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第一张大字报的受害者,失去自由长达9年之久,后官至副国级

历史的八音盒 2024-07-31 18:05:22

在动荡时期,腐坏分子热衷于写“大字报”,利用一些极富煽动性的话语来误导无辜的群众,引导舆论走向,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你可能不知道,中国的第一张“大字报”出自北大,其中内容多是批评校领导彭佩云的,她算得上是动荡的第一批受害人。

彭佩云是湖南人,早年曾在西南联大读书,抗战胜利后,她转入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受同学引导加入党组织,1950年被调入北京市委工作,1964年被调到北大担任党委副书记。1966年,“左”的思想已经在全国铺开,政治风向由此发生变动,腐坏分子康生想趁机搅弄风云,攫取利益,于是便派遣自己的妻子曹轶欧进入北大搞“串联”,煽风点火。

曹轶欧曾先后找了很多校领导,让他们“自觉”顺应时势,带头“举事”。彭佩云对此很是抵触,她是一个很清醒的人,她认为当前的社会已经有走入险境的趋势,不能再“乱来”,否则要出大事。除此之外,她还联合诸多的校领导共同发布公告,呼吁全校的师生们保持克制,守住理性,将心思放在学业上,不要参与任何政治活动。

彭佩云的不配合让曹轶欧很是生气,她开始记恨起彭来,处心积虑想要给彭一点“颜色”看看。北大二级学院有一个中层干部名叫聂元梓,此人好高骛远,精于投机,野心非常之大,对曹轶欧言听计从。曹轶欧便指示她写大字报,打“革命”的第一枪,向“右派分子”开战。

当然,所谓的“右派分子”自然就是彭佩云等人了,聂元梓费尽心思遣词造句,连夜写了一篇大字报,张贴在北大的公示栏上,其中内容直指彭佩云等3位校领导“迂腐”、“保守”。北大的学子们起初还能保持理性,抵制这种毫无根据的诋毁,但随着“左”思想的进一步蔓延,学子们的思绪受到了影响,一部分学生开始“左”化,对彭佩云的态度由亲近变为不满。

曹轶欧见状,连忙趁热打铁,继续“添”柴火,将舆论一点一点推向高潮。最终,彭佩云被暂停职务,失去自由长达9年之久。而曹轶欧与聂元梓则被捧成先锋人物,一度成为全国人民群众学习的对象。时间来到1975年,彭佩云在党中央的关怀下恢复名誉,重回北大工作。动荡结束后,她又辗转其他多个关键部门任职,为我国文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至于聂元梓,她在1976年被逮捕,1983年入狱服刑,曹轶欧则被罢官,降为庶人。

再说彭佩云,她在1987年被调到纪律检查部门工作,次年转任计生委主任。当时中国的人口已经呈爆炸式增长,国家人口负担非常重。彭佩云为了扭转这一现象,开始配合党中央的政策,控制人口增长率,提倡少生优生,经过数年的努力,国家的人口基本稳定在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数量区间。

1993年,她进入国务院,分管妇女儿童工作,她简明扼要的指出,中国男女仍未平等,部分地区还存在着封建残余,对女性十分不友好。她认为国家在未来应当通过宣传等手段,促进思想解放,革除封建残余,将女性从男权中剥离出来,并保障女性的利益,让女性能够自由、平等的生活。除此之外,她还曾多次前往镇江、九江等市考察,在地方人民政府领导的帮助下,建立了医疗基金制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久之后,此项制度被推广到全国,最终发展为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医保。

1998年,彭佩云被调到全国人大担任副国级高干,新世纪伊始因身体原因退出一线,转往清闲的岗位任职。正式退休之后,她便搬到干休所居住,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一心只想安度晚年,很少在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现如今,她已然93岁了。

彭佩云是一个保有绝对理性的人,在1966年那个激荡的时代,她没有随波逐流,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不愿掺和任何政治活动,一心只想教书育人。但腐坏分子却不愿放过她,想方设法将她拉到了旋涡之中,让她受了不少的委屈。好在后来她恢复了名誉,重回工作岗位,在新时代为国家转型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她是一位好干部,她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0 阅读:0

历史的八音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