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七绝很厉害,七律如何呢?4首作品研读,文笔同样惊艳不凡

火云上有诗词 2024-09-30 03:00:49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唐 ·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这首诗通过描绘宣州开元寺水阁周围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开篇即以历史的深邃感引入,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繁华已逝,只余下荒草连天,与今日的天淡云闲形成鲜明对比,却又似乎自古至今未曾改变,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循环与无常。

颔联“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此联通过自然界的鸟鸣山涧与人类社会的人声鼎沸(无论是欢歌还是悲泣),展现了生命的生生不息与自然界的恒常运转,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百态、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悟。

颈联“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转而描绘具体的秋日景象,细雨绵绵,笼罩着千家万户的帘幕,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而落日余晖下,楼台之上传来的一缕笛声,穿透了风,更添几分孤寂与苍凉。这两句诗,不仅画面感极强,而且情感深沉,将深秋的景致与人的心境完美融合。

尾联“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诗人以范蠡自比,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无法实现这一理想的惆怅。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功成身退后泛舟五湖,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心中理想的隐逸典范。诗人望着远方参差的烟树,想象着五湖之东的隐逸生活,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与无奈。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唐 ·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销,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首联:“日暖泥融雪半销,行人芳草马声骄。”这两句诗用明快的色调和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待发的骏马兴奋地踢着蹄,打着响鼻,不时仰头长嘶,似乎在催促主人上路。这两句不仅写景,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颔联:“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这两句展示了两幅美景。一幅是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暗示裴坦的行程。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另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点明送别地点。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

颈联:“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这两句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而杜牧自己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更觉空虚无着、怅然若失。

尾联:“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这两句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杜牧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通过裴坦的踌躇满志与杜牧的空虚无着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自宣城赴官上京 唐 · 杜牧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淹留。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

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拟蹉跎访旧游。

首联:“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淹留。”诗人以“潇洒江湖”形容自己过去十年的漂泊生活,但实际上这种“潇洒”背后隐藏着仕途的不如意和内心的苦闷。每日酒杯不离手,既是对生活的无奈逃避,也是借酒浇愁的体现。

颔联:“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宣城的日常生活。谢公城畔的溪水声惊醒了他的醉梦,苏小小门前的柳枝轻拂过他的头顶。这些细腻的描写,既表现了诗人对宣城的留恋,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孤寂与迷茫。

颈联:“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诗人跳出对宣城的具体描写,转而询问大江南北的美丽风光哪里最好,并感叹能有几人能在这样的美景中度过一生而不觉厌倦。这既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归宿的深刻思考。

尾联:“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拟蹉跎访旧游。”面对即将开始的仕途生活,诗人产生了辞官归隐的念头,认为那不过是件“闲事”罢了。但同时他也明白,这样的愿望可能难以实现,最终只能将蹉跎的光阴用来寻访旧游之地。这种矛盾与无奈,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唐 · 杜牧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首联:“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无法自抑,夕阳楼上传来的孤独角声更是触动了他的心弦。这里的“百感”指的是诗人内心的种种复杂情感,“不自由”则表达了这些情感难以控制的状态。角声的“孤起”不仅描绘了夕阳楼上的孤寂景象,也暗喻了张祜的才华未得赏识的孤独境遇。

颔联:“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这两句通过描绘碧山和芳草来表达诗人对张祜的思念和离恨。碧山象征着诗人与张祜曾经共同游历的地方,芳草则常用来比喻贤人或美好的事物。诗人终日思念着远方的张祜,感叹离恨何时能休。这里的“芳草何年恨即休”也暗含了对张祜才华被埋没的愤慨和无奈。

颈联:“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这一联运用了比喻和哲理来表达诗人对张祜的安慰和对世态的批判。“睫在眼前长不见”比喻近在眼前的事物却常被忽视,这里指的是白居易等人在评价张祜时的不公和短视。“道非身外更何求”则表达了诗人对张祜才华的肯定和对内在修养的追求,认为真正的“道”并不在身外之物,而在于个人的才华和修养。

尾联:“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尾联以极高的赞誉结束全诗,称颂张祜的才华无人能及。他以千首诗篇轻视高官厚禄(万户侯),表现出了一种超脱世俗、清高豁达的人生态度。这也是杜牧对张祜的高度评价和敬仰之情的体现。



1 阅读:68

火云上有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