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的红军有多难?毛主席如何排除万难,走出困局?

一林话历史 2024-04-07 22:30:49

在开始正文之前,我们先看毛主席的两张照片。

提起伟大领袖毛主席,大家心目中的印象应该是下面这张照片吧:

照片中的毛主席,身材伟岸挺拔,神情庄严肃穆,极目远眺前方,彰显大国领袖风范。

但我要告诉你的是,这并不是毛主席的全部,至少在长征后期的1936年,准确地讲是36年5——11月之间的后半年,毛主席可不像上面照片里的那样神采奕奕。

1936年时的毛主席是下面这个样子:

是的,看到这张照片,大家是不是有种酸楚的感觉。

虽为一党领袖,但他衣着简朴到了极致,而且身材清瘦。关键是看他的神情,眉头紧锁,面容苍老,才40岁出头就皱纹横生,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俗话说:“相由心生”。为什么正当壮年的毛主席却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呢?

因为此时(1936年5——11月)的他太难了。

为什么毛主席会那么难呢?因为红军此时的处境太难了。

毛主席曾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写道: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对于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自从走上革命道路的那天起,就已经明白了革命的艰难曲折和残酷无情,并为之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但革命用实践告诉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艰难性和残酷性远比我们想象的残酷一百倍。

1936年,那一年是建党15周年。短短15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却饱经艰苦岁月的洗礼和革命征程的历练,他们与天斗,与地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打破了一次又一次的人类记录。

从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长征以来,红军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多少次在命悬一线之际迎来一线生机,那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和团体都未经历过的苦难旅程。

柳暗花明说起来固然让人心动,但在那无穷无尽的山重水复中求索的那种痛苦,又有几人能感同身受。

好了,闲话少叙,正文开始。

接上文:。在著名的周张延安会谈后,我党与张学良就开始了关于“西北大联合”的实质性谈判。但这种谈判是秘密进行的,在明面上,东北军还是以老蒋围剿大军的身份行事的。

不过,张学良的合作诚意还是不错的,他不仅送了红军不少棉服之类的应急物品,还私下开了一个通道让红军和外界置换物资。

更关键的是,双方还进行了情报共享,只要老蒋那边一发出来个什么剿共计划,张学良这边就马上通报给了我们。

但即便如此,党中央和红军在陕北的处境依旧不容乐观,这种困难,既有当时国内外政治军事形势方面的,也有我党内部的。

一、1936年后半年,党中央和红军面临的外部困境

关于红军在陕北面临的困境,我们在前文:里面,已经介绍过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困难了。

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红军东征后面临了哪些新的困难:

外敌入侵方面:

日本帝国主义自九一八事变炮制出一个“伪满洲国”后,就进一步得寸进尺,计划侵占我国的内蒙古,并建立一个类似伪满洲国的“蒙古国”,这也是日本侵略者“满蒙计划”的一部分。

为此,鬼子还将该目标的实现分为了三步走:

第一步占领蒙东,从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到后来侵占热河省,这一步已经实现。

第二步是利用内蒙古民族分裂势力里面一个叫“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的民族败类制造“内蒙古自治运动”,以实现对内蒙古的控制。

第三步,在此基础上继续侵占察哈尔、绥远两省,建立一个名为“蒙古大元帝国”或“大元共和国”的傀儡政府。

此时的小鬼子正在实施他的第二步——扶植和怂恿那个名字又臭又长的家伙计划对绥远发动进攻。如下图:

从上面的地图也可以看到,如果鬼子这一阴谋得逞,那我们在北方的苏联援助通道就会被切断,红军和抗日爱国力量就会被孤立起来,得不到任何援助。

老蒋国民党军围堵方面:

1936年5年,红军东征胜利回到陕北,通过东征的一系列扩红运动,陕北红军增加到了两万多人。可没多久,老蒋的围剿大军就像狗皮膏药一样又贴上来了。

这次他是以心腹大将陈诚为总指挥,调集晋绥陕宁四省部队成立“剿共”总指挥部,集结了16个师的强大兵力,从四面包围陕北根据地,准备发动新一轮更为猛烈的进攻。

如下图

东面:是阎锡山的三个师和汤恩伯的中央军13军,他们驻扎在临县、石楼、吉县的黄河渡口,截断了红军东进山西之路。

北面:是陕北小军阀井岳秀的86师和高贵滋的84师,他们分别在榆林和绥德堵住了红军向北发展的道路。

南面:东北军王以哲部67军驻扎在富县、洛川,东北军何柱国部骑兵师则驻扎在庆阳和合水一带。他们堵住了红军向南发展的道路。

西南面:是邓宝珊部占据的平凉、隆德地区,目的是阻止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会师。

