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时代的海盗:伊利里亚人与伊利里亚战争

芝兰学摄 2024-11-15 11:39:28

一 伊利里亚人与伊利里亚人王国

伊利里亚人是巴尔干半岛的土著居民,属印欧人种,和今日的阿尔巴尼亚人有一定亲缘关系。伊利里亚人居住的伊利里亚人地区位于亚得里亚海东岸,今克罗地亚斯诺文尼亚,阿尔巴尼亚一带。东与马其顿接壤,南部临近阿波罗尼亚(Apollonia)、伊庇鲁斯(Epirus)等邦国。

伊利里亚地区以山地为主,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伊利里亚人骁勇善战,许多部落以劫掠为生。很早就会使用金属兵器。古希腊人很早就与伊利里亚人接触,许多希腊神话和历史文献中记录了伊利里亚人,在古代世界中,无论是在虚构的还是非虚构的希腊罗马文学中,都存在着伊利里亚人、他们的部落和同名祖先伊利里乌斯(Illyrius)的不同版本的家谱。根据传说,伊利里乌斯是忒拜建城者卡德摩斯与女神哈耳摩尼亚的儿子,他征服了当地民族,被推举为首领,是伊利里亚人的祖先。从前6世纪开始希腊殖民者开始在伊利里亚建立居民点。尽管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也不尽是和平相处. 但是,伊利里亚人最后还是选择逐渐接受希腊文化。希腊奢侈品成为了伊利里亚贵族的象征。在奥赫里德湖畔的豪华的部落墓地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从希腊进口的商品。生产力的进步,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的激增,加上希腊人的影响和压力,使得许多伊利里亚人开始成为海盗,活跃一时。

伊利里亚南部的有组织王国形成得比该地区其他地区更早。已知最古老的伊利里亚王国之一是恩切莱王国(Enchelei),它似乎在公元前 8 至 7 世纪达到鼎盛,但该王国在公元前 6 世纪左右失去了主导地位。恩切莱王国的衰落似乎导致了他们最迟在公元前 5 世纪被同化并纳入新建立的伊利里亚王国,这个新的伊利里亚王国由达萨雷蒂人(Dassaretii)建立。他们的首领巴迪利斯建立了一个王朝——巴迪利斯王朝(Bardylis)。伊利里亚王国经常与邻近的古代马其顿人发生冲突,伊利里亚海盗也被视为对邻近民族的重大威胁。伊利里亚人,尤其是在巴迪利斯的领导下,在阿吉德王朝的马其顿军队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大帝至少在伊利里亚宫廷度过了他们的部分青年时代,熟悉了伊利里亚人的风俗习惯,特别是军事战略和技巧。巴迪利斯雄心勃勃,发展王国,与马其顿争霸,最终于前356年左右被马其顿腓力二世所杀。其王国开始走向衰败,另一个由陶兰蒂人(Taulantii)建立的陶兰蒂王国(位于伊利里亚南部)在首领格劳吉亚斯(Glaukias)的率领下开始强大,他收容了巴迪利斯的儿子克莱图斯(Cleitus),并将女儿嫁给了他,趁着马其顿及亚历山大东征,无暇西顾,陶兰蒂王国似乎在格劳基亚斯统治期间达到了顶峰,即公元前 335 年至公元前 302 年。格劳吉亚斯统治陶兰蒂数十年,与腓力二世,亚历山大,卡山德等人周旋而不败,颇有大略。甚至收留了幼年前来避难的皮洛士大王,与妻子一起亲自抚养皮洛士长大,并出兵帮助皮洛士恢复了王位,与皮洛士统治下的伊庇鲁斯王国保持友好关系。

格劳吉亚斯与皮洛士

格劳吉亚斯死后,由巴迪利斯二世继位(前295-前290在位),他是老巴迪利斯的孙子,克莱图斯的儿子,格劳吉亚斯的外孙,具有两国王室的血统。巴迪利斯二世驱逐了格劳吉亚斯的原定继承人,自立为王,与马其顿,伊庇鲁斯争雄,一度为皮洛士所败,部分领土被皮洛士吞并,在之后,两国和解。巴迪利斯二世将女儿嫁给了皮洛士。不久,。巴迪利斯二世就被莫诺尼奥斯(Monounios)推翻,后者可能是格劳吉亚斯的儿子或孙子,成为新的国王,统治达20多年(前270年去世),继续与马其顿,伊庇鲁斯争雄。他和他的儿子米蒂诺斯(Mytilos)统治王国直至前230年,米蒂洛斯被皮洛士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打败,被迫臣服伊庇鲁斯王国,成为其附庸,只保留一定自治权力。米蒂洛斯死后,陶兰蒂王国陷入全面衰败,几乎消失在历史记载中。

