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965年的11月30日时,被撤职批斗了整整6年之久的彭德怀,突然出山远赴成都任职西南三线副主任一职。至于其中原因,则要牵扯到彼时的国际复杂形势。当时中央为了维稳国境线战况,于是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做出加快战略后方大三线建设指示。
而作为横刀立马、战功赫赫的彭德怀元帅,此时亦是被毛主席想起。为此,毛主席亲自请他到中南海谈话,并坦诚相劝:“你到西南三线,说不定还能干出一番事业。假如到时候打仗了,你还可以领兵打仗嘛!”
正是毛主席这番推心置腹的话,才让彭德怀有了重新出山的决心和勇气。然而,远赴成都任职西南三线副主任一职,此后的走向和下场又会如何,想必当时的彭德怀是全然不知的。
彭德怀从北京乘火车抵达成都后,前来接待的同志带他到了一处休息室。安顿下来后,彭德怀连忙问道:“同志,请问可以开始工作了吗?”
那位接待的同志面无表情,答道:“彭主任您刚到这里,还是先休息吧,等过几天再向您汇报工作。”
听到这里,彭德怀先是一惊,随即追问道:“怎么了?难道有什么情况吗?同志,这可不行啊,正所谓自古打仗兵贵神速,眼下要搞三线建设,那也是在同帝国主义争时间、抢速度的一场大战争啊,这可不能耽误,不能等啊!”
见彭德怀极为认真、急切,接待的同志无奈地叹了口气,然后把情况向三线建委反映了上去。
其实彭德怀不知道,早在他到成都任职之前,三线建委早就提前做了安排。当时由一位留守处的负责同志,为此专门做这方面的准备工作。
既然彭德怀如此迫切地想要工作,于是次日上午,三线建委的同志就安排工作人员前去做汇报。此次汇报一共搞了五天,在汇报过程中,彭德怀一直非常严肃、认真地听着,时不时走到地图前,对前来汇报的同志指出工厂、铁路等等的具体位置。
彭德怀如此认真、谦虚的态度,亦是令汇报的同志大为感动。原来早在之前,很多人都称彭德怀是“反党集团头目”。因此一开始的时候,这位同志对彭老总是带有“偏见”的。
而更令彭德怀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他极度认真、严谨地听取工作汇报时,另一群人却瞒着他,悄悄地在西南重镇召开另一个秘密会议。
此次会议是由中共中央西南局发起召开的,前去参加会议的有西南三省负责人、三线建委,以及部分的三线建设重点工程的工作人员。
会议地点设在较为偏僻、隐秘的潘家坪宾馆。会议开始后,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的李井泉,先是向所有到会人员宣布了彭德怀前往西南大三线担任第三副主任的同志。
李井泉宣布这个消息后,全场一片哗然。紧接着,大家纷纷侧目、交头接耳,皆都对彭德怀的前来任职感到质疑、不满。
看到这一幕,李井泉又说话了:“让他到三线工作,这是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决定,我们要做到服从。但是,他到什么地方,大家要向他汇报情况……不过,对于他的一些指示,大家认为不正确的地方,也可以不执行。特别是有关军工方面的情况,就不必对他汇报,更不能让他接触到,这些都是我们要注意的!”
李井泉的这番发言,显然与当时邓小平在京主持会议时传达的内容不同。通过此事,亦是不难看出,当时极左思想在一些干部队伍中的影响,亦是可见彭德怀接下来在西南三线任职的走向和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