西面:宁夏马鸿逵和马鸿宾的马家军驻扎在陕北和宁夏交界的定边、豫旺堡地区。

虽然张学良已经和我党达成了秘密联合协议,不会听老蒋的安排进攻陕北根据地。但在他的背后,图上没画出的地方,还有胡宗南的数万嫡系中央军在那里虎视眈眈。他既负责围困红军,也顺便监视东北军。

总之,共计二十多万人的围剿部队,将中央红军团团围住,大有一口吞下之势。而当时中央红军只有2万多人,面对来势汹汹的老蒋,势单力薄的红军实难抵挡。

二、1936年后半年,党中央和红军面临的内部困境

外部敌人强大到令人窒息,而比这个窒息感更憋气的是,红军内部也发生了分歧。如果大家看过之前的长征介绍,不难猜出,这个窒息感又是我们的国焘“同志”制造的。

是的,自从介绍完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甘孜会师以来,我就将故事线转到中央红军的东征山西和联合张学良上来,现在是时候兼顾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的介绍了。

接前文:。从本篇开始,三大主力红军将会统一行动,我们也就能合在一起介绍了。

前文我们介绍过,为了抵制张国焘分裂思想的再度泛滥,贺老总和弼时同志与张国焘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最后在党中央和朱老总、贺老总、任政委等人的努力下,再一次把张国焘拉回了正道。

可是,对于一个老谋深算的机会主义者,张国焘怎么可能凭你们的几句思想教育就会乖乖听话呢?

虽然张国焘被迫同意了北上计划,但他是无颜到陕北面见毛主席他们的,他是有心理包袱的。他当初把事情做得有多绝,现在就有多打脸。

在这种心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下,虽然他也能跟着大部队一块北上,但他心里是一直在憋着大招的。

1936年7月初,红二、四方面军经过短暂休整后,开始共同北上了。

朱老总和徐向前等人将红四方面军分为左、中、右三个纵队,并让李先念率领先遣军前出探路。随后,徐向前率领中纵队,朱老总率领左纵队和右纵队也陆续开始行动了。

在四方面军三个纵队出发之后,贺老总的红二方面军就负责了整个北上队伍的总断后。红二方面军也分成两个部分从甘孜出发,当时制定的行军路线是经日庆、西倾寺、阿坝、包座,向哈达铺前进。如下图

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时候,老张的这个大招释放出来了。

本来,张国焘之前在甘孜跟贺老总会面时,曾答应给红二方面军一大批粮食和武器。

结果,由于贺老总和任弼时与张国焘分裂主义进行了多次斗争,算是把他得罪下了。最后说好要给的粮食武器,老张一样都没给,这就要了命了。

不但如此,等到了红二方面军过草地时,张国焘也不给红二方面军安排物资接应点,他还在走的时候把附近粮食都筹完了,轮到二方面军筹粮时,连哪里有粮食都不晓得,更不要说筹集了。

这显然是给贺老总出了个天大的难题。找不到充足的粮食,又没有丰富的过草地经验,可想而知,红二方面军有多难。最难时,贺老总把自己的马也杀掉了。

当然,张国焘制造的困难远不止这些,在以后的会师道路上,他还会不断地横生枝节。

三、毛主席的破局第一步:西征马家军,拓展根据地,打通苏联援助通道

现实如此残酷,但像毛主席这样伟大的战略家,是绝不会坐以待毙的。他必定会想尽各种办法在“十面围猎”的死局中冲出一条破局之路,因为毛主席最重视的就是对战略主动权的把握了。

那么,毛主席是如何在这种困境下实现破局的呢?

破局第一步:拓展陕北根据地,打通共产国际和苏联援助通道,同时策应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会师。

东征胜利回到陕北后,面对狗皮膏药一样贴上来的老蒋围剿大军,我军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必须打破这种四面围堵的困局。

那么,红军究竟该往那个方向突破呢?我们一个一个分析:

首先,东面肯定是不行了。东征山西,虽然把阎锡山打怕了,但也把老蒋的中央军给招来了,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此条路是走不通了。

其次,南面也不行,南面是张学良的地盘。此时我们已经与他达成了秘密联合协议,现在属于友军,是打不得的。

再次,北面呢?北面是不知名的陕北小军阀井越秀和高贵滋的地盘,这二位实力最弱小了。但是,北面是茫茫戈壁滩,人烟稀少,除了风沙就是黄土,打下来也不利于物资的补给和队伍的扩大。

