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00年的世界

亦民评健康 2024-11-07 05:13:07

古埃及秩序的混乱与恢复第一中间期

古埃及的王朝历史中,有三个比较明显的动荡阶段,它们开始并结束于两个相对稳定和强盛的历史期之间,近现代学者们据此称其为“中间期”。

埃及古王国阶段是第一个相对繁荣和稳定的时期,大约持续了五百余年。在第六王朝末期,古王国便开始走向衰弱。第七和第八王朝时,身居首都孟菲斯的国王们,他们名义上虽然仍然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但统治地区仅限于孟菲斯周围地区,其他地方则是由独立或半独立的地方贵族所统治。到了第八王朝之后,名义上的统一局面也不复存在了,古王国的身影早已荡然无存,埃及进入了第一个混乱的割据时代,即“第一中间期”(约前2181至前2040年)。这个时期大约经历了100年,包括了七王朝到第十王朝。

第一中间期最突出的特征是社会的饥馑和动荡,根据《涅菲尔提预言书》中的记载:

埃及的河流空了,竟然可以徒步走过。人们找不到能行船的水,河床变成了沙滩......。从来未发生过的事出现了,人们拿起武器,大地变得混乱……甚至没有人因死亡而哭泣,没有人为死亡而在夜晚禁食,人们的心只追随着自己……当有人杀人时,别人只坐在自己的角落,背向不理。

Yumpu

《涅菲尔提预言》(Prophecy of Neferti)的部分章节,圣书体与英文的对照译本。《涅菲尔提预言》是一篇带有教谕性质的预言文献,带有明显的神话性质,成文时间可能在第十二王朝(约前1983至前1778年)其间。文献记述的是第四王朝斯尼夫鲁(Snefru,即为自己先后建造了三座金字塔的国王)统治时期发生的一个故事。显然,这个所谓的“预言”所讲述的并不是未来,而是“修正”了曾经发生的事情,这在以后也并不鲜见。国王斯尼夫鲁召集了一些人为其讲述故事,上文中的预言即来自一位名为涅菲尔提的祭司。

中王国时期

第一中间期的政局非常混乱,第九王朝、第十王朝和第十一王朝几乎同时并存,因此不存在真正的“王权”。在争霸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两个互相敌对的主要权力中心,即北方的“赫拉克利奥波利斯“(Heracleopolis)和南方的底比斯。后来,位于底比斯的十一王朝,在孟图霍特普二世(Mentuhotep II )的带领下,征服了北方的第十王朝,从而恢复了整个埃及的秩序。这一事件也是史学家所认为的“中王国”(约前2040至前1786年)之开端 。作为古埃及历史上第二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中王国包括第十一王朝(约前2133至前1991年)和第十二王朝(约前1991至前1786年)。由于第十一王朝的前半期和第十王朝并存,因此学界一般将公元前2040年当做中王国的开端。

World History

埃及法老孟图霍特普二世(Mentuhotep II )的石灰岩头像,来自西底比斯神庙中的一根柱子,现收藏于罗马梵蒂冈博物馆。 孟图霍特普二世是底比斯国王,他统治了半个世纪之久,在公元前2040年,他统一了混乱的埃及,从而结束了第一中间期,同时也开创了中王国时期。

乌尔第三王朝,苏美尔文明的最后辉煌

在埃及进入混乱的第一中间期时,阿拉伯半岛另一侧的阿卡德帝国也陷入了风雨飘摇。从苏美尔王表得知,在阿卡德人统治后期,来自东北山区的游牧部落库提人就已经攻下了吉尔伽美什的故乡乌鲁克,也肯定对帝国所控制的南部苏美尔地区制造了很大的麻烦。事实上,到了公元前2218年,当阿卡德后期最成功的征服者纳拉姆辛去世时,库提人就已经洗劫了大约一半的帝国领土。“胜利石碑”上刻画得好似“神灵”一般的纳拉姆辛,实际上只给他的接班人留下来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作为征服者的阿卡德人用暴力统治了苏美尔,仅仅一百多年后,“开化程度”更低的库提人便开始了又一轮的入侵,在内忧外患中,阿卡德帝国灭亡了。

