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支付宝出现了P0事故,就是集团内所称的最高级别的系统错误。在16日下午的4:00出现了。在此期间,用户发现存在着短暂的系统性提示,如果在此期间购买商品,都可以享受所谓的政府补贴,付款时可以打8折。到目前为止,支付宝方面没有数据统计披露,到底有多少用户敢到了这波“福利”。
之后有支付宝用户又说,在晚上7点多钟,他们收到了“支付宝发来的通知”,其中讲到“”如您使用了2025年1月16日下午14:00出现的政府补贴bug,产生的优惠费用后续将从您的支付宝里扣回,敬请谅解!!”用户感觉一下就不好了。
如果按照这个说法,那么在此期间购买的商品,打了8折的商品将恢复原价售卖,那么所谓优惠的“20%”的金额,支付宝将从用户的账户中扣除。此时也有很多用户质疑,如果没有用户授权,支付宝如何单方面从自己的账户中扣钱呢?
其实支付宝是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软件,用户的钱本身就存在其中,相当于这就是一个用户放钱在支付宝公司的中间账户,那么支付宝是控制者,是有着技术能力控制资金的转入和转出。只不过按照监管账户,如果没有授权,是不能随意动用户账户资金的。
不过事情很快有了反转,仅仅一天,支付宝正式回应,用户不要点开所谓的扣款短信,那是谣言,甚至可能是诈骗,支付宝没有发过类似的短信。同时支付宝也承认出现事故,对于系统错误的后果承担责任,用户不用担心“薅”了羊毛要退回。
如果在此事故期间,8折购买商品的支付宝用户,买到了也就赚到了。没有人要求将价差补上。支付宝还解释了此次事件发生的原因,原来是在营销过程中配错了营销模板,这个8折的模板被错误配置上去。支付宝也坦诚的承认,挨打要立正,不会将错误产生的责任转嫁给用户。
这回给支付宝大点个赞,解决问题采用这种方法是非常正确的,将错就错,将一个系统的事故引发的事件成功危机公关,变成了一场让用户满意的扩展好口碑的正面处理。想象如果真的收回,很有可能会引发比较大批量的商品退货,而且有着负面反响,同时也会质疑单方面扣款合不合规的讨论。
德先生参考国外案例,确实赞成“大鱼不吃小虾”的处理方面。既然出现了系统bug,而又不是那么夸张的,索性就把这个打8折的优惠给了购买商品的用户,自己承担一下,又有什么呢?或者设置一个金额,金额以下的都不用退,金额以上的需要部分退回。
例如美国电商网站6pm身,因为操作失误,将商品都标注成了49.99美元,网站直接损失160万美元。后来官方通过网站宣布,会如约发货,请客户放心。澳洲家电在线电商网站,错将一款799美元的厨房设备以281美元的低价标出。虽然及时发现,但是也有200名客户下单,最终网站如期发货。
但是国内有些企业不是如此处理,其实有着多个电商平台、电商企业在标错价格、弄错营销活动后,要么拒绝发货,要么追讨消费者,从而闹上法庭。其实在国外,出现营销活动失误时,基本上也是自己承担责任,要维持大公司的人设以及有信誉,一诺千金的好形象。同时法律也一样保护消费者,因为他们是被动要约,没任何过错,为什么不能得到这个优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