最后,那就只有西面了,西面马鸿逵、马鸿宾的马家军在各路军阀里属于较弱的。虽然宁夏的河套地区不如山西富足,但比陕北是强多了;而且宁夏一个叫定远营的地方还是苏联援助的必经通道。如下图

因此,为了扩大和巩固陕北根据地,打通苏联援助通道,毛主席决定:

1、以中央红军第1、第15军团和81师组成西方野战军,由彭老总率领,西征陕、甘、宁3省边界地区,打击坚持反共的宁夏马家军,创建新苏区;

2、由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总理指挥留守的红军和地方武装,在东线坚持游击战争,牵制阎锡山的晋绥军和汤恩伯中央军,策应西征作战。

这一带的地理环境如下图

1936年5月19日和20日,西方野战军以林彪红1军团为左路军,徐海东红15军团为右路军,先后到达吴起镇、新城堡地域集结。

彭老总依据马家军布防情况,决定以右路军向西北方向发起进攻,伪装夺取宁夏,调动环县、庆阳的马家军35师回援宁夏;

以左路军向西南方向行动,求歼被调动的马家军回援之敌于运动中。这还是红军经典的“攻敌之必救”和“围点打援”战术的运用。

5月28日,右路军一部袭占宁条梁,另一部进攻安边未克;随后,右路军向西进击,先头部队于6月12日占领同心城,截断了35师北退去路。

与此同时,左路军向曲子镇、环县方向急进。

调敌的和歼敌的都出动了,就看马家军上不上套了。如下图

由于定边,豫旺,同心等地是马家军的核心地盘,他们不可能不上套。

就在马家军急急忙忙回援老窝时,左路军打援部队出动了。

6月1日,红2师在曲子镇歼灭马家军35师骑兵团一部和105旅2个骑兵连。

6月3日,左路军主力全歼驰援曲子镇的马家军35师 6个步兵营,击溃2个骑兵营,接着乘胜占领环县、洪德城乡的大片地区。

在此期间,红29军一部也进至曲子镇、合水县之间地区,配合左路军行动;如下图

同时,在北面,红28军加入了西方野战军序列,与81师组成北路军,接替右路军围攻安边,夺取堆子梁、城川等地。

6月15~27日,右路军在北路军配合下,相继攻占定边、盐池、王家团庄和豫旺,歼灭马家军新7师2个骑兵营及当地民团;

左路军则继续向西攻占七营镇、豫旺堡等地。如下图

7月,红军在安边、七营镇等地击退了马家军的数次反扑,巩固和扩大了新根据地,使新老苏区连成一片。

红军在新根据地发动群众,建立工农政权,扩红筹款,并对马家军开展抗日统战工作。至7月底,西征战役胜利结束。

西征战役历时两个多月,俘马家军2000余人,缴获枪2000余支、战马 500余匹,占领城镇10余座,开辟纵横 200余公里的新根据地,为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会师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毛主席破局的第二步:联合张学良,组建西北国防政府,实现西北大联合

西北大联合是毛主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调动现有资源后的杰出构想,也是红军、东北军、西北军实现“三位一体”抗日反蒋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1936年5月12日至13日, 周恩来与张学良在肤施城外的川口举行了第二次秘密会谈。

这次会谈的核心问题就是“西北大联合”计划。后来,西北大联合的构想经过三方的多次商谈,最终形成比较成熟的战略方案:

1、“以红军与东北军在西北起而举事”,迅速肃清西北蒋系势力,并“以兰州作大本营”,建立国防政府。

2、由张学良担任国防政府主席及抗日联军总司令,中共方面“则任其副”。

3、同时,努力从河西走廊和宁夏定远营“打通两条苏联援助通道”,在获取共产国际援助的情况下,形成西北大联合的抗日新局面。

4、红军、东北军、西北军各出一部,组建抗日联军,奔赴绥远抗日前线对日作战。

我们来解释一下上面的计划:

