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六岁的小朋友,到他阿姨家玩。
看到阿姨脖子上挂了只翡翠的小象,非常喜欢。
他也不直接讨要,只跟他阿姨说:如果每次我想念阿姨的时候,就能在我自己脖子上看到这只小象就好了。
阿姨很开心地将她心爱的吊坠送给了他。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合理的要求,只看你能不能找到让别人无法拒绝的方法。
1、请别人帮忙,需要告诉别人,他能得到什么好处。谁也没有义务,不求回报地帮助你。让别人帮忙,你就要有所付出。
社交的本质,就是利益的交换。只不过有些利益是隐性的、长远的,或是个人的心理预期而已。
当然,这种利益,不一定是物质上的,比如开篇的小故事,小家伙所给出的,是感情。
再多感谢的话语,都是轻飘飘的,有时候虚伪得让人反感。还不如一瓶水来得实在。
当你有不懂的东西,求教旁边同事的时候,点好奶茶,拿过去给她,“姐,我请你喝奶茶。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
感谢的时候,切忌画饼,说什么“改天请你吃饭”这样的屁话。真想请人吃饭,直接说具体时间,“李哥,太感谢你了。今天晚上下了班,我们出去喝两杯。”
2、给对方圈定几个对你有利的选项。楼下的一家面馆,服务员每次都会问顾客:您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一份素鸡?
我观察了一下,大多客户都会二选一,只有少部分客户会选择什么都不要。
人们会习惯性地在现有的选项中,选择自己最满意的答案。
如果服务员直接问客户:您需要加鸡蛋吗?大多数人会选择不要,因为不加鸡蛋本来就是他的预期,否则他就会在点面时一并提出来了。
而且人都有那“该死”的虚荣心,很多人都是因为觉得什么也不加,好像有点寒碜,而且选一样似乎也多花不了几块钱。
3、先给出原因,再说出请托的事项。你的目的是请人帮忙。要想达成这个目的,要先获得别人的认同。
你对同事说:麻烦你帮我把这个表格做一下。同事只会斜眼看你,然后说“没空”。
如果你先把原因说出来,“李姐,我现在做的这个报告,老板说今晚就要,太赶了。现在经理又让我把这个报表交给他,真是腾不出手来。李姐,能劳烦你救个急,帮我把这个表做一下吗?”
这种先有原因,然后再说出请求的方式,成功率要高得多。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在心理学上,叫“因果偏好”,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索一下。
4、给别人留下“讨价还价”的余地。人在心理上,非常讨厌被人拿捏,被人坑,被人当傻子。
一件衣服,标价300没人要。标价500,打八折,很快就卖出去了。
不要怀疑,每年双十一,那么多商家玩“先提价、再打折”的套路,无数次地验证了这个理论。
人会从打折中获得心理上的“价值”,请人帮忙也一样。
如果请人办的事,有点麻烦或花时间,别人听到后,会很正常的产生抵触心理。
这时候,我们可以先把事情说得更麻烦些,然后再退步,这样别人就更容易接受了。
5、求助的诉求要明确,对象要具体。新生开学,班主任开完班会,说“下了课你们把卫生搞一下”。结果是下了课,大家互相观望一下,然后就全溜了。
如果班主任直接指定到具体的同学,告诉他们谁扫地,谁拖地,谁擦玻璃。所有的事都会有结果。
人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总觉得,“我不干,应该会有人干吧”,或是“他们都不干,我为什么要干?”。
你在群里喊破嗓子,也没几个人会帮你砍一刀。你一个个私信发过去,收获完全不同。
我们请人帮忙的时候,一定要直接与目标对象进行一对一沟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诉求。
求求你了,别再让别人帮你“助力”、“砍一刀”了!
请人帮忙,哪怕没付出物质上的成本,也是对人情资源的消耗。
如果把这些可贵的人情资源,放在一两分钱的“砍一刀”上,你可能觉得自己赚了。
实际上,你是把自己的人情资源大大地贱卖了,而让无良商家赚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