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收藏界盛传着这样一句话:“男有马未都,女有陈丽华。”
马未都大家都很熟悉了,他是隐形的大富翁,创办了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广纳天下珍奇,包括各类玉石瓷器,书画青铜,应有尽有,件件价格不菲。
马未都
和他相比,陈丽华就低调了。人们对她的认识,大概只限于富婆吃了“唐僧肉”,也就是她和《西游记》里的唐僧扮演者迟重瑞的爱情故事。
陈丽华和迟重瑞
至于陈丽华的收藏,人们知之甚少,更别提她收藏的别样和专一。
怎么个别样专一呢?
说别样,是说陈丽华收藏紫檀,投资2亿,成立了中国首家国字号私人紫檀博物馆。
说专一,是说陈丽华迷恋紫檀,耗时10年,投入几十亿复制了16座北京古城门。
陈丽华
陈丽华何必这般投入呢?大抵也就一句话,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一个上市公司身价500亿的董事长,为何会有如此浓厚的文化情怀呢?
这,还要从她的传奇身世说起……
陈丽华1941年出生于北京皇城根下,是叶赫那拉氏第8代后裔,与慈禧同宗,满族正黄旗人。她从小在颐和园长大,如果早生100年,那就是享不尽荣华富贵的千金格格。
陈丽华专访
不幸的是她生不逢时,正赶上家道中落,高中时就辍学打工,在家具厂里整日和木材打交道。
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陈丽华虽然家境不如祖上,但家里也留下一些祖传的老物件,特别是几件雕刻精美的紫檀家具,让她十分喜欢。
在特殊时期,她把许多珍贵的东西都藏了起来,但有一个柜子太大无处可藏,她就一狠心放进了猪圈的角落,果然没有引起他人注意。
《鲁豫有约》: 陈丽华向鲁豫介绍祖传紫檀大柜
20年后紫檀大柜终于“重见天日”,没想到除了一些污渍和少量生锈外,柜子整体都是完好无损的,这让陈丽华十分惊奇。
原来紫檀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百年不腐。于是她把它视为“无价之宝”,认真清理后放在家里“镇宅”!
紫檀可是个好宝贝,千金难求。为了收集更多的优质紫檀,陈丽华夫妻遍访东南亚各国,最终在印度发现了上好的紫檀树。他们强忍着高温和饥渴,躲避着山中的野兽毒蛇,一路艰辛竟也有种“西天取经”的感觉。
有一次在深山老林里,他们好不容易采集好紫檀,用大象拉下山,还没等上车,就被“嗡嗡”乱鸣的马蜂团团围住,大家都不知所措……
没有猴哥和八戒保护,唐长老受了伤,迟重瑞的脸、腿和后背都被马蜂蜇起了大包,让陈丽华惊吓和心疼不已。
陈丽华讲述当年采集紫檀时迟重瑞受伤经历
可这荒山野岭根本没有医院,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户农家,用当地人自己配制的药膏才化解了马蜂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越得之不易的东西,就越弥足珍贵,就越值得用心珍惜。于是陈丽华开始在紫檀雕刻技术方面花费大量的心思和功夫,没想到一发而不可收,越做越上瘾!
因为紫檀雕刻会呈现许多美术图案,因而她对国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陈丽华画公鸡
虽然是半路出家,但是她把紫檀制作中的榫卯工艺巧妙地用在绘画中,开合有度,构图自然,衔接有序,浑然一体。再加上她的画法奇特,构思巧妙,画风大气从容,自成一派!
