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野战将厉害吗?顾祝同:陈锡联胆大,杨勇脾气大,刘伯承格局大

冰烟评历史 2024-02-19 05:19:40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解放战争时期,虽国共双方是“老朋友”,但越是老朋友,有时候就越需要深入了解。因为在对方阵营内,总免不了出现一些很厉害的所谓新人,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华野粟裕。

对于国军,直至战败逃到台湾很长时间了,都还认为诸如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的指挥官都是陈毅,却把粟裕当成寻常的纵队司令。

比如王耀武在被俘后,就嚷嚷着见陈毅。一则他认为是陈毅指挥的,二则自持曾跟陈毅见过面,“保护”过陈毅。当时我方为了严守机密,便派舒同代表陈毅前去的,继续进行“战略欺骗”。

至于很熟悉的也是一样。如淮海战役时,刘伯承就是派陈赓出战,引诱黄维统领着精锐第十二兵团,喜滋滋钻入了口袋阵……为何刘伯承非要派陈赓?因为陈赓和黄维,都是黄埔一期生,彼此很熟悉。若去个新人,还真难达到这效果。

同理,在《亮剑》中,粟裕打出“对对胡”,让李云龙阻击楚云飞也是这样。直接搞得楚云飞一头雾水:按常理对方早该溃败了,咋还这么厉害?直至搞清对手是李云龙后,楚云飞这才释然表示:这就正常了……

所以对方战将或统帅有何特点,也就是厉害不厉害,从来都是彼此高度注意,且必须要收集的重要信息。还比如,得知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不用蒋介石催促或给甜枣,白崇禧自己就急慌慌地跑去应战了,为啥?

一则,大别山地区,是桂系的势力范围,二则白崇禧深知刘伯承厉害,认为:只有自己才能抵挡得住,若换别人必会被碾压。

连白崇禧都这样,可想而知蒋介石对于搜集我方战将的信息,也必是用心非常的。证据就是在1947年9月23日,顾祝同曾给蒋介石发去一封电报,上面就密密麻麻记载了中野战将的特点。

第一个要说明的是,顾祝同之所以能搞得如此详细,是因我方有人在被俘后叛变,此人叫高诗林。他具体是啥职务,笔者查了半天也找不到。却可以断定,绝非我方的高级指挥官,反而疑似是文艺工作者,如下图。

这插画的作者就叫高诗林,至于是同名同姓,还是就是此人,笔者不敢断定,只能给出相关线索。

第二个要说明的是,这份材料让顾祝同很兴奋,认为极有价值,故而这才整理完毕后,发给了蒋介石。

下面咱就结合着顾祝同的这个电报,进一步分析,首先要说的是陈锡联。

其一:陈锡联胆子大

第三纵队司令陈希(锡)连,过去是三九师的三八五旅旅长。是刘伯承卫士勤务兵……胆子大,打起仗自己亲自跑到最前线去指挥,有时自己抱着机枪打......

可是有最大的缺点,不能见大一点的地方。在焦作,三纵住了个时期,满城都是电灯电话自来水,马上也坐上汽车,不知天高地厚。焦作失守了,心理还留恋着城市的舒服。见了刘伯承第一面,便说:“城里好,电灯电话自来水。今后一定再打大城。”

但是对刘伯承的指示完全服从,绝对百分之百完成战斗任务。

说实话,笔者即喜欢这类史料,又怕这类史料,因为许多信息都是似是而非,甚至真真假假。比如说陈锡联曾当过“是刘伯承卫士勤务兵”,这个笔者在正规史料中,就没看到过,应该是在胡扯了。

故而笔者比较倾向:这位被俘变节的高诗林,根本就不是军事指挥官,哪怕连排级也不是,就是一位文艺工作者,因为想象力很丰富。

不过,同时却也说出了陈锡联作战风格:就是胆大,堪称是李云龙式,一打仗就向前线跑,还抱着机枪打,且完全服从刘伯承的指挥,一看就是悍将。

至于“不能见大一点的地方”,无论真假,笔者都认为反而是好事,这叫应有的霸气或说自信——必须要打大城,潜台词就是赶走蒋介石。

其二:杨勇脾气大

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勇,湖南人,性情骄傲,皮(脾)气大。平时说话声音同女人的声音相同。

当一个战斗任务分配给他时,他总是先答复:“绝对百分之百地完成任务。”对他的队伍,也是要不打就不打,要打就打个漂亮仗……个人英雄主义特别强,在攻安阳碰了钉子后,心中不舒服,三天没吃饭,并且找刘伯承表明自己的态度:过黄河一纵队打前锋,不连打下三个城,不见刘伯承。结果是完成任务。

可是群众纪律是最差的。别的部队称:“杨支队”为犯群众纪律的祖宗……

得,笔者似乎又看到李云龙的影子。比如其中的个人英雄主义特别强,群众纪录差等等。不过也必须要承认,杨勇将军果然是中野悍将,荣誉感非常强。

所以脾气大,反而是好事,“不连打下三个城,不见刘伯承”的自信和霸气,便是最好注解。

其三:刘伯承格局大

关于刘伯承的内容是最多的,笔者只能选些重点,有兴趣的可以看上图。

(刘伯承)有名的战略家、有名之将领,在全中国没有一个能抵挡得住的……

群众观念强。他的研究精神特别好,对自己的军事干部特别爱护……

不像军人的风度,而是学者文雅的风度,因此对团结干部是最有办法的……

他的皮(脾)气不爱发,如果哪个部队对群众纪律做得不好,他是绝不客气;如果相反,对军事任务完成不怎么好,倒可原谅……

第一个强烈感受:连叛徒都对刘伯承推崇备至,可就刘伯承的心胸格局之大。

第二个强烈感受:有点护犊子,这恐怕是咱刘帅的那点小私心吧……别说,反正很符合《亮剑》中刘伯承的形象,你瞅咱老师长,有多爱护李云龙吧。

那么还有其他中野战将吗?当然有,只不过就实在离谱了!如六纵的韦杰,明明是广西人,却被说成山西人——这就是为何笔者说“即喜欢这类史料,又怕这类史料”的原因。

那么蒋介石接到顾祝同电报后是啥反应?这就不知道了。唯一可知的是,顾祝同发电报的时间是1947年9月23日。而1947年6月30日,二野,也就是刘邓大军便开始千里挺进大别山了。

说来说去恐怕又是蒋介石“临时抱佛脚”,想搞清楚挺进大别山的中野,到底有多厉害等等,好做到有的放矢——只不过这也太被动了。所以只能说:这大概就是蒋介石的特点吧……

3 阅读:1940

冰烟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