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收复藏南地区?我国在实控区要扎扎实实做好两件事情

历史海大富 2025-01-06 02:15:28

2024年10月22日,我国外交部确认,中印两国已就边境问题达成一致。根据解决方案,中印两国军队将逐步撤出冲突地区,最终脱离接触。次日,借由俄罗斯喀山进展国家峰会,中印两国实现领袖会面。

这一系列消息的传出,无疑宣布着中印两国因边境问题而产生的外交危机已然得到化解。但这种和平是极其脆弱的,因为双方对于领土的分歧依然存在,其核心便是藏南争端。藏南如今情况如何?我们要如何收复故土呢?

故土难收

自古以来,藏南便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可惜如今大部分藏南地区却被印度实际掌控着。

自从1948年入侵藏南以来,印度不断加强对当地的实际控制。

在行政上,新德里当局多次提升藏南地区的行政等级。1987年,印度政府成立了所谓的“阿鲁那恰尔邦”,令藏南正式成为印度的一个行政单位。

在管理上,印度对藏南实行同化政策,极大改变了藏南地区的亲近中国的情况。

自20世纪60年代,印度政府不断向藏南迁移百姓,以图“移民实边”。1962年时,藏南地区人口仅25万左右,但在2001年这一数字已经超过110万。

据印度媒体测算,在藏南地去新增的人口中,有超过30万是后迁入的印度人。当下藏南地区与我国少数民族亲缘较近的珞巴族、门巴族人口已不到总人口的50%。

此外,新德里当局还大力在藏南推行印地语和英语,大量招募藏南原住民加入印军。在2020年的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媒体就发现有大量黄皮肤、黑头发的藏人在位印度军队效力,冲在与我国对抗的最前沿。

在军事上,印度不断加强藏南的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并不断增兵。

印军在武器装备和人员素质上虽远逊于我军,但占据极大的地利优势。近些年,印度不断加强在藏南地区的基础建设。如印度先后在藏南开凿了塞拉、内奇普等多条隧道,又大力修建连接藏南与印度内地的边境公路和铁路。印度在面临可能得藏南冲突中,将更加轻松。

另外,印军还不断向藏南增兵,不断强化对我作战时的人数优势。自2009至2022年,印军数量就突破十万,占中印边境守军的三分之一。

可以说,如今印度实现了对印度的深度管控。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德里已经将藏南彻底“印度化”了。我们并非对此熟视无睹,国家也一直在努力。只是因为一些因素,导致我们迟迟无法收复藏南,甚至多次出现藏南“得而复失”的情况。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爆发。在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都处劣势的情况下,凭借着将士优秀的素质,我们正在动线接连收复包括达旺、邦迪拉、梅楚卡等大部分藏南领土。但最终中央命令将士逐步撤出藏南。

北京做出如此考虑,一方面是为了安抚印度情绪,促成日后的双边和谈;另一方面,也是受限与后勤补给和兵力投送能力,无力长期驻守。

1987年,中印两军爆发桑多路河谷冲突。当时我边防军击溃多只印军,掌握藏南战局的主动了。但可惜当时我国要同时应对苏联和越南的威胁,不得已放弃好局,将藏南“拱手相让”。

其实通过上述两个例子,我们就能明白收复藏南的复杂性与困难性。因此,必须布置周详,才有可能收复故土。我们既要富国强兵,更要限制印度发展,静待时机。

韬光养晦

都说“天助自助者”,强大的自身实力永远都是取得对外斗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所以,在解决藏南问题时,也必须将自身建设放在首位。

其一,提升西藏地区的基建水平。

从1962和1987年的事迹来看,在军事上打下藏南不难,难的是守住藏南。限制我军收复藏南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后勤给养和兵力投送能力的孱弱。

我国地处喜马拉雅山麓北侧,青海西藏两省经济条件有限,无法为军队提供大规模的物质供应。因此,驻藏部队的后勤给养主要依靠内地供应。这就是的我军的实际补给线远长于印军,部队补给效率和综合消耗较印军处于劣势。

不同于过去的传统作战,现代化战争对武器装备的消耗量更大,对后勤的要求也更高。

以2003年伊拉克战争为例,面对虚有其表的萨达姆政权,美军40万人仅29天就消耗了1600万吨的装备物资,平均每位美军一天消耗近1.4吨的给养。而朝鲜战争中,每个美军一天消耗物资仅500-600公斤。

