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攻占浙江定海,北上天津。
合谈期间,英军攻陷东莞虎门,中国被迫签订《穿鼻草约》,对英赔款600万两白银,至1846年付清。
条约签订一周后,英军再次占领香港岛。
得知消息的道光帝,愤怒至极,下令对英宣战,并增兵广州。
随后,广州失守。
英军再度北上,先后攻陷厦门、定海(第二次攻陷)、镇海、宁波、上海吴淞。
至1942年,8月4日,英国军舰在镇江切断京杭大运河,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胜利无望的中国被迫在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南京条约》。
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其中軍费1200万银元,鸦片600万银元,商人300万银元。
4年内分7次偿付,年息5厘,1845年全部付清。这些白银被运送到伦敦和印度加尔各答,重新铸造成英国货币。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进逼天津,签订《天津条约》,赔偿英法軍费600万银元,其中英国400万元,法国200万元,全部付清。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往承德,签订《北京条约》。赔偿英法的軍费增加到1600万银元,英国和法国800各万元,全部付清。
1874年,日本在美国帮助下,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3000余日本兵侵犯台湾,签订《北京专约》,赔偿日本50万两白银,全部付清。
1881年,与俄国签订《伊犁条约》,赔偿俄国900万卢布,约500万两白银,全部付清。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和《辽南条约》,赔偿日本2.3亿两白银,分8次交清,第1次5000万两于条约签订后6个月内付清,第二次5000万两于条约签订后12个月内付清,其余6次每年付清一次。第一、二次赔款付清之前,日本军队暂行驻守山东省威海卫,中国每年支付其军费50万两。
为了筹集偿付日本的赔款,财政困窘的中国先后于1895年、1896年和1898年订立俄法借款、英德借款和英德续借款合同,共借款2.8亿两。
加上赎辽费3000万两白银、日军在威海驻守费150万两白银,本息共还款3.5亿,对日赔偿全部付清。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光绪帝和慈禧逃往西安,签订《辛丑条约》,赔偿十一国列强4.5亿两白银。赔款以清朝的海关和盐税作为抵押,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合计 9.8亿两白银。
1902-1938年间,十一国除日本外,其余的十个国家都主动放弃或退还了赔款,中国实际支付的庚子赔款共5.76亿两白银。
1905年,德国从山东胶州、高密撤退在义和团运动期间进驻的军队,签订《胶高撤兵善后条款》,赔偿德国在胶州和高密建设兵营的费用40万两白银,全部付清。
1906年,英国经印度、锡金由亚东进攻西藏,签订《拉萨条约》,赔偿英国250万卢比银,约120万两白银,1908年全部付清。
清末实际支付各种赔款共计约9.7亿两白银。(未计入被掠夺的黄金白银和文物)
那9.7亿两白银,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会有多少钱呢?
若按银价计算:
清朝一两为37.5克,那9.7亿两为363.75亿克。
按本周国际白银7.15元/克计算,赔款总金额约为2600亿元。
若按购买力计算:
嘉庆年间,1两白银合1200文铜钱。
当时物价,大米约10文/升(1.5斤),猪肉约50文/斤。
现今物价,按大米2.5元/斤,猪肉18.5元/斤(目前生猪产能过剩,处下行周期,实际价格要低一些)。
以大米计算,1两白银约等于450元;
以猪肉计算,1两白银约等于444元。
考虑到当今社会工业化水平已非常高,各种生活物资都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实际获取成本和实际价值远低于清末时期,所以清末时期1两白银的购买力远高于450元。
我们保守点按500元计算,赔款总金额约为48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