画雪时别人都用笔尖轻点,可她竟直接用扫帚沾着颜料,用力地往纸上甩,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地上”,沙沙作响,仿佛鲁迅笔下朔方的雪,洋洋洒洒,富有气势;
而她画梅花时,则双手开工,各执大笔,饱蘸颜料,色泽饱满艳丽,朵朵梅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就像主席诗中所言:“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陈丽华画梅花
国画是中华艺术瑰宝,也让陈丽华身上多了几分优雅从容的文艺气质。陈丽华饱蘸着自信与热情作画,笔墨丹青间,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力量也在悄悄地传播……
雕刻也好,国画也罢,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真功夫。作为后人的陈丽华,对这些一直都有着深深的文化情结。
她想用自己的方式,把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传承下去。于是,她开启了漫长又艰辛的“文化苦旅”。
陈丽华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当岁月的时针拨回到1990年,到处都是《亚洲雄风》的回声嘹亮,满眼都是熊猫盼盼的可爱笑脸。
北京亚运会成功举办,华夏一片沸腾。
1990年北京亚运会
当时已经身价不菲的陈丽华也想为亚运会尽点微薄之力,于是就做了一个紫檀的大屏风想捐给国家,没想到一番好意却差点闹成误会。
原来当时来访的故宫院长和几个历史学家,以为又是土豪炫富作秀,连手都懒得和她握。但当他们看到一个个精美的紫檀制品时,顿时惊呆了,不由赞叹道:“果然是卧虎藏龙之地!”
做了这么多宝贝,却从不对外出售,这让他们开始对陈丽华刮目相看。院长还亲自写条,特批她可以自由出入故宫,许多不对外人开放的重要展厅也可以进入参观。
有一次,故宫有事情需要陈丽华帮忙解决,院长邀请她夜宿故宫。都说故宫晚上会有“宫女提灯”等诡异现象发生,陈丽华心里也是怕怕的。
果不其然,那两天正赶上中秋佳节,一轮皓月当空,满如玉盘,陈丽华忍不住出门观瞧,却忽然看见几只半米长的黄鼠狼也立直身体拜月,吓得她赶紧又跑回到屋子里。
故宫夜景
夜里的故宫阴森诡异,藏着许多未解的秘密和传奇,让人谈虎色变;但白天的故宫庄严大气,陈列着太多珍贵的宝贝,让人流连忘返。
很多展品,用玻璃罩着,用红带拦着,只能远观而不能近赏,让许多游客望而却步,因不能细品而遗憾连连。
于是,陈丽华就用紫檀来复制故宫里的物件,小到一把如意,大到一座屏风,有的是同款,有的按比例缩小制作。雕刻精细,并不比真品逊色,以求有机会能与世人近距离相见。
紫檀雕 万春亭
做了成百上千件物品,她却一样都没舍得出售,而是又投资2亿为它们安家,建立我国最大的紫檀雕刻艺术博物馆,让“独乐乐”升级为“众乐乐”。
1999年,紫檀馆正式向世人敞开大门,步入之后果然别有洞天。
一进门,你就会看到一个金碧辉煌的大屏风,前置的龙椅和乾清宫的一模一样,倍显雍容大气。
紫檀雕 乾清宫龙椅
再往里走,你一路上可以看见故宫的养心殿、天坛的祈年殿、老北京的四合院、山西的飞云楼等各类古代建筑,还有上千件的明清家具、故宫文物仿品,让人目不暇接。
而更令人惊叹的还要属那全卷的“清明上河图”大插屏。
陈丽华精选500名工匠,并且亲自上阵,历时5年,变画为刻,按照1:6的比例,用12座高1.7米、长32.7米的大屏风,重现北宋山水之美丽、市井之繁华。
紫檀雕 《清明上河图》(部分)
陈丽华不仅把差不多半个故宫都“搬”到了自己的博物馆,还让中国文化建筑之美也在这里尽放光芒。满室紫檀瑰宝,混合着历史的气息,让人心驰神往,梦回紫禁城,神游华夏园……
用紫檀雕刻来复原华夏文明之杰作,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艺术的升华!
58岁的陈丽华既完成了资本的回归和增值,又传承了文化和艺术的瑰宝,荣升为中国最有名的紫檀女王。
然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更大的“动作”还在后头……
陈丽华和乌木嵌黄杨云龙纹屏风
“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从小生长在皇城根下,陈丽华对北京的城门再熟悉不过了。过去每次她登上高高的城门楼,俯瞰北京城,心中常常波澜起伏……
“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李谷一老师唱的那首京味十足的老歌《前门情思大碗茶》,现在早已被世人淡忘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旧城门也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让陈丽华感到很可惜。
北京前门大街
于是她突发其想:如果用紫檀木复原北京城门楼,为后人留下真实立体的历史印记,不也是一件功德圆满的事吗?
