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南村民刨出商代青铜国宝,专家看不懂,真知堂:简单得很

藏瓷识古历史 2024-08-29 12:02:53

真知堂按:商代的青铜器无疑是国之重宝。改革开放后,铁路公路基础建设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进行,几乎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挖了个遍。加上马承源等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基本上搞清楚了商代青铜器的全貌。

但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的2021年,此地竟然又出土了一件无人认识的商代青铜器!

这就引起了学者们的莫大兴趣。

这件青铜器就是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屈子祠镇双楚村野猫咀出土的商兽面纹扁体筒形觥。见上图。

真知堂上古史:时间回到2021年11月16日,汨罗市屈子祠镇双楚村村民在一座名叫“野猫咀”的小山上修路。只听当的一声,村民们的锄头挖到了一件硬物。

可能是挖到宝贝了。

消息不胫而走。众人纷纷过来围观。

有细心的农民伯伯用锄头一点点的刨开红土,只见红色的泥土中显露出一点青绿色来。

这些年鉴宝节目看得多了,农民们也识货!

好事者议论纷纷!

这一定是青铜器!

再往下挖,只见红土中侧着埋了一件青铜器,鋬(读畔)朝上,流朝下。

懂行的农民伯伯扔掉了锄头,拿出种花用的小铲子,一点点的把这件青铜器刨了出来。

毕竟,再熟练的锄头工也怕伤害到了这几千年前祖宗留下的宝贝。

经过大半个小时的功夫,大伙终于从红土中取出了这件怪模怪样的大型青铜器!

仔细再看,青铜器内还放着一件小青铜器。

真知堂上古史:应该说农民伯伯们觉悟还是很高的。

当天就有人把修路挖出宝贝的事情上报了派出所和镇政府。两天后的11月18日,汨罗市文物保护中心将文物收存入库。

文物中心主任赵磐在看到这件奇特的青铜器后非常吃惊。

他说,"我在文博岗位工作三十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器型!"

真知堂上古史:这件文物器身呈扁圆形,直口、长流,深腹、平底、高圈足,侧附龙形鋬。上腹两侧置羊角牺兽,腹部及圈足饰兽面纹,口部饰菱形云纹,流口以下至圈足饰“C”形扉棱,鋬外侧饰鱼纹和蝉纹。通高67厘米、通宽41厘米、圈足高10厘米、流长25厘米、底长径28厘米,底短径23厘米,重13.45千克。

铜壶直口、深腹、平底、矮圈足,口两侧置一对管状耳,用以穿带。口下饰一周宽口兽面纹,腹部素面,圈足饰一周勾连云纹。通高31厘米,上口径12厘米,圈足底径15厘米,重2.25千克。

专家给它命名为“商兽面纹青铜贯耳壶”。

真知堂上古史:类似的青铜壶在商代晚期青铜器里十分罕见。目前,仅见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窖藏出土类似的器物。

下图就是新干出土的青铜壶。二者口沿都有弦纹两道,耳朵都很细小,兽面纹双目远行凸出。可见其应属于同时期器物。生产地也极有可能是同一地。

汨罗出土异形青铜器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非常重视,立马报告了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专家到汨罗看了之后,也纷纷表示从未见过这等器型。

考察出土环境。两器出土于汨罗江边的小山顶,海拔高度约80米,周边没有任何墓葬。专家们认定这两器应该出土于祭祀埋藏坑。

最后,大家得出如下几点共识。第一,这件青铜器属于商晚期。

第二,这件青铜器应该叫觥,属于酒器,即成语觥筹交错的觥。

专家们给这件器物定名为“商晚期兽面纹扁体筒形青铜觥”。

网上有好事者,则把这件文物称之“汨罗觥”!

真知堂上古史:但这件青铜觥造型十分独特,是不是就是觥,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觥”一般为椭圆形腹,圈足或四足,前有短流,后有半环形鋬pàn(把手),有盖,盖是有角的兽头形状。

有的青铜觥,自名为“匜yí”。王国维先生的研究认为,觥是酒器,匜是水器,也就是洗漱用具。下图为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武丁时期母辛觥。

由于这件青铜觥造型怪异,在任何其他地方都没有见过馆藏品或出土品,所以就要庆幸它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挖出来,只隔了两天就被国家文物部门收走了。

要不然流落地摊上,肯定要被专家们定为赝品。

也有专家认为,这件青铜觥和下图这件湖北盘龙城出土的青铜器器型相似。但未进行深入研究。

真知堂上古史:这件汨罗觥,存在两个最大的疑问。

第一,这件觥的流特别长,传世和出土青铜觥中没有类似器物。

第二,这件青铜觥的鋬,是铆接上去的。龙形鋬pàn(把手)的颜色与器身明显不同,应是不同的合金配比造成的。鋬为分铸,用铆mǎo接的方式与器身相连。

古人为什么不直接铸造而是铆接?关键是为何器身和把手的合金成分完全不同?

这些疑点专家们也没有解读出答案。好在肯定是出土文物,就不深究咯!

