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真的很贵么?还是说那几个比较知名的大品牌所制造的增程车型价格较贵?
这是最近一位车友向笔者提出的问题,他的观点是增程式的技术门槛偏低、结构又相对简单,关键又不需要大电池。
所以从表面上看似乎根本没有消耗高成本的理由?相信这位车友的想法其他的朋友或许也会有,增程车为什么贵?真是由于成本所导致的?
实际上这种思维本就是陷入误区,产品的售价与成本没必要等价。简单点说就是可以等价、也可以不等价。
从来也没有任何一标准要求产品售价必须要参考成本来定,对吧?我们并没有这类要求与法规。所以商品价格并不一定要根据成本来判断。
比如lv、爱马仕的包包,成本有多低?这不必多言吧?但价格有多高也不必多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商品就在那,你买或不买,这才是消费者该考虑的问题。
自主新能源产业可细分成以下几类1.造烂车续命类:以个别曾经造油车的传统车企为主,昔日油车造得很烂。终于得到换赛道的机会续命。该类电车、增程等车型并不贵,但依然烂。
2.走量换积分类:这类车企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有过持久、不错的销量,推出的电车大都以高端老头乐为主,产品超萌、价格实惠走量,换大量积分。
3.造车新势力:造车新势力们完全颠覆传统车企的思维。传统车企受制于其自身的定位已经固化,但造车新势力们则不受这些因素的束缚。
采用新营销、新供应链的理念,产品定位高端、高级别。主打时尚、科技、大尺寸,喊出以“用户思维”造车的口号。针对用户群体为城市中产、年收入30-50万的家庭。
定位明确、事就好办,绝大多数消费者消费者理念均会以自身的收入相配套。你让年收入30-50万的群体买个卡罗拉?不是没有但很少。从这个理念来看,传统车企从未成功过、但造车新势力做到了。原因无外乎是传统车企的定位已经固化。
增程车型的成本真的很低么?笔者其实不愿意涉及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怕被喷。而说到底成本这东西也很难详细说清楚,这就好比插混与增程之间的博弈。插混谈技术、增程谈产品。
但终究消费者不是技术人员,对于花里胡哨的高端技术并不上心。这本就不是普通汽车用户该考虑的问题。
普通汽车用户会思考些什么?车子的品牌定位、颜值、实用程度、安全性、经济性,最后或许才是技术程度。
什么你跟我说增程电池小、发动机不大没变速箱,所以成本低?那我就和你谈换了新领域前期投入巨大、规模上不来导致产品的沉没成本太高、大量零部件需要外采,所以成本高等等。
是不是根本扯不清、说不明?是的,因为支持插混、增程的用户群体基数都不少,展开成本博弈那一定是昏天暗地、没完没了。不是各位不行、只是各位太忙,没有那份互喷的精力罢了。
增程式车型都很贵么?当然不是了,增程式车型也是有价格比较实惠的。比如长安的SL03、领跑C11增程式版本、斯威大虎增程版、天际ME5等等,这些车型也是增程的但价格便宜。尤其是大虎7座增程SUV卖了不到10万块。
所以无论是插混、增程其本身与高价值均没有任何关系。就好比一台V6、V8发动机均与高价没关系,关键在于产品的定位。产品定位高,自然就要卖高价、谈个毛线成本。
话说到这个份上就容易理解了对吧?同样是2.0T的EA888装在大众迈腾上要20万,装到A4L上要25万起步、装到A6L上打底就是35万,装到高尔夫R上呢?装到RS3上呢?一副买不起的样子
所以别怪法拉利、爱马仕的产品贵,人家从来就没考虑过将产品卖给普通人。产品上市前找好针对的用户群体,产品上市后得到这个群体的认可。OK,这个产品成功了,是不是很简单,请抛开成本论。
产品定位决定了产品价格所以产品价格的本质是什么?是定位、事受众群体的购买能力,当然成本也会对价格起到作用,但不大。我们不否认30几万的A4L的确要比迈腾成本高,但这种成本差异远没有价格差异那般巨大。
所以市场中的油车有贵的、电车有贵的、增程式以及混动同样有贵的。但试问是所有的产品都贵么?显然不是,贵的只是一部分那些针对中产收入家庭定位的产品显然并不便宜,但这是什么?这是商业行为。
所以如今市面上一些名声大噪的增程车型的确拥有不低的价格,但这没什么可说的、毕竟定位偏高,受众群体偏窄。而那些传统车企打造的增程车型往往价格不贵,但这并不是说企业有多良心。
因为商业的本质就是追逐利润,卖不上高价显然也不是有意为之,只是受制于品牌定位的固化。这种固化会导致很多传统品牌即便推出高端产品也卖不上价格,所以纷纷成立子品牌算是一种出路,但终究比不过造车新势力那般脱胎换骨。
淡荡飘风
未来最便宜的车肯定是增城车
与你挚终
小编意思是没有底蕴出来装大尾巴狼,价格偏偏卖得那么贵?
用户10xxx34
智商税,油改电[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