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写过一篇文章,社区团购把1袋牛奶卷到了1块4毛钱;当时我没有那么吃惊,毕竟袋装常温奶原来的售价就不高;
但是,今天看到一箱盒装奶售价只卖13.99元的时候,突然就在紧张了,因为牛奶价格战可能到了很激烈的程度。
出于思维惯性,我去查看了今年乳企的中报预告。
天润乳业、皇氏集团、麦趣尔和庄园牧场,4家乳企净利润全部下滑。
号称小而美的新疆天润乳业,竟然中报业绩预亏。
之前小北在文章里分析过,天润乳业的收入增长,主要靠常温奶在疆外的销售推动;虽然常温奶毛利率较低,但是它可以扩大销售半径卖到疆外,发挥天润牛奶新疆奶源的优势。
但是今年,天润乳业这一招已经不灵了。
乳制品市场消费需求不振,同时奶源供应过剩,呈现供需不平衡的状态,原料奶和牛只销售价格仍持续下行。
说白了就是供大于求。
乳制品供给不断扩张,终端消费市场需求放缓。
说到降价促销,很多人就说是因为牛奶快到期了;但实际上现在新生产日期的牛奶,也在降价卖。
这款生产日期5月20号的产品,保质期6个月,10盒一箱,售价13.99。
有人说美团团购比这个价格更低。
还有人说:
拼多多上新希望云南产地的雪兰,宁夏的夏进牛奶,基本上都是200ML的20盒或者24盒装的价格,都在30元左右。京东自营的伊利的舒化奶24盒装50元左右,特仑苏16盒装的前一段33买的。
全平台都在降价,只是社区团购降价的幅度更大。
因此,乳企业绩不好就不难理解了。还有其他上市乳企没有出中报。
存量竞争,内卷激烈,降价促销,能够保持增长已属不易,接下来我们对乳企的关注点,会更侧重于其利润的增长质量,降本增效的成果,而不是追求高增长率。
如下图所示,在营收下滑的年份,乳制品行业也存在净利润增长的可能性。
最后说下成本。
常温奶成本6块钱一升,所以10盒200ml的牛奶,售价14块钱企业并不亏钱。
这一说法我并不赞同。
因为从原奶到消费者购买的牛奶,其过程中还有很多成本,比如运输、包装、制造成本、销售费用等等。
下图是“同花顺iFinD”里主产区生鲜乳的平均价。
当前每公斤的收购价已经降到了3.22元,一斤生鲜乳的价格为1.6元。
其他成本以一鸣食品的成本构成为例,如下所所示:
生鲜乳成本只是原材料中的一个而已,奶粉、白糖、果酱等等都属于原材料成本。此外,材料成本只是成本里的一个,制造费用、人工等等,都要计入成本。
其实期间费用也属于牛奶销售所产生的费用。
比如伊利股份2023年的销售成本率约为65%。
与此同时,销售费用率为18%,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率合计为4.7%。它们跟牛奶生产销售不直接相关,但也是为了销售商品产生的支出,也是企业要支付的成本。
所以,一箱10盒的牛奶,14块钱卖给我,我不认为这家上市乳企能赚到多少钱。除非它是在走量,不以赚利润为目的,而是为了去库存和回笼现金。
看现在的很多消费品企业,小北个人观点,其背后的逻辑是相通的。
第一,思考这个行业会不会消失;第二,思考这家企业会不会破产。对白酒和乳制品行业而言,说行业会消失这不现实,但是行业会有周期。就拿白酒来说,2016行业回暖到现在,已经持续8年了;现在进入低谷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调整的过程可能会比较痛苦。
在调整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企业的分化,两极分化会越来越明显。白酒一直是靠高毛利赚钱的模式的代表,接下来名优酒企也不太可能会变成靠走量、靠薄利多销赚钱。比如,大家都不喝茅台了,捧着低价酒吹牛皮。当然,大环境继续变差,消费持续走低,差到大家都喝不起、不敢喝高端酒了。这种形势下,我上面说的就不再成立。
对于乳制品企业来说,小北还是偏向于有规模经济且现金流厚的企业。
规模经济意味着你的成本可以降低,打价格战你还存在盈利空间;即便降价会带来亏损,但是现金流会支撑企业走出周期低谷。当然,这里的假设是这家企业质地好。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哪个行业,低于成本价降价促销都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但是市场会纠正这些,我们还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