但吃瓜群众不干呀?疑点一堆堆的,怎么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怎么办?别急!考古侦探真知堂登场。

精彩即将到来,请勿走开。

真知堂上古史:先给大家解开第一个谜题,为什么这个觥的流这么长,它是觥吗?

答案是肯定的!它是觥,但是属于独特的一种,真知堂给它取名“觥尊”。

汨罗出土的长流觥并不是唯一的长流觥。上图为山西博物馆藏商代龙纹觥,也是独一份的存在,这件商晚期文物出土于石楼县。

研究者们并没有对这件龙纹觥的奇特造型进入深入解读,其实它是长流觥!

长流和短流指的都是器物的出水口。

陶瓷界一般认为,短流壶---指壶嘴出水口脱离壶腔三寸以内的泡茶壶;

中流壶---指出水口离壶腔距离约在三寸到两尺之间的壶;

长流壶---指壶嘴出水口离壶腔两尺以上的泡茶壶。

应该说,我们商代的祖先就已经懂了一点流体力学。知道器物上长流和短流的区别,要比唐朝人强(唐代瓷壶都是短流,宋代才出现长流)。图为唐代长沙窑执壶。

真知堂上古史:有点生活常识的朋友都有心得。

倒水的时候,短流壶,比如我们的保温热水瓶,很容易把开水倒在水杯外,搞不好就会烫伤。而长流壶,则不会有这种弊端了。

下图为浙博收藏的宋代景德镇窑影青葫芦形执壶。

好!搞清楚了这个长流,我们再解释一下为什么商代工匠要设计这种长流!

我们再看一下这件青铜器的尺寸。

器物通高67厘米、通宽41厘米、圈足高10厘米、流长25厘米、底长径28厘米,底短径23厘米,重13.45千克。

真知堂上古史:大家看完这个数据有没有概念?

我给大家算一下。3.14×(0.4米÷2)×(0.4÷2)×0.40=50.24升,一升等于一千克,也就是两斤。

换句话说,虽然没有精确测量,这件青铜觥的容积大约也有四五十升,可以容纳米酒80-100斤。

再加上器物本身的重量27市斤,装满酒之后,这件青铜器的重量应该在107-127斤之间。

所以,这么重的青铜觥不可能是美女抱着给大伙填酒的。

它只能立在那里,两人用力倾倒,把酒从觥中转移到小型酒器青铜壶中。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它是尊不是觥。

中国古代有“六尊六彝”的说法,见于《周礼·春官·司尊彝》。 六尊为 1、牺尊(即献尊), 2、象尊,  3、著尊,  4、壶尊, 5、大尊, 6、山尊。  

由于暂时无法辨认它属于哪一类,真知堂给它命名为“觥尊” 。

真知堂上古史:搞清楚了酒器的用途,它的鋬为何铆接的谜底也就出来了!

青铜鋬不是原配!

而是后加的。

应该是使用了多年后,实在没有鋬不方便,它的主人才安排工匠给它加了一个把手,以便于使用!

看明白了吗?这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何两种合金·成分不同了。

文章写到此,困惑考古界的两大疑问已经解开。但真知堂还想继续深入解读一下。

真知堂上古史:首先,这件青铜器的年代不是商晚期,它和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的文物一样,属于商中期偏晚,也就是商人丢失了郑州商城,河亶甲迁都之后,商王盘庚迁都殷墟之前的那段时间。一阴一阳的纹饰,是商中期青铜器的典型特征。

其次,这件所谓的汨罗觥或“商兽面纹扁体筒形觥”应该正名为“商中期仿象牙造型觥尊”,它的原型是象牙制品。

类似象牙实物。见下图妇好墓出土的象牙杯。

真知堂上古史:象牙自身就带有弧度,特别长的牙根部往往比较薄,容易残缺。所以,商代工匠也不是特意这么做出符合流体力学的觥尊,而是自然为之。

商代的江南地区,多大象。湖南地区还出土了一件象尊,牙未长出,可见是驯养的小象。见下图。

1975年湖南醴陵狮形山出土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高22.8、长26.5厘米

史书记载,商人驯服了大象,并用来作战,即所谓“商人服象,为虐东夷。”

象牙自古以来就是贵重商品,多产于南方。《诗经》中写道: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左传》:“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真知堂上古史:商纣王的一大罪状就是使用了象牙筷子,《韩非子》曰:“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将犀玉之杯。”

作为土特产象牙的原产地,湖南地区的商代方国国君早就使用了本就中空的象牙作为饮酒器具,是理所当然的。所以用青铜仿制象牙杯制成这件觥尊,其独特的造型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使用了数十甚至百年之后,这件宝物的后人实在不便,于是给它加上了鋬。

这件二次加工的青铜觥尊,最后或因战火被掩埋。或因祭祀山川被献祭,最后留在了湖南汨罗江边的小山头上。这就是这件仿象牙青铜觥尊背后隐藏的历史真相!

本文为真知堂独家研究结论,首发于今日头条平台,时间为2024年8月28日。欢迎转发,请勿剽窃。感谢您的点赞和转发,评论支持。

你想知道这些商代贵族背后的故事吗?敬请关注。

0 阅读:0

藏瓷识古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