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发改委网站公布了2023年度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的十大案例,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河南省委编办关于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的案例。
该案例提到“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事业单位”。这一表述引起了一些媒体的关注,但需要澄清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河南事业单位将进行大规模裁员或消失。
实际上,该文章讨论的是2023年已经完成的改革案例,而非未来的改革计划。因此,对于现有的事业编人员来说,此次改革已经实施完毕,无需过度担忧未来的变动。
河南省即将在2023年进行事业单位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取消科级事业单位的编制,而不是直接裁减人员。此次改革的核心目标是精简上层编制,并将回收的编制重新分配到基层单位。
具体而言,事业编制将按不低于30%的比例进行精简。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两种方式:首先是利用现有单位的空编,将这些空编上交给编办;如果当前没有空编,则将相关计划列入未来规划,即当现有员工退休时不再进行新的招聘,直到达到编办规定的编制数为止。
只有在编制少于核定数时才能进行新的招聘。因此,尽管改革旨在精简编制,但并不会立即导致大规模裁员。
选择在2023年这个时间节点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一年正值退休高峰期,这为编制调整和优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1962年起,我国经历了为期三年的婴儿潮,导致出生人口显著增长。随后,这批人成年后恰逢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1980年,党中央提出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和人事制度,包括建立完善的招考制度等,国家机关因此开始大规模招聘新员工。预计从2022年至2025年间将出现退休高峰。为了降低此次事业单位改革的难度和影响,顶层编制部门已充分考虑上述因素。
精简编制的具体措施之一是增加基层事业编制名额,使得一些长期从事自收自支或差额拨款工作的人员有机会通过考试转为财政全额供给岗位。
在基层,这类身份的工作人员较多,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此政策不仅增强了基层的工作力量,还为这些工作人员提供了慰藉与激励,提升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对于有志于进入公共部门工作的人来说,这一改革举措无疑带来了挑战。精简编制将导致一些机构减少人员配备,从而在短期内限制新的招聘机会。
对于那些计划先获得事业单位职位作为跳板,再寻求公务员岗位的求职者而言,这种策略现在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随着职位空缺的减少,同时保持当前工作并寻找更好机会的策略变得不再那么容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