唯一能做的就是接纳现实,不求不应,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