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及下辖的几个县,改回古称,会不会提高旅游经济和知名度?

熙来攘去世界 2025-03-27 04:03:59

大庆市,这座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的城市,以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重要的工业地位而闻名。然而,大庆及其下辖的县区不仅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历史同样悠久,拥有多个古称,这些古称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底蕴。

一、大庆市的古称与历史

大庆市在1959年因大庆油田的发现而得名,但在此之前,这片土地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1. 古代部族聚居地

在隋代以前,大庆所处的区域先后居住着肃慎、濊貊、夫余、勿吉等部族。这些部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例如,在5世纪初叶,北魏永兴二年(410年),夫余遗人曾在这里建立过豆莫娄(达莫娄)国,长达三个多世纪。

2. 隋唐至辽金时期的演变

隋唐时期,大庆地区属靺鞨黑水部。靺鞨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周代的肃慎。在隋唐时期,靺鞨部落逐渐壮大,形成了多个部落联盟,其中黑水部就是其中之一。

到了辽金时期,大庆地区的历史更加丰富多彩。辽国建立后,这里成为契丹人涅剌擎古部和突吕布室韦部的牧地。金朝建立后,杜尔伯特地方纳入金国版图。天会二年(1124年),金朝廷将在绰尔河流域的蒙古“朵儿边”部迁至嫩江东畔松嫩平原,归属金代肇州。这为后来大庆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元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

元朝时期,大庆地区设立辽阳行省,杜尔伯特归属开元路。此时朵尔边人虽不再驻防边城,但仍是采东珠的贡民。明朝时期,设奴尔干都司,杜尔伯特归福余卫。

清朝时期,大庆市政府驻地“萨尔图”在《中国历史地图册(清代)》最早出现为“萨勒图”,地属哲里木盟杜尔伯特旗。杜尔伯特旗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分封地,其后裔阿都齐归服了清朝。阿都齐死后,清太宗授其子色楞为固山贝子爵位及扎萨克之称,以杜尔伯特旗为世袭封地。这一时期的行政区划和民族政策对大庆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下辖县区的古称与历史

1. 肇州县

古称:肇州

历史信息:肇州县之名起源于金代。金太祖阿骨打于出河店(今肇源县茂兴镇南的“昂喇勒”古城)以“兵胜辽,肇基王绩于此,遂建为州”,因名“肇州”。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见证了肇州县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肇州县在金代是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使得它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2. 肇源县

古称:后郭尔罗斯(部分历史时期)

历史信息:肇源县名源于驻地名称。原为肇州县址,伪肇州县公署移驻“老城基”后,1935年伪郭尔罗斯后旗公署与地方士绅商议,取两肇(肇州、肇东)之本源含义,将此地定名为“肇源”。肇源县地处松嫩两江左岸,是金太祖“肇基王绩”之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历史上,肇源县曾是多个民族和部落的聚居地,其文化多元性和包容性使得它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3. 林甸县

古称:大林家店(非正式古称,但具有历史意义)

历史信息:林甸县因“大林家店”得名。据民国时期《林甸县志略》记载,城北30余里有姓“林”者开店,称“大林家店”,四周多系草甸。清末拟设县的建制时避俗就雅,定名林甸县。这一名称不仅反映了林甸县的自然环境特点,也见证了其作为商业和交通要道的历史地位。

4.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古称:杜尔伯特

历史信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之名源于四个部落的演变。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十一世祖朵奔·蔑儿干得兄长都娃·锁豁尔的四个儿子组成四兄弟部落,称杜尔伯特氏,世代相因游牧于嫩江两岸成为杜尔伯特部。“杜尔伯特”在蒙古语中意为“四”,这一名称见证了蒙古族在这片土地上的繁衍生息和历史文化传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唯一以蒙古族为主体的牧业基地县,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使得它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5. 萨尔图区

古称:萨勒图

历史信息:萨尔图区之名源于蒙古语,意为“有月亮升起的地方”或“有风的地方”。原属杜尔伯特旗游牧地,清末中东铁路通车后设萨尔图站,划为铁路附属地。抗日战争胜利后设置第三区,1955年改为萨尔图区。这一名称不仅反映了萨尔图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也见证了其作为交通枢纽和重要区域的历史变迁。在中东铁路修建之前,萨尔图地区是蒙古族游牧的重要区域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得它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6. 龙凤区

古称:无明确古称

历史信息:龙凤区之名传说与修筑中东铁路设站时有关。当时以铁路监工李魁龙、张广凤二人名字尾字雅化成今名,取其吉祥之义。龙凤区作为大庆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虽然龙凤区没有明确的古称,但其名称的传说色彩和吉祥寓意使得它在历史上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7. 让胡路区

古称:压葫芦泡

历史信息:让胡路区原名“压葫芦泡”,1918年形成聚落时因附近有一水泡形似“压葫芦”而得名。后演化为“让胡路”,1954年齐铁让湖路工区刻制公章时使用“让胡路”名称沿用至今。这一名称反映了让胡路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也见证了其作为居住区和工业区的发展历程。在历史上,让胡路地区曾是多个民族和部落的聚居地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得它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8. 红岗区

古称:杏树岗屯(非正式古称,但具有历史意义)

历史信息:红岗区之名因红岗油田而得名。1928年人们到此开荒时见附近土岗上长满野山杏树命名杏树岗屯;1980年改现名。红岗区作为大庆油田的重要产区之一,其名称见证了石油工业在这片土地上的蓬勃发展。在历史上,红岗地区曾是农业和牧业的重要区域之一,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9. 大同区

古称:无明确古称(但名称寓意深刻)

历史信息:大同区之名寓意大同区人民同心、同德、同建美好家园之意。大同区作为大庆市的重要区域之一,其名称体现了人们对和谐、团结和美好生活的追求。虽然大同区没有明确的古称,但其名称的寓意深刻且富有文化内涵,使得它在历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三、总结

大庆市及其下辖县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多个古称。这些古称不仅反映了各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的繁衍生息和文明进步。通过了解这些古称和历史信息,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大庆市及其下辖县区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同时,这些历史信息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有助于推动大庆市及其下辖县区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

0 阅读:0
熙来攘去世界

熙来攘去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