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西汉中期著名的军事将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17岁时,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故被封为“冠军侯”。19岁那年,他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俘虏西匈奴近十万人,直取祁连山。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让丝绸之路得以开辟。漠北之战中,他带领汉军消灭了匈奴左部主力7万余人。战后,与舅舅卫青大将军同掌军政。
作为将帅,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被古法约束,擅长长途奔袭,快速突袭等战术,可以说他是“闪电战”的鼻祖。但是,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评价霍去病时却说他是一个不懂得爱惜士兵的将军。因为他出征时,汉武帝特意下令给他准备了几十辆马车的食物。霍去病还军入塞时,竟命士兵扔掉了没吃完的精米和肉,此时的士兵已经被饿了好久。在塞外时,战士缺乏粮食,他却在军营中踢蹴鞠。
司马迁认为,霍去病宁愿让肉变坏也不分给士兵,是因为他从小就在宫中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卫子夫是他的姨母,汉武帝是他姨父,卫青是他舅舅。所以霍去病不知道普通士兵的疾苦,不懂得体恤属下。很多人都赞同司马迁的说法,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有人认为,霍去病是为了自保。他已经立下了赫赫战功,不管是在朝中,还是在军中以及百姓的心中,都有很高的地位。若是他在笼络军心,即使汉武帝是霍去病的姨父,他也很难自保。功高震主,势必会引起皇帝的怀疑,在权力面前,亲属关系变得不堪一击。或许霍去病看清了这点,才会选择“自污”,给世人营造出一种他是一个纨绔子弟的假象。
因此,霍去病看似狂傲不羁,实则跟其舅舅一样,都是谨慎之人。正因为有了他的自污,所以在他去世后,汉武帝不仅善待了他的儿子霍嬗,将其视如己出,时常将其带在身边。而且,霍去病去世26年后,汉武帝发动“巫蛊之祸”,深受宠爱的卫子夫、太子以及卫青的后代,都被斩杀。但原本属于卫子夫一党的霍氏家族,却没有受到牵连。甚至汉武帝在去世前,还任命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为顾命大臣,足以看出他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这样看来,霍去病当年的决定非常明智。
还有人认为,霍去病扔掉肉是战术的需要。他实施的闪电战,是以快制胜。军粮太多,会让行军速度变慢。而匈奴军队来无影去无踪,汉军必须加快行军速度,不得不扔掉部分军粮。虽然,自己的军粮扔了,但是霍去病在打仗时经常抢匈奴人的粮食、牛羊,以弥补自家粮食的不足。所以,有人说霍去病打仗,从不依赖辎重.
火云邪神
算是最成功的特种兵鼻主了吧,可惜病死的太早,才 24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