库提人在两河流域的南部统治了近一个世纪(这段时期的资料很少),但他们的统治可能并不稳固,也许很多库提部落踏遍了整个苏美尔平原后,也只是掠夺了物质上的财富。库提人似乎并没有留下属于自身文化的记忆,尽管灭亡了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君主专制帝国,但他们并没有文字、碑文、雕塑,或者宗教信息被保留下来。

来自乌鲁克的国王乌图赫伽尔(Utuhegal)驱逐了库提人,将他们赶出了两河流域。不过他并没有笑到最后,很可能被自己的“得力助手”兼女婿的乌尔纳姆(Ur-Nammu)所背叛,他的统治突然间就结束了。尽管王位来路存疑,但乌尔纳姆是苏美尔历史上最后一位伟大的统治者,在他的带领下,苏美尔人迎来了文明消亡前的最后一次复兴,史称乌尔第三王朝。

其他重要事件夏朝的创立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是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石,是中国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代共传十四朝,延续约 471 年,最后为商朝所灭。

这个朝代还比较模糊,需要等待更多考古资料的证实。

根据伟大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大概生于前145年)在《史记》中的记载,华夏民族的人文先始是伏羲,继伏羲之后第二个伟大的君王是神农,随后出现的最伟大君王则是黄帝,他们被尊称为“三皇”。传统上认为黄帝的统治年代大概是前2696年至前2598年之间。在一种魔幻的叙事场景中,黄帝先后打败了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最终统一了中原。不过“中原”一词最早应该是出现于《诗经》:“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它的原意大概是“原野”,后来则含义极广,可以代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也可以代指现今的河南地区。《诗经》的年代约前11世纪至前6世纪,最早是通过口口相传而来;这也是所有文明传承的必由之路,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古印度的《罗摩衍那》等等。

不管怎样,根据正统的记载:黄帝统一中原后,他的继位者是十分英明的尧,他也是三位圣贤君王之首。从尧的时代开始,君主将权力传给自己的儿子似乎就已经可以成为惯例,但据称是由于尧的儿子能力有限,因此他选择了舜作为继承人。舜同样没有采用世袭制,而是将王位传给德才兼备的禹,之后禅让制度便不复存在了。以上是较为主流的描述,不过也有史书(如魏晋时期的《竹书纪年》)认为,尧舜禹时代的王位继承也同样充满了阴谋和杀戮。

根据传说,禹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即夏朝(约前2070至前1600年)。目前(2023),“二里头”遗址被实证为夏朝的中晚期都城遗存,似乎已成为学界的普遍共识。

二里头二号宫殿复原图,以及重要文物;右上方为挖掘现场。

腓尼基的海外殖民

古代腓尼基(Phoenicia)大约相当于现今的黎巴嫩(Lebanon)地域,在“前3000年的世界”中已经讲述过,腓尼基人在那个时代起便开始了举世瞩目的航海业。这并非他们天生如此,而是和生存的地理环境有直接的关系:腓尼基的城邦周围没有大片的土地用于耕作,在狭窄的聚集地两侧,一边是浩瀚的大海,另一边则是高大的黎巴嫩山。这逼迫腓尼基人不得不探索其他谋生手段,比如发展手工业。腓尼基人在当时制造出了精美的玻璃花瓶、珠宝饰物、金属器皿,以及各种武器等,他们需要用这些制品与其他区域的民族进行贸易从而获取生活必需品,因此只能在广阔的大海中寻找并开辟商道。

古代腓尼基的贸易路线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殖民,腓尼基境内出现了许多独立的城邦国家。其中著名的有西顿(Sidon)、推罗(Tyre)、乌加里特(Ugarit)等,这些城邦分享有相似的文化脉络。和所有具有相同境况的地区一样,它们之间也充满了对立和冲突,甚至还有一国对另一国的支配,但历史上没有一个所谓的霸主尝试过腓尼基的统一事业,即使有扩张的雄心也是面对海外。

同时,作为商业民族,从大约公元前3000年开始,这些城邦国家便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以及叙利亚等地区之间建立了越来越频繁的贸易往来。比如,埃及法老用于修建神庙和宫殿的雪松木便是来源于腓尼基商人。特别是从前2000年开始,来自腓尼基的商人们在小亚细亚、爱琴海(Aegean Sea)诸岛、塞浦路斯(Cyprus),直至黑海沿岸等,都建立了不少商业殖民城邦。不过在这一时期,腓尼基人的殖民地主要位于地区统治力较弱的西地中海,因为位于东地中海的西亚与北非均有强大的政权,让腓尼基人难以立足。

