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有媒体报道,华为内部已经任命欧洲消费者业务总裁戢仁贵接替汪严旻,出任华为全球生态发展部总裁。
汪严旻将负责新成立的生态特别项目优化组,据报道该项目组的业务与汽车领域相关,主要对接业务是华为智选新增的汽车品类。
知情人士透露:
不同于车BU,这个组应该是专门负责华为智选中汽车品类的发展等相关工作。
"华为智选"是华为智能家居独立品牌,成立于2018年6月22日,已经完成近千家的智能线下体验店。
主要围绕智能家居、智慧出行、影音娱乐、智慧办公、运动健康等。跟现在的汽车合作模式一样,由合作厂商提供产品,华为进行软硬件、产品定义的赋能。
此次成立“生态特别项目优化组”主要针对智能汽车的原因很简单,汽车业务是华为比较重视的,也是一个体量较大的领域。
余承东曾公开表示:
唯一能够弥补手机销量缺失的就是智能电动汽车。智能电动汽车的销量虽然没有手机那么大,但它的单价非常高,价值感非常高。
无论从产品前期的规划,还是营销以及售后服务上,相比较其他领域,汽车领域需要投入得更多。加之还要与更多的汽车制造商进行更多的接触,单独优化成了必要。
万事开头难,在“造车”事业上,华为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是开门红了。但在手机业务上遭受的重创,在短期内依然无法实现重生。
外媒:华为不再是中国市场的领导者,更不用说全球了外媒CNN4月份报道,华为在八个月前,已经实现成为世界最大智能手机制造商的长期目标。但现在,它甚至进不了前三(最新数据已经跌出前五)。
报道中称,这家中国科技巨头(华为)承认,由于美国的制裁继续扼杀其增长,切断了该公司获得设备关键零部件的能力,其智能手机业务正在遭受很大的影响。
华为董事长胡厚崑:
由于美国对我们的不公平制裁,我们的手机业务收入出现了下降。
虽然华为没有对外公布手机业务去年到底损失了多少收入,但通过Gartner和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华为已经不再是中国市场的领导者,更不用说全球了。
不过华为的其他消费电子产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跃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销量,比去年同期跃升了65%。
一面是手机业务“保留式”研发跟进,一面是在其他互联网设备产品线的扩张,华为正在努力实现对消费者业务(智能手机)下滑损失的对冲。
对于华为智能手机业务,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移动设备和生态系统分析师Varun Mishra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如果不解除制裁,我看不出华为有任何办法能够恢复他们的智能手机业务。
这是此前CNN发起的一项调查,认为美国制裁华为的原因,调查对象(美国人)中仅24%的人认为是安全问题。
不过随着西方媒体的这两年的抹黑宣传,这项数据估计已经发生了改变。
要明确一点,华为的手机业务,是不会出售的,华为终端也曾对出售传闻给出过明确的答复:
华为完全没有出售手机业务的计划。华为将坚持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端智能手机品牌,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卓越的产品体验和服务。
其次,华为的业务重心一定是会发生转变的。当然这并不是怕了,而是一个战略问题。不可能在明知道短期内无法实现逆转,就硬生生耗在原地。
再次,华为手机的研发一定不会停止。从华为产品发布情况以及对外消息来看,现在的基本策略为:
用有限的芯片无限延长手机业务的生命周期。
华为并没有停止对智能手机的研发,相关机型也会继续发布,不过库存方面不敢保证。在纪录片《华为的100张面孔》中,华为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这样说道:
干到我们重返第一的那一天......
没有一个民族的崛起是命中注定的,一家企业同样如此。以“上帝视角”去看华为的发展,依然感觉不可思议。
现在网上关于华为的讨论方向,渐渐地再往汽车领域靠,隐隐有发展成为另一个“饭圈”的趋势。也会有诸如“怎么不再手机业务扛着了”、“怎么不说5G了”的嘲讽之语,甚至还有一批“精神外国人”,其实都大可不必。
华为的发展历程,遇到的何止眼前这些蝇营狗苟,也都过来了。眼前不是活下来了,而且还挺好,你敢信?
4月28日,华为公布2021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500.57亿元,低于去年同期为1806.14亿元;净利润为168.5亿元,高于去年同期为133.04亿元。
最后分享一个驻守海外的“华为人”文章节选:
-END-
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户10xxx94
得瑟
炮哥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