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回,黛玉宝钗等人夜聚怡红院为宝玉庆贺。在夜宴上,众人玩占花名儿,宝钗拈出牡丹花签,探春拈出杏花花签,李纨拈出梅花花签,湘云拈出海棠花签,麝月拈出荼蘼花签,香菱拈出并蒂花签,袭人拈出桃花花签,黛玉拈出芙蓉花签。每个人花签上的花都代表个人的品性或命运。宝钗探春等人的花都有明确指向,唯有黛玉的芙蓉存在争议。芙蓉花有水芙蓉和木芙蓉两种,一直以来,关于代表黛玉的究竟是哪一种花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我认为这个答案就藏在一篇古文里。
宋朝周敦颐《爱莲说》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的这篇文章里提到了牡丹和水芙蓉。在《红楼梦》里,牡丹代表宝钗,那么代表黛玉的则是水芙蓉。为什么我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可作为《红楼梦》的佐证呢?原因如下。
《爱莲说》所表述的牡丹水芙蓉的容貌气质及人文个性皆与宝钗黛玉相符“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花美艳富丽,宝钗生的容貌丰美,鲜艳妩媚,外貌与牡丹花恰合。牡丹花一直受到皇室和达官贵人的宠爱,象征着富贵。宝钗出身于金陵四大之一的薛家,薛家是大皇商,家里号称“珍珠如土金如铁”。她正是一朵人间富贵花。
“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自水中生出,婷婷孑立,美丽洁净且傲然于世。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其个性特点与莲花契合。
宋代张继先诗《莲花》云:
“淡淡红生细细香,半开人折寄山房。只缘清静超尘垢,颇似风流压众芳。”
文人们习惯为莲花冠以“风流”二字,曹公在《红楼梦》里也多次以“风流”二字描述黛玉。
第三回黛玉第一天来贾府,“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第五回宝玉在梦中见到警幻仙姑的妹妹可卿,“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第二十五回,宝玉凤姐遭到魇魔法,男男女女站满了一屋。薛蟠“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宝钗的外貌与家世根基,皆与牡丹花同;水芙蓉那花中君子的品格,那风流出尘的气质,皆与黛玉同,这岂能是偶然。
《爱莲说》中所说的牡丹与水芙蓉在人们心中受欢迎的程度与宝钗黛玉的实际情况相符“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宝钗是个聪明世故的女孩,对下人和气,对平辈友爱,对长辈则善投其所好。因此,她的人缘很好,正如牡丹“宜乎众矣”。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性格率真。她不屑于去讨好谁,懂我者自然爱我,不懂者不在乎你爱还是不爱。因此,她的人缘不及宝钗。可是,宝玉懂她,能看到她身上旁人难知的可贵的高洁,正如周敦颐“予独爱莲”。
或许爱水芙蓉者不及爱牡丹花者众,但是,爱水芙蓉者必定有着高尚的情操和不凡的品味,内在质量非常高,他们的赏识要比一般人的赏识更加珍贵。少,却分量重。曹公塑造的黛玉亦同于此。黛玉有尖酸刻薄的毛病,还有点小心眼儿。她不像能宝钗收割那么旺盛的人气,可一旦有人认可她,必定会发自肺腑的喜爱。
《爱莲说》对曹公应该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清朝时期的读书人很喜欢《爱莲说》。据说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时,乾隆还是个孩子。康熙问他读什么书,乾隆回答说正读《爱莲说》。
《爱莲说》在当时受到广泛喜爱,曹公身为读书人,且本性高洁,见识不凡,他一定也会喜欢《爱莲说》。
《爱莲说》里牡丹与水芙蓉的对比恰如《红楼梦》里黛钗多次并举《红楼梦》里多次将宝钗与黛玉并举。元春省亲,见了宝钗黛玉,暗赞她俩如姣花美玉一般。宝玉在梦中见了可卿,觉得她鲜艳妩媚似宝钗,风流袅娜如黛玉。兴儿赞黛玉宝钗天上少有,地下无双。在第五回的判词里,曹公干脆将她俩合为一首。曹公塑造出两个容貌才情相当的女孩,却有意地拉开她们的性情和家世的差距,来作为明确的对比。
宝钗代表大众的审美(包括容貌家世品性),黛玉则代表曹公个人的审美。正如牡丹为大众所喜,水芙蓉得曹公(或者说宝玉)钟爱。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黛玉是茫茫尘世中一株珍贵的水芙蓉,不做作,不献媚,视功名利禄如无物,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她的气质与品格,与《爱莲说》赋予水芙蓉的情怀一致。而宝钗正如《爱莲说》所说的牡丹花,妩媚富丽,受大众追捧。牡丹艳冠群芳,能与之匹敌的惟品格高洁外观清丽的水芙蓉。黛玉只有是水芙蓉才足以与牡丹并举,并在格调上压倒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