Britannica

上图:位于西顿(Sidon)的十字军城堡,而古腓尼基已经踪影全无了。西顿是腓尼基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公元前2000年开始繁荣起来,是和推罗(Tyre)关系密切的姐妹城。西顿在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以及《旧约》中经常被提及,是一个经历了无数血与火的城市,历史上依次由亚述、巴比伦、波斯、亚历山大大帝、叙利亚塞琉古王朝、埃及托勒密王朝,以及罗马人统治。伊斯兰世界崛起后,西顿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多次易手,被多次摧毁和重建。尽管早已褪去了腓尼基的色彩,但城市始终没有消亡。

Britannica

上图推罗(Tyre)始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位于现代黎巴嫩南部,是地中海沿岸的一个小镇,距离现代以色列边界约 19 公里,和西顿(Sidon)则相距 40 公里。一直到古罗马时期,它都是腓尼基的主要海港之一。

赫梯文明的出现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来自中亚大草原,说着印欧语系的涅西特人(Nesites)迁徙到小亚细亚,这些游牧者征服了当地的哈梯(Hatti)人,然后与之融合后形成了赫梯人(Hittite)。在这段时期,赫梯境内先后出现了一些城邦国家,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包括库萨尔(Kussara)、涅萨(Nesa)和察尔帕。库萨尔城的遗址至今(2024)还未被发现,不过学者们并不质疑其存在。

和其他文明史中的故事相同,这些城邦小国之间争战不断。后来,库萨尔城的统治者阿尼塔(Anitta)战胜了临近的其他城镇,其中包括涅萨,并定都于此。随后,库萨尔继续向外发动征服战争,最终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大国,即位于小亚细亚东部的哈里斯河中上游、今土耳其境内的赫梯帝国。这个帝国对古代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最先发明和使用了铁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如今风行于欧洲各国徽章和旗帜的双头鹰标志,很可能也是古代赫梯帝国所发明的。

图片来源:World History

上图:这块泥板是已知的第一份用赫梯语写成的文件,原件写于赫梯帝国时期。大致内容为:“阿尼塔(Anitta)是皮塔纳(Pithana)之子,是库萨拉城(Kussara)的国王”。这块儿泥板是原件的副本,书写于赫梯帝国时期,大约为公元前16世纪。现藏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

赫梯人是目前(2024)已知最早使用铁器的民族,在公元前20世纪中叶就发明了冶铁技术,在公元前14世纪时,铁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赫梯人能最早掌握冶铁技术有一个重要原因,即赫梯人所处的区域中,蕴藏了大量的银、铜,铁等矿藏。和青铜器相比,铁器具有巨大的优势,对此赫梯人非常清楚,因此在后来赫梯帝国几百年的霸权史中,他们对这项技术严格保密。直到他们被亚述打败后,冶铁技术才被解密,并流传到附近的其他地区。

和古埃及、亚述一样,赫梯也是一个首先被遗忘,到了近代随着考古发掘又再次被回忆起的一个文明。“赫梯人”(Hittite)这个名字,来源于希伯来人的抄写员。尽管在圣经中多次出现过赫梯这个名称,但人们似乎早已忘记了这个曾经辉煌无比的伟大文明。到了 19 世纪后期,随着 1834 年哈图萨(Hattusa)遗址被重新发现,赫梯才终于被学者们重新认定为青铜时代晚期存在于中东的一个“超级大国”,而哈图萨在很长时间内都是这个帝国的首都。

图片来源:World History

上图:赫梯帝国首都哈图萨(Hattusa)城,由石狮把守的城门。这个城门建于大约公元前13世纪,两侧有两座塔楼。左边的狮头在古代就已经被折断了,现在看到城门是在2011年修复后的样子。

图片来源:World History

上图:对赫梯帝国首都哈图萨(Hattusa)的艺术重现。右上角为目前的哈图萨遗址。

0 阅读:0
亦民评健康

亦民评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