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贵州毕节。一张婚礼请柬像炸弹一样丢进网络,瞬间引爆舆论。
请柬上的画面堪称荒诞:一个男人,身穿西装,左右各挽一名穿婚纱的女子,配文是“欢迎参加我们的婚礼”。热搜一夜之间被“婚姻三人行”占满。
舆论一边倒,群嘲汹涌。但当事人却一本正经地回应:我们就是“闹着玩”。荒唐吗?不仅荒唐,更是赤裸裸地挑衅法律和道德。
更讽刺的是,这场“婚礼”原定于4月19日,在毕节当地一家高档酒店举行,连请柬都已经发到亲朋好友手上。可这场婚礼的真相,却比闹剧更刺眼。
三人婚礼?不是情感乌托邦,是一场精心包装的流量局。
有人扒出了“新郎”吴某的朋友圈,早在半年多前,三人的合照就开始频繁亮相。KTV喝酒、海边度假,每一张照片里他都笑得像在炫耀战利品。配文甚至直白到让人瞠目:“两个婆娘一起喝酒就是爽。”
这不是爱情,是对婚姻制度的赤裸践踏。
离谱到什么程度?三方父母竟然集体出镜支持婚礼筹备,甚至认真地讨论起了“谁负责生孩子”这种听起来像是分工表的荒谬问题。
然而,乌龙很快就被撕破。
警方介入后,调查结果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三人婚姻”,不过是披着婚纱的直播剧本。三人中,前妻还和男方维持着同居关系,而另一位是现任女友。他们合演这出荒诞剧,只是为了在短视频平台炒作,趁婚礼直播搞带货捞金。
目的不藏,野心不掩。最终,因涉嫌扰乱社会风俗,被警方叫停。
更吊诡的是,即便三人并未真正登记,行为本身也游走在违法边缘。
有律师明确指出,如果吴某已与现任登记结婚,依旧与前妻维持“夫妻同居”关系,已触碰重婚罪红线。哪怕只是“炒作”,也可能构成扰乱公共秩序,被依法处理。
别以为这是孤例,这种病态的“多妻幻想”不是第一次出现。
2016年,广东刘某用200元车费哄来一位云南女网友季某。强行带回家后,不仅限制她人身自由,还逼她与原配同住同床。甚至让他们年仅一岁的孩子也生活在这样的“怪屋”中。
季某最终逃脱报警,刘某被以非法拘禁立案。
他不觉得自己错,反而喊话“我供她吃穿怎么能走?”这话听着像家长管教孩子,但现实中却是对女性赤裸的控制欲和对家庭关系的彻底侮辱。
还有江苏昆山的张某。靠着婚姻系统未联网的漏洞,在三个省份与三名女性登记结婚,像玩地产一样把她们全安置在一个小区。每月只给“大老婆”3000元生活费,活成了低配版“韦小宝”。
纸包不住火,东窗事发后张某因重婚罪锒铛入狱,刑期两年。
还有山东的张力,已婚还在外面以“夫妻”名义同居、生子、办宴席。最终被判刑7个月。
这些人不傻。他们知道婚姻制度,却选择无视。他们知道重婚违法,却抱着侥幸钻空子。他们拿旧时代的封建幻想,当成新时代的自由选择。
更可悲的是,一些女性竟然甘当工具,主动投身这场三观塌陷的闹剧。以为多妻生活就是“幸福加倍”?其实不过是被共同消耗的悲剧配角。
根据《刑法》第258条,只要明知对方已婚仍以夫妻名义同居,即构成重婚。婚姻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你情我愿的灰色游戏。它是法律约束下的责任机制。
回到毕节这场婚礼。尽管没有刑责,但吴某三人也被警方“重点教育”,要求删除所有炒作内容。虽然这种处理显示了执法的“柔性”,但在网友眼中却更像一种“纵容”。
有评论说得直接:不重罚,就等于开绿灯。今天你直播婚礼,明天他直播葬礼,舆论底线哪还有?
这场婚姻闹剧,以“叫停”收场。但流量至上的社会病灶仍未根治。
在这个时代,只要有关注,就有人敢冒险。在婚姻制度上投机炒作,只会让更多人误判规则、模糊底线。
《民法典》第1041条说得很清楚:我国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
别把婚姻当儿戏,也别拿法律当摆设。
婚姻从来不是自嗨剧,也不是博眼球的秀场。它是两个人、一个家庭、整个社会共同维护的秩序。破坏者不会收获幸福,只会收获惩罚。
对流量上瘾者,该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