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都市圈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一核五圈四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发展不仅是浙江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抓手,更是中国沿海经济带向更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引擎。
以宁波为核心,覆盖舟山、台州,远期延伸至绍兴的宁波都市圈,正通过资源整合、产业协同和交通互联,发展意义深远。

宁波都市圈位于长三角南翼,东临东海,北接上海、杭州两大核心城市,南联温州、台州,是连接长江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港口经济全球领先:宁波舟山港连续十余年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达3530.1万标准箱,占全球总量的7%以上。港口优势为都市圈内大宗商品贸易、国际物流和临港产业提供了核心支撑。地理辐射范围广阔:通过杭甬高速复线、通苏嘉甬高铁等交通项目,宁波可1小时直达杭州、2小时覆盖上海,形成“长三角2小时经济圈”。远期规划中的沪甬城际铁路将进一步缩短与上海的通勤时间,强化其在长三角的枢纽地位。二、经济实力:浙江双核驱动的关键增长极2024年宁波GDP达18147.7亿元,逼近全国第十强南京,经济总量稳居浙江第二,人均GDP超16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宁波都市圈内三市经济互补性强!
宁波:港口与制造业双轮驱动:税收收入占财政比重达78%,以汽车制造、石化、新材料为主导,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超60%。舟山:海洋经济与旅游特色:依托自贸区政策,舟山在油气储运、国际航运服务等领域优势突出,2023年海洋经济产值占GDP比重达65%。台州:民营经济与先进制造:台州拥有全国最大的缝纫机、模具产业集群,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与宁波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形成产业链互补。
宁波计划三年内完成交通投资超1000亿元,重点推进“外联内畅”网络建设!
国际枢纽港升级:穿山、梅山两大千万级集装箱港区建设,支撑宁波舟山港向“世界一流强港”迈进。高铁网络加密:通苏嘉甬高铁(预计2026年通车)将串联长三角南北翼,金甬铁路打通浙中物流通道,甬台温高铁规划加速甬台产业协同。市域一体化提速:余姚、慈溪设区进程加快,宁海升级为区的构想提出,通过轨道交通延伸,如宁波至慈溪市域铁路,推动主城区与县域同城化。四、产业协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都市圈内通过“港口+制造+科创”的深度融合,构建三大协同链条!
临港工业与海洋经济:宁波石化基地与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联动,形成从原油进口到精细化工的全产业链,年产值超5000亿元。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宁波软件园与台州智能装备产业园合作,推动工业互联网、机器人等技术的跨区域应用,2024年两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合计突破2000亿元。绿色能源与碳中和:舟山海上风电、宁波氢能研发、台州光伏制造协同布局,计划2030年清洁能源占比达40%以上。宁波都市圈的发展,标志着长三角从“单核驱动”向“多极协同”的转型。
通过港口联动、产业互补和交通互联,宁波都市圈不仅将推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将助力长三角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
未来,随着余姚、舟山等区划调整落地,以及沪甬超级交通项目的实施,宁波都市圈有望从“区域枢纽”跃升为“国际标杆”,为中国都市圈发展提供“甬式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