万万没想到,她的想法遭到了亲朋好友的一致反对:“你这个想法太冒险,复制比修一个城门还费钱,而且还要费时费工费料,一点都不划算,打住吧!”
而陈丽华却像唐僧一样矢志不渝,她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这座城、这些城门,有着说不清的情愫,我不想百年以后很多当地人都认不全北京城门。这是我的一个梦,我一定要把它实现!”
陈丽华
她的一番心声,感动得大家无话可说,纷纷出手相助,有人出谋划策,有人查找资料,有人精算数据。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工程开始动工了!
为了再现这16个城门,陈丽华找专家重新设计规划,请来几百名能工巧匠,用2年时间设计新图纸,8年时间加工制作,投资几十亿,历时10年才把这16个城门按照10:1的比例复原出来。
紫檀制 北京角楼
从设计到选材再到制作,每一道工序都费尽心思。用阴沉木做城墙,紫檀做城门楼,所有建筑都采用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不用一枚钉子,老祖宗留下的手艺在这里一一完美再现。
而且盖好的城墙也不是假摆设,上面可以同时承重100人,而下面的门洞也可以钻人。虽然总体显得小巧一些,但是质量和细节都是禁得起推敲的。
造城门楼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不容一丝马虎。为此陈丽华也是夙兴夜寐,殚精竭虑,不断地开会研究,并常去工厂和师傅们一起忙碌,跪在地上设计图纸,至今膝盖上还留有疤痕。
陈丽华在修改图纸
70多岁的年纪,总是如此辛苦操劳,身体也渐渐吃不消,半天下来就腰酸背痛,大汗淋漓。幸好身边有迟重瑞悉心照顾和陪伴,她才能咬着牙坚持下来。
陈丽华看着未完成的工作,常常暗自着急,有时也会黯然落泪。太多的不易难以言表,她只能选择默默忍受,慢慢化解。
心之所向,虽远必达。2018年历时10载的“内九外七”的16座古城门和10座角楼大工程全部竣工,陈丽华的梦终于实现。
那一刻,她喜极而泣,激动不已!
陈丽华站在紫檀制北京城门楼上
同年6月,她撰写的《陈丽华的城门梦》在故宫博物院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白岩松亲自主持,故宫院长单霁翔为其揭幕,陈丽华还把一些书送给了外国友人,把自己的家国梦延续到全世界。
16座城门,不仅守护着北京城,也代表着民族文化的脊梁。
陈丽华这一壮举令国人拍手叫绝,让世界为之点赞!可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陈丽华陪同星云大师参观紫檀城门楼
每个走进紫檀博物馆里的人,看着那一座座高大的城门,一个个逼真的建筑,都对紫檀雕刻工艺刮目相看。
哈佛大学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中)在陈丽华(右)陪同下参观紫檀博物馆
紫檀雕刻历史悠久,早在明代时期就开始兴起,创始人屠诗雨被誉以“明朝一代妙技”之美名。
到了清末民初,他的传人又在上海开设作坊,并赴美留学,让海派紫檀雕刻工艺和西方雕塑艺术融会贯通,后人再将这种技法一代代传承,紫檀工艺名扬天下。
故宫院长单霁翔曾来到这里“打工”,陈丽华给他亲自挂上“工牌”。单院长和工匠们一起拼屋顶,看着像大拼图一样简单,但操作起来却很难,单院长做了两次都没成功,达不到严丝合缝,第三次才勉强完成。
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右)和古建瓦石专业创始人刘大可(左)
单院长天天和文物打交道,讲历史、谈古董,他不用准备张口就来,可是真正摆弄起这些紫檀来,他就只能自叹不如了。
而陈丽华则截然相反,说起紫檀,她几天几夜都讲不完;做起紫檀,她可以和师傅们打成一片,各类工序样样精通。
她不仅是位高权重的董事长,还是紫檀雕刻技艺的传人,经常和工匠们一起研究工艺流程和细节的改良创新,让这门技艺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陈丽华在工厂和工人们一起做紫檀
她就像一面旗帜,带着大家把艺术和技术完美结合,让紫檀在不同的躯体里重新焕发生命的光彩!
