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胖东来遭遇“病态”网红经济:一些人的“底裤”都不要了!

易风云 2025-02-11 14:47:03

在河南许昌的胖东来商场,“红内裤过敏”事件犹如一面照妖镜,将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文明照得纤毫毕现。当一位女性消费者投诉红色内裤导致皮肤过敏之后,这家被誉为“中国零售业奇迹”的企业,没有推诿于消费者体质特殊,而是第一时间下架产品、全额退款、送医检查,用教科书式的危机公关诠释了商业文明的真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些网红主播在直播间里刻意制造“内衣门”“假货门”的闹剧,将商业伦理践踏得面目全非。这场看似偶然的消费纠纷,实则折射出中国商业文明演进中的深层博弈。有时候我甚至在想,在当前社会风气的蹂躏之下,一些网红为了流量,为了利益,真得连底裤都不要了么?

一、以柔克刚:胖东来成功背后的商业格局

大家都知道,在许昌这个三线城市,胖东来创造了单店年销售额超70亿元的零售神话。这个数据背后,是一套延续27年的商业哲学:创始人于东来将“用真品换真心”刻在企业基因里,要求员工“把顾客当家人”。当顾客投诉内衣导致过敏,胖东来没有纠缠于“0.03%过敏率”的行业标准,而是选择相信消费者感受。这样一来,但是很多网友却不乐意了,他们自发的主动的将这个女网红的所有过往扒了出来,也进一步指出这位女性的过敏,其实主要是由于自身原因引起的,与胖东来以及胖东来销售的产品关系不大。尽管如此,胖东来还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真诚的向这位女网红表明了态度,并下架所有产品,同时进行了相应的调查。而这一刚一柔,则凸显了胖东来的企业智慧和商业格局,更是让一些想要依靠胖东来炒热度的网红无计可施。

从商业伦理的维度来看,胖东来的选择暗合了《盐铁论》中“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的古训。这家企业深谙“商道即人道”的真理,疫情期间坚持“蔬菜按成本价销售”,洪水灾害时开放商场作为避难所。这种商业文明的传承,在当代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其客服中心年均处理客诉3.2万件,满意率保持98.6%,创造了零售业的服务标杆。而这种商业文明的现代转化,在管理学上被称为“共益企业”模式。胖东来将净利润的50%分给员工,每周二闭店让员工休息,这些反资本逻辑的举措,恰恰印证了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的论断:“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当其他企业还在KPI考核中挣扎时,胖东来用文化自觉完成了对商业异化的超越。

二、流量狂欢:网红经济中的伦理失序

与胖东来的克制形成刺眼对比的,是某些网红的流量狂欢。“红内裤过敏”事件并不是个例,而是当前网络上各大博主通用的一种近乎病态的手段。某主播自导自演“家暴戏码”单场涨粉200万,某团队策划“宠物狗吃播猝死”事件收割千万点击。很明显这种病态的创意经济,正在摧毁商业文明的根基。中国互联网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直播带货投诉量同比激增168%,其中32%涉及虚假宣传。当“黑红也是红”成为行业潜规则,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就崩塌了,一些无良网红正在利用当前这种病态的商业思维来进一步扭曲人们的价值观念,而传统的道德商业模式为先的经营理念正在受到严重的冲击,商业伦理的堤坝正在被流量洪水冲垮。

说到底,之所以会形成这种病态的商业文化,与当前各大平台的算法不无关系。可以说,这种异化现象的背后,是平台算法的推波助澜,也正是由于很多平台乐于见到这样的不良现象,进而也能够从中分得一些利益,所以才会放任其发展。而一些网红得到平台的鼓励之后,便更会肆无忌惮的使用一些非常规手段,甚至是突破人们的道德伦理底线,制造一些虚假的,违反三观的热门事件,其根本目的就一个,那就是为了获取流量的热度。某短视频平台的推荐机制研究显示,带有冲突性、猎奇性标签的内容,点击率是常规内容的5-7倍。在扭曲的算法鼓励下,网红们不得不化身“伦理极限运动员”:有主播生吃章鱼导致急性过敏,有团队伪造贫困山区儿童摆拍。这种饮鸩止渴的创作,正在将商业文明拖向娱乐至死的深渊。

另外一点,这种病态的商业理念的滋生,会进一步侵蚀积极健康商业理念的阵地。由于流量经济的野蛮生长,已经造成真实的社会代价。2023年某网红策划的“电梯骚扰事件”,导致涉事商场客流量暴跌40%;某美食博主虚假宣传的“天价拌面”,让整个餐饮行业遭遇信任危机。如此种种,大量的这些网红策划的安全,无一不造成了一些实体经济的严重受损,而这些案例也印证了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的预言:当符号消费取代实物消费,商业将沦为一场虚无的符号游戏,仅此而已。

三、文明重构:商业本质的回归之路

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中国商业文明正在经历浴火重生。商务部“老字号振兴工程”数据显示,坚守品质的中华老字号5年存活率达87%,而网红品牌的3年存活率不足15%。这组数据揭示的商业真相是:流量泡沫终将破灭,价值沉淀才是王道。就像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古训,在直播间里依然能收获年轻消费者的点赞。从另一方面来讲,构建新型商业文明,需要制度与文化的双重护航。深圳已出台《直播电商行业合规指引》,将“剧本营销”列入监管红线;杭州互联网法院创设“虚拟商品冷静期”,为冲动消费设置刹车系统。这些制度创新,正在为商业伦理重建划定边界。但更深层的改变在于文化自觉——当薇娅团队转型做助农直播,当李佳琦成立质检实验室,头部主播们开始意识到:商业的本质不是表演,而是价值创造。

对于胖东来而言,他们的启示在于商业文明的演进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要提供给消费者多种选择。这家企业既保持着“三公里内免费送货”的传统服务,又开发出智能客服系统处理90%的常规咨询。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印证了管理学家德鲁克的判断:“企业的唯一正确目标就是创造顾客价值”。当网红经济褪去浮华,当传统商业完成蝶变,中国商业文明终将在螺旋式上升中找到新的平衡点。站在商业文明的十字路口,胖东来的选择给了我们清晰的启示:当流量泡沫散去,最终留在消费者心中的,永远是那些坚守品质、敬畏伦理的企业。前进吧,胖东来,不必为一些网红流量而困扰,相信商业文明的春天随着网红经济的散去,传统的道德商业文明一定能够重现辉煌!

0 阅读:17
易风云

易风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