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原本都是“奴隶”!要证明郭沫若的错误,不专业不行。

万丈豪气文化 2025-03-27 04:32:55

很久不写关于汉字的文章了,最近几次写都是去年的事了,目的是为了教训那些武侠小说看多了的“中医粉”的。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郭沫若把“民”理解错了,只答对了70%,但“民”字解读为“一只被刺瞎的眼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件事我在差不多十年前做“汉字寻根红色之旅”的时候就已经讲过了,无论“民”或“众”,最初在古代都摆脱不了“奴隶”的身份!

我在做汉字寻根的系列活动时,专门有一句口号就是: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文字!

在古代的部落战争发生后,失败者往往被当作奴隶,为了防止他们抵抗和逃跑,奴隶主就会刺瞎他们一只眼睛。相信大家都见过盲人,盲人的眼皮基本上是闭合的状态,因为把眼皮睁开对他们而言毫无意义,所以久而久之就闭合了。于是这个“民”字就引申出了“闭合”的含义:“眠”就是“眼睛闭合”;“抿”就是指“闭合的动作”,比如说“抿了一下嘴”;“泯”就是“被水闭合(淹没)”的意思,所以才会有“人性泯灭”一词。当然,盲人也是人,“民”字自然也代表人。

“众”这个字是经历了一番变迁的,最早是“太阳底下工作的一群人”,后来这个“日”字变成了“目”字,“太阳”成了“眼睛”,就是“被监视的劳动者”,同样代表“奴隶”的身份。所以“民众”在古代的地位是非常之低的。如今的“人民群众”确实“当家做主”了,不过这“人民群众”的眼睛是不是“雪亮”就很难说了,以我之见,动不动就拿这句话来说事的,多半智商堪忧。

所以郭沫若说“盲目为民”,这一论断并无可疑,在那篇文章里面也没看到作者有什么“高见”。至于说要挑战郭沫若,不妨去看一下我多年前写的这篇《天津博物馆行气玉佩铭上的“气功秘籍”——郭沫若有错误也正常》。

实际这篇文章我在2018年4月底就发表在自己的公众号上了。

而我为什么会研究此事呢?因为当时我在做汉字寻根的“中医博物馆之旅”!也就是说,我在2017年12月18日发布这个活动之前,已经发现郭沫若的错误了。

1 阅读:5
万丈豪气文化

万丈豪气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