本来,当时我国的西北地区此前是军阀大佬冯玉祥的地盘,但中原大战后老冯被老蒋干趴下了,而且被干的是一蹶不振,导致西北地区群龙无首,出现了杂七杂八小军阀并立的局面。

而当时的老蒋由于忙着围剿红军和与西南军阀撕逼,一时也顾不上经营西北。所以老蒋的势力在这里也处于薄弱地位,只有一个胡宗南在这一带活动。

所以,我们要加把劲,彻底肃清这里的老蒋势力,因为这里有两条陆路直通苏联。如下图

一条是北面的,经外蒙古向南直通宁夏一个叫定远营的地方,这里离陕北根据地更近,是红军计划掌握的。

另一条是西北面的,经新疆哈密,过河西走廊,可直通兰州,这条路是张学良计划掌握的。

所以,等肃清老蒋势力后,我们就可以兰州作为大本营,建立国防政府。同时为了团结友军,我党还主动提出由张学良担任政府主席及抗日联军总司令,中共方面“则任其副”。

这个政府的性质是抗日反蒋的,决定了我们做这件事只能秘密进行。

在红军和东北军、西北军握住了宁夏定远营和河西走廊这两条苏联援助通道后,我们就可以背靠苏联援助,正大光明的打出抗日反蒋的口号了。到那时,张学良也有了敢和老蒋翻脸的资本。

其具体步骤和措施为:

首先, 暂以红军为主, 东北军“做隐蔽的配合”, 实施打通苏联援助的行动, 以推动西北国防政府的建立。

为什么东北军要“做隐蔽的配合”呢?因为此时的张学良名义上还是老蒋的下属,老蒋即使对他再不满,也不敢有什么过激行为,在东北军军需补给上也能基本满足。

站在张学良的角度看,一旦此时和老蒋翻脸,就不仅仅是兵戎相见了,自己的军需补给理所当然的肯定会被老蒋断供。

所以张学良的意思是,在打通苏联援助通道上,只能先以红军为主,只有拿到了苏联援助,他才敢和老蒋翻脸。

同时, “便利西北发动起见”, 部分红军到河南活动, 以此调动陕西中央军出境。

这样做,可以让老蒋看到红军已经威胁到了中原地区,至少表面上使张学良有了把西安的中央军调离眼皮子底下的借口,方便自己见机行事。

其次, 鉴于“目前西北发动的最大问题是东北军自身的统率与改造问题”, 中国共产党“派有利干部前来协助”“训练一批可靠军官”。

什么意思呢?就是想让我党帮助东北军培养军政干部。

东北军的前身是“东北王”张作霖的奉军,本质上是一支东北“胡子”出生的军阀部队,一直是以江湖义气和帮派约法来维系的,不能保证将来组成抗日联军后的革命性和组织纪律性。

而当时中国的所有势力里面,论军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红军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这方面,张学良深有感触,因为有好多他爹的老部下仗着老资格,对少帅的命令不怎么买账。

因此,张学良肯和红军合作抗日,很大一方面是因为我军无与伦比的政治工作,可以帮他统一东北军的思想,加强组织纪律性建设,打造一支真正能抗日的队伍。

最后, 二、四方面军到甘肃, “以便调动东北军于学忠部控制西路甘、凉、肃三州, 争取使东北军接防河西走廊, 如此可便利接通新疆”。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看看下面地图:

目前兰州以西的河西走廊是青海马家军的地盘,如果红二和红四方面军能到甘肃一带活动的话,势必会吸引青海马家军的兵力离开河西走廊。

而张学良作为名义上的西北剿总副司令,就可以正大光明的让老部下于学忠去接管河西走廊了。这样,东北军也握住了一条苏联援助通道。

到这个时候,只要把抗日大旗一竖,张学良就有了充足的资本和老蒋翻脸了。

党中央为此还制定了一个恢弘庞大的作战计划——《宁夏战役计划》,我们下篇再详解吧。

应该说,这一宏大的战略规划如能实现的话,将是中国现代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他兼顾了我党和东北军、西北军三方的现实利益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是一个互利共赢的最优解。

个人认为他是毛主席战略思想的一大创举,其创造性不亚于我们现在的一国两制。

五、张学良的战略考量

但张学良毕竟还是年轻,经历的大风大浪也不多,对于这一恢宏伟大的战略构想,特别是我党提出让他担任国防政府的主席,张少帅虽然很高兴,但也有点热血上脑,一时还反应不过来。

我们一再催促张学良快点向外公布计划,可他就是犹犹豫豫,磨磨唧唧的。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张学良毕竟不是“圣人”,作为一个思想正在被我党转变的爱国青年,他的心里还是有一些担忧的:

