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以来,市场观察到成长股(即公募基金抱团股)经历了大幅波动,包括显著上涨和暴跌。与此同时,银行股在成长股上涨期间表现平淡,下跌时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尽管跌幅较小。
这一现象在市盈率角度尤为引人注目。2019年,基金抱团股整体市盈率为23倍,而银行股市盈率仅为6倍。理论上,被低估的银行股应该具备上涨潜力,然而实际情况是成长股的涨幅远超过了价值股。
基金重仓的抱团股在2021年市盈率最高达到77倍,而银行股几乎没有涨幅,维持横盘。在后续三年,基金重仓股市盈率回落至2019年水平,整体估值下跌68%。与此相比,银行股创下六年新低,降至4.6,最低曾触及4.12。
银行股的表现与拨备覆盖率密切相关。在22年的年报中,董老师指出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上升伴随着股价的变化,但中国银行却出现了异常情况,拨备覆盖率自16、17年以来波动较大,股价甚至创下新低。
我们需要思考为何抱团股经历暴涨暴跌,而具备上涨基本面的银行股却创下新低,找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原因如下:
公募基金的利益主要来源于规模的扩大,因为其收益主要来自管理费用,而管理费用直接与管理规模相关。与私募不同的是,公募基金的管理费用与基金的实际收益无关,无论基金盈利还是亏损,管理费用都会按规模收取。
公募基金的基本理念是追求规模扩大,通过充分利用其定价权优势,保持较高的管理规模,从而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公募基金在从建仓到最终卖出股票的五个阶段,探讨公募基金在这些阶段如何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前面我提到了三个原因,解释了为何在2019年至2021年以及当前的阶段,基金抱团的成长股涨势迅猛,而本应上涨的价值股却表现平淡。
当前阶段我认为是一个最后的阶段,即基金重仓股基本回到了2019年的状态。然而,回到2019年并不代表结束,可能会因惯性而继续下行,存在这样的可能性。
这三个原因导致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基金抱团的成长股涨势迅猛,而价值股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上涨。随后,基金泡沫破裂,市场急剧下跌,包括原本具备上涨基本面的银行股也受到影响,被拖入下跌行列,直至现在。
这张图展示了基金重仓指数在2019年扩大规模的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维持阶段、抵抗阶段到当前的抛弃阶段的变化。
面对当前现实问题,市场将往何方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抱团股的泡沫已经破灭,而价值股如今处于比2019年更低估的状态。接下来市场将朝着何方演变,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董老师在2021年的年报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即2021年抱团股的泡沫必定会破灭,因为当时市场达到了一个高点。现在看来,这个观点得到了印证,因为抱团股在2021年后已经经历了破灭。与此同时,当时我们对价值股的判断是估值会发生修复,但现在看来这一判断与实际情况存在一些偏差。
到目前为止,价值股估值出现了翘尾,虽然不太明显,但经历了一个向上的阶段。这一阶段实际上是由于基金在定价权上的优势造成的,是一个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机构资金像公募基金那样庞大。如果同时存在符合价值规律的基金资金,就可能出现董老师所描述的现象,即抱团股泡沫破灭,价值股崛起。
假如真的出现这种情况,整体指数不至于走到现在的状态。我认为,届时可能是一个相对缓慢的上升位置,或者至少保持在横盘状态,而不至于像现在一样从3000一路跌至2700多点,形成全盘皆输的局面。
接下来关注价值股和抱团股的走势,如上图,红线代表价值股,黑线代表抱团股。
目前的趋势显示,价值股有微涨,然后出现下跌。未来整体趋势可能是价值股逐渐上升,而成长股(抱团资金)在当前位置长期震荡。这只是一个示意图,并非确切走势,但我认为大致的方向是未来3~5年内可能会呈现这种态势。
自2023年开始,红利指数呈现一波上涨,但也有波动。在2023年8月,证监会救市的那一个月,整体指数大幅下跌,但红利指数在整个市场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相对平稳。
基金重仓股的数据统计是在前一周(演讲时间2024年1月20日),预计当前基金重仓股的跌幅可能更大,已经超过20%。宁德时代受到较大影响,因为它是第二大重仓,而茅台作为第一大重仓在此期间跌势相对较小。银行股也受到一定影响,但跌幅远小于成长股中的抱团股。
这一现象印证了成长和价值之间的跷跷板效应。尽管在前两天的暴跌中银行股也受到影响,但整体上银行股表现强势,特别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已经明显上涨,显示了银行股的相对强势。
我们认为目前资金处于公募基金的第五个阶段,即正在加速抛弃那些之前重仓的赛道。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基金在重仓股中的跌幅较大,它正在主动加速抛弃这些赛道。目前,基金已经开始调整,转向低估值高股息的价值股,这是我们观察到的一个现象。
去年2023年,中国石油和煤炭等能源股明显上涨,尽管之前几年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但国内石油股并未跟随上涨,直到2023年才开始上涨。这是因为资金对中国体制内资产的估值是歧视性的,去年开始,价值股高分红低估值的石油资产恢复性上涨。
这种恢复性的上涨并不意味着能源资产的基本面开始好转,相反,这些能源资产的基本面在去年实际上下滑了。在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它们的估值开始修复。这种估值修复也意味着与中国体制相关的所有资产,包括那些与体制更相关的银行资产,将随后进行修复。
中国能源资产的估值修复是一种信号,对体制相关的金融资产的估值修复将在其后进行,进入估值修复的阶段。
2017年银行股的估值处于低估状态。在过去的六年中,尽管估值低,股价下跌,但业绩却在增长。这使得银行股估值的修复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如果将2017年的银行比作是一个火药桶,那么现在的银行更像是一个汽油库。只要有一点火星,就可能引发一场威力巨大的爆炸。
在过去一个月里,银行股出现上涨,这就像点燃了汽油库的一根火柴。目前银行的市盈率仅为四五倍,我们保守地认为10倍是一个合理的估值。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业绩不变,银行股轻松涨一倍也是完全可能的。综上所述,从三个方面来看,银行股已经迎来了全面的爆发阶段,而现在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