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北京,第十届中国乒协换届会议。刘国梁正式宣布辞去中国乒协主席一职,由王励勤接棒。
刘国梁发言时几度哽咽。眼角有泪。他说自己“像一个学生参加毕业典礼,要放下沉甸甸的责任了”,很不舍。
这是一次“主动辞职”。刘国梁解释说,连续8届奥运、32年拼杀,压力巨大。更说是为了让继任者有更充足的备战时间,才选择提前离任。
小编觉得他说的都是真话。但不是全部的真相。
——这一次的离开,并不比七年前轻松多少。
2017年,“623事件”爆发。刘国梁,彼时的国乒总教练,突然被“调岗”,实际是下课。国乒震动。马龙、许昕、樊振东、马琳、秦志戬等全体出面,微博齐刷刷发声声援,甚至罢赛。
舆论沸腾。体育总局怒斥“极其错误”。那是中国体育史上罕见的公开对峙。各种传言满天飞,体制内部的博弈浮出水面。刘国梁从那个位置上,被硬生生挤了下来。
一年后他回归,成为乒协掌门人。但这把椅子,他从来没坐得安稳过。
这一次,官方极其谨慎。官媒全员统一口径:刘国梁“主动辞职”。总局领导立刻发声表扬。国乒主力们第一时间亮相“感恩刘主席”。场面稳如剧本。
但所有人都看得出,这不止是一次“换人”。这更像是一场体面的“退场”。
刘国梁49岁,正值当打之年。王励勤接任,也不过小他两岁。
他还身兼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和WTT董事会主席。但说到底,那些都只是虚职。真正有实权的,是中国乒协。
他没有往上走,也没有横跳。他只是退出了中枢。从一线掌舵者,退到幕后顾问型角色。
他说是为了家人。说想“陪孩子”。说想“推动国际化”。
但他是刘国梁。曾是中国第一个乒坛大满贯,率队横扫世界30余冠。他从不是那种轻易退下来的男人。
这次的选择,多半是身不由己。
这些年,刘国梁的争议不少。被批评“打压樊振东”。被指责“技术停滞”“青黄不接”。还被骂“饭圈化、娱乐化”,让国乒沦为流量秀场。
一张图疯传——李铁辞职一年后被查。“你看刘国梁,也辞职了。”
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但要把一个人完全定性,不能只看结尾。
刘国梁执教期间,战绩依然惊人。三届奥运会,几乎包揽金牌。九届世乒赛团体冠军。几十个世界冠军从他手下诞生。
更重要的是,他在推动改革。
他试图让乒乓球走向世界。让这个“国球”不只是国人独享,而是全球共享。他打造明星运动员——张继科、马龙、孙颖莎……提高曝光度,带来收入翻了十倍。
但改革本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商业化提升了热度,也带来副作用。饭圈文化滋生、舆论失控、选手精力分散……一连串问题跟着来。
他用力过猛,也确实留下漏洞。
但要说他“错误重重”“必须下课”,未免失之偏颇。
他不是完人。他有过。但也有无数功绩。
问题不在于刘国梁。问题在于,这是一个对“完美”要求极高,却从不给“人性”留余地的环境。
他想改革,就必须硬扛保守派。他想提升人气,就难免沾染流量圈套。他走的每一步,都是走钢丝。他不是“恶龙”。他只是一个在漩涡中想做事的人。
直到最后,他才终于明白——不是每一场战斗,都能打赢。不是每一份努力,都能被看见。
昨天,他说:“32年,连续征战八届奥运。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与奥运会共度,我无怨无悔。”
他说“无怨无悔”。但那句“无怨无悔”,听起来却那么苦涩。
这不是一个完美结局。但这是最真实的人生。
他退场的时候,没有喧嚣,没有翻盘,只有沉默的眼泪。
刘国梁这一走,中国乒坛正式进入“后刘国梁”时代。功过评说留给别人。他自己,只带着满身疲惫,默默离开。
他不是失败者。他只是,用尽全力之后,被时代按下了“暂停键”。
人生如此。我们如此。
无怨无悔,已经是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