1、张学良下不了和老蒋彻底决裂的决心。

或者说,张学良不确定凭借三位一体的西北大联合能不能干得过老蒋。

不可否认,在当时的各路军阀大仙里面,老蒋的个人能力确实是牛掰的Nb one的存在。

虽然他的军事能力不突出,但他的政治手腕是没有底限的,什么分化瓦解,金钱收买,排除异己,借刀杀人的计谋玩得不亦乐乎。

这使得当时中国大地上的其他军阀大佬在蒋某人面前就是豆腐渣般的存在,在老蒋面前,他们都走不了一个回合。

广西的桂系大佬李宗仁和白崇禧牛不牛,号称“反蒋斗士”,白崇禧还号称“小诸葛”,结果两个人捆在一块也不是老蒋的对手,被老蒋多次按在地上摩擦。

西北大佬冯玉祥牛不牛,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牛不牛,结果在中原大战中,他们和广西大佬李宗仁联合起来,三路大仙南北夹击都干不过老蒋。

正好,1936年6月,反蒋反上瘾的李宗仁和白崇禧还和广东军阀陈济棠联合起来,发动了抗日反蒋的两广事变。

胜似亲兄弟的李白二人

这让张学良来了兴趣,他为了考察各方反应,没跟我党打招呼,就突然离开了驻地,先去兰州考察了一番,随后又到宁夏,接着又去上海逛了一圈。

说白了就是想看看这几位反蒋斗士这次能撑多久。

结果却让少帅大失所望,两广的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三位大拿捆一块依然不是老蒋的对手。在老蒋祭出自己军事威逼和金钱收买的绝招后,三位大拿立马就众叛亲离了。

两广事变的轻松解决让老蒋得意忘形,也让张少帅的心里阴影面积无限增大。

2、张学良在获取苏联援助方面的考量

如果说张学良认为单凭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抗衡老蒋,还要让他树立起抗日反蒋信心的话,那么这个信心的底气来源就是与我党的联合和获得苏联援助。

一方面,在当时国内各种势力里面,工农红军无疑是老蒋国民党军最强劲的对手。

或者说在张学良看来,只有毛主席才是有能力与蒋某人进行PK的超级大拿。

站在客观现实的角度看,与我党合作实现抗日反蒋的胜算肯定高于和其他军阀合作。

另一方面,在当时的世界各国里面,只有苏联具备援助中国,并进行联合抗日的现实基础和实力条件。

一是相比于英法在欧洲推行的绥靖政策,美国在美洲的光荣孤立,只有苏联面临德日法西斯东西夹击的不利态势。

二是苏联在慈父斯大林导师的带领下,已连续完成三个五年计划,经济实力和工业制造能力突飞猛进,当时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了。

所以,站在客观的立场看,这些都是张学良愿意和红军实现联合的现实基础。

但问题是:张学良和苏联还有点历史恩怨。

就是前文介绍过的中东路事件,他为了收回中东铁路所有权而与苏联大打出手。

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咱们先不说,只是这一莽撞举动把苏联给得罪了,导致慈父斯大林对张学良的印象很不好。

所以,张学良急需通过我党来搞好与苏联的关系,但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于我党与张学良搞联合的态度有点暧昧,这让张学良有些担心。

因此,36年7月中旬的时候,张学良通过潘汉年的渠道给我党传来三条信息:

第一,红军应立即开始实施打通苏联,以便推动西北国防政府的建立;

第二,打通苏联及西北发动的时间应考虑在9月……

第三,打通苏联的实现暂以红军为主,东北军目前只能暂做隐蔽的配合。

张学良的意思是,你们快点打通国际路线,让苏联把援助弄过来,我现在不方便和老蒋翻脸。不见到苏联援助,就算我们成立西北国防政府也是斗不过老蒋和日本鬼子的。

所以,这就引出了毛主席战略破局的第三步。

六、毛主席的破局第三步:中国工农红军三军大会师

张学良把话都说这么明白了,我们也没有更多的选择了。

被动,实在被动至极。

面对如此被动局面,毛主席也有些无奈,手里兵微枪少,谈判的底气也不那么充足。

此时毛主席要做的第一要紧的事就是赶紧催促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跟中央红军会师 ,手里兵多,谈话的底气才能充足,才能进一步争取抗日联军的领导权。

因此,为了壮大红军实力,增强张学良对西北大联合抗日反蒋的信心,也为了打通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援助通道。

毛主席提出了战略破局的第三步:

快点和红二、四方面军会师,打通共产国际援助通道,成立西北国防政府,拿到抗日联军领导权。

这样就能彻底摆脱当前的困境,闯出一片新天地。

并且,我们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如果不发生西安事变,那这个方案就是党和红军取得战略主动权的最优解。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最后汇聚点,就聚焦在了三军大会师身上。

关于三军大会师,由于比宏大,我们下回再专门介绍吧。

0 阅读:0

一林话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