可见,面对可能的现代化冲突,决不能用过去解放战争或抗美援朝时单兵消耗衡量。尽管当下国内也有多条公路和铁路通藏,但运力终究有限,无法充分满足大规模军事行动的需要。

因此,如果想用兵藏南,就必须进一步加强西藏地区的基础建设,最大限度提升当地运力,提升补给效率。

当下,中央就对西藏的交通做出不少规划。目前西藏铁路总里程仅在1400公里左右,“十四五”规划后,其总里程将增长302%,达到4101公里。203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398公里。

此外,“兵贵神速”,军事行动需要快速反应能力。西藏各种军用民用机场的数量也需要提升。在国家的规划中,到2035年,西藏地区通用机场将从如今的8个,增长到59个。

其二,提升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加强基建,只能提升运力,缩短物流的时间。而发展当地经济,则可以实现军队就地补给。同时,经济的繁荣也可以进一步稳定西藏的局势,加强藏南民众对国家的向心力和认同感。

其三,提升对藏南地区的管理水平。

尽管从法理上,我国对藏南地区有毋庸置疑的所有权。但由于大量领土被印度控制,所以在管理上常常“有心无力”。从2017年4月开始,民政部开始藏南地区山川江河的公开名称和地理位置进行增补标记。

这一行为,虽无法立刻改变现状,但无疑再度向外界宣誓了对藏南地区当之无愧的主权和收复故土的决心。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央开始重视藏南地区的管理,为日后“光复藏南”做行政和管理的准备。

其四,建立藏南实控去修建防御工事,适当囤积战争物资。

鉴于藏南地区敌强我弱的现实,立足防守,为之后的大军提供立足支点就变得非常必要。同时,由于驻藏部队补给不易,更要加强在前线的物资囤积,为日后的冲突建立前进基地。

目前,我军在西藏空颜喀拉安置有巨型雷达站,可以对整个印度全境进行实时监控。另外,我军在西藏新修建了4座空军基地,与西南其他3座基地相互配合,加强对印军为空中制约。

以上这些还是旨在提升自身实力,为日后行动提供基础,如何营造利于我国的外部环境,极可能钳制印度发展,在关键时刻迫其就范,才是一劳永逸解决藏南问题的关键。

待机而动

我们都说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对藏南问题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凭借我国当下的实力,收复藏南可谓是轻而易举。但如何减少我方损失,避免藏南冲突成为扰乱国家外部局势的“潘多拉魔盒”,则需要更为现实主义的考量。

印度之所以敢在边境问题上屡屡挑衅,其占据地利与人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便是印度的外部环境好于我国,其危险的边境策略可以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

美国自不必多说,更名印太司令部、构建QUAD美日印澳四国峰会,早已将反华困华写在脸上。再如俄罗斯,嘴上和我们站在一起,暗地里和印度研制“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卖印度更好的苏-30MKI,纵容印度将S-400防空导弹部署在藏南,态度也十分暧昧。

因此,避免强打硬上,顺着国际趋势借力打力,屏退美俄对中印藏南争端的干涉便十分必要。

同时我们也应加强对南亚国家的交往,持续升级对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国的合作。这有助于逐步瓦解印度在南亚大陆的布局,拉扯印军的力量。

同时在经济交往上,对印投资与经贸也需更加谨慎。

印度总理莫迪在2014年上台时就喊出过“印度制造”的口号。近些年,利用外资执行“中国+1”的供应链方针,印度趁机承接不少原本属于我国的外贸订单。其工业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另外,部分中企受困于当地政策,在大举投资建厂,帮助印度推进产业升级。如在小米等企业的帮助下,印度已掌握独立生产智能手机的能力。尽管产品良率不高,关键零配件也仍需从我国进口,但假以时日,依旧会严重冲击我国制造业,加剧企业倒闭,工人下岗。

因此在对印投资上,国家需要发挥其指导主体的作用。在一些关乎行业生命的关键领域,禁止对印投资。迟缓印度工业化的步伐,保持我国工业、基建能力对印的代际优势,应成为对印经贸交流的核心底线。

如2020年我国商务部、科技部就发布通知,限制敏感技术的转移和物资的出口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在国家的指导下,对印投资应该更具策略性和规划性。

这并非是我们恶意限制印度发展,而印度强占我国领土,有错在先。这些策略无非是限制潜在对手的体量,减少未来冲突的烈度与牺牲。

都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衷心希望这些举动能让印度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无礼与错误,以和平手段促成藏南的回归。

参考文献:

《印度“四招”控制中国藏南》2009年第20期《党政论坛》于冬

《中国为何丢失了藏南?》2010年第6期《党政论坛》郑有志

《藏南地区“军事失衡”与中国应对》2009年9月16日《南风窗》朱志为

0 阅读:1
历史海大富

历史海大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