贝聿铭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为了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紫檀工艺,她也带着精挑细选的宝贝,走入世界各国著名的展厅。大批参观者慕名而来,他们都被紫檀制品的精美工艺所折服,为“中国制造”的举世无双而赞叹!
陈丽华陪同冈比亚共和国巴罗总统参观紫檀博物馆
她还把紫檀制的天坛、万春亭等藏品同时赠送给故宫、美国史密斯研究院等四大著名博物馆收藏,让紫檀艺术走出华夏门,震撼全世界!
一个貌不惊人、花甲之年的中国女商人,能有如此大的格局,她的壮举令外国人也为之点赞。
一位日本大使看了博物馆的展品时,非常感慨和敬佩地说:“一个中国女人能如此厉害和大方,我们日本人做不到啊!”
美国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也特授予她“荣誉人文博士”称号,市长还授予她“金钥匙”,并把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陈丽华日”。这不仅是陈丽华的骄傲,更是国人的自豪!
陈丽华陪同拉脱维亚前总统参观紫檀博物馆
然而最让她感到欣慰的是,2011年中国紫檀博物馆的“紫檀雕刻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老祖宗留下的手艺,再也不会失传了!
看着紫檀工艺能得到国家的重视、国人的赏识、世界的流传,陈丽华激动得老泪纵横。
2019年她再添大手笔,第二家紫檀博物馆在珠海横琴安家落户,展馆雍容华美,古色古香,再次惊艳世人。
紫檀不仅是她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也是闪耀着民族光泽的瑰宝,她用几十年的时间和心血去守护和传承,虽难犹荣!
陈丽华
很多人都读不懂陈丽华,觉得她和大多数商人不一样。
别的商人都想着怎么上市,怎么多赚钱,怎么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而陈丽华却做慈善公益,宣传文化魅力,传承艺术精华,并乐此不疲。
她带着1000多名员工,历时30年,做了近千件紫檀家具,竟然没有出售过一件,全都放在博物馆里让世人共赏。很多有钱人想高价购买,都被陈丽华婉言拒绝。
陈丽华访谈
紫檀馆门票才50元一张,月收入去了水电人工所剩无几;而修复北京城门花费了她10年的时间和几十亿的投资,至今仍没有一个完整的大场地能全部展出。
而她也从中国女企业家胡润排行榜的首位降到第四名,这一切都值得吗?
在她心里,所做的紫檀制品全是艺术,不是商品,不能用金钱去衡量,却都是无价之宝!
紫檀制 老北京城门
她从没想过把紫檀馆当作牟利的工具,而是当作一种传承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媒介,让更多的人了解紫檀雕刻工艺,文化瑰宝之神奇,让老祖宗的手艺和智慧世代相传下去。
面对着自己的两个“大宝贝”,陈丽华感慨地说:“我是真喜欢紫檀,现在不愿意送出去,如果有一天我的孙子没有能力再继承它们了,就会把它们都捐给国家,还是咱华夏的宝!”
这就是作为商人的陈丽华最与众不同的魅力,最无与伦比的格局!
陈丽华和紫檀制祈年殿
中国从来不缺富豪,每年的胡润、福布斯排行榜上,都有不少中国人的名字列位其中。
但我们缺少的,恰恰就是像陈丽华这样能够把民族文化瑰宝发扬光大的富人。
还好陈丽华并不孤单,在她身边还有改进造纸术的纸业大王李洪信,用王朝名字给汽车品牌命名的比亚迪老总王传福,用文化新地标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艺术范儿老总郑志刚……
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中国文化和艺术,让它们既面向国人,又走向世界!
守心自暖
特殊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