在陶兰蒂王国的衰亡同时,另一支伊利里亚人的部落——阿尔迪安人(Ardiaean)开始兴起,与其他伊利里亚人不同,这伙伊利里亚人是海盗出身,凶悍异常。阿尔迪安王国的建立者是普勒拉图斯(Pleuratus),可能是格劳吉亚斯王朝一脉。其生平事迹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了他领导了阿尔迪安人开始独立建国,前250年,普勒拉图斯去世,子阿格隆(Agron)继位,他成功收复了自皮洛士时代以来一直处于伊庇鲁斯控制下的伊利里亚南部,并将伊利里亚的势力范围扩大到亚得里亚海地区的许多城市,包括科基拉岛(科孚岛)、埃皮达姆诺斯和法罗斯岛(今克罗地亚赫瓦尔岛 并非埃及法罗斯岛——作者注)。在阿格隆的领导下,阿尔迪安人的海盗事业达到顶峰。阿尔迪安人使用一种被叫做 lembus的小战船,这是一种小型快速战船,只有一排桨,灵活机动,神出鬼没。前231年,应马其顿国王德米特里二世之邀,阿格隆率军从海上奇袭埃托利亚联盟(前4世纪中期形成的希腊城邦同盟,著名的雅典后来也加入该同盟——作者注),杀获数千人,大掠而还,威震希腊,阿尔迪安人的王国也便成为伊利里亚人的代表,也被许多历史学者干脆称为伊利里亚王国。同年,阿格隆去世。由子皮内斯(Pinnes),皮内斯的后母特乌塔(Teuta)担任摄政女王,掌握实权。

伊利里亚人

二 第一次伊利里亚战争

随着罗马的崛起,罗马的势力开始进入亚德里亚海沿岸,与伊利里亚人发生冲突。许多罗马商人被伊利里亚海盗绑架,杀害,杀人越货。据波利比乌斯记载,元老院应罗马商人请求,遣使前往伊利里亚交涉,伊利里亚摄政王特乌塔(Teuta)表示:“伊利里亚国王阻止其臣民的海上获利行为,有违惯例”,罗马使者则回应:“罗马人一直有项优良习俗,即公开惩罚那些犯下私人层面罪行之人,并援助那些受害者。借神明之助,我们将尽己所能,尽快地迫使你改变伊利里亚国王对待子民的惯例。特乌塔闻言大怒,杀死一位罗马使者。至此,双方已谈无可谈,战争爆发。

特乌塔女王与罗马人谈判

前229年,第一次伊利里亚战争爆发, 罗马人先发制人。派遣一支舰队,四支军团渡海进攻。此时,伊利里亚人正在将领法罗斯的德米特里乌斯率领下刚刚攻下科基拉岛,正在修整。主力则在围攻埃皮达姆诺斯,罗马人的突然到来,令其猝不及防。罗马执政官格奈乌斯·富尔维乌斯·森图马鲁斯(Gnaeus Fulvius Centumalus)率领 200 艘战船前往科基拉岛解除围困,尽管他得知该岛已经投降。罗马人与德米特里乌斯进行秘密谈判,德米特里乌斯自觉无法抵抗,也自觉失去了特乌塔的青睐,因此率部投降罗马人,并在德米特里乌斯的帮助下交出了城市。这座城市成为了“罗马的朋友”,从此将依靠罗马的保护来抵御伊利里亚人的入侵。德米特里乌斯本人则担任罗马指挥官的顾问,充当“带路党”直到战争结束。与此同时,执政官卢修斯·波斯图米乌斯·阿尔比努斯(Lucius Postumius Albinus)带领一支由 20,000 名步兵和 2,000 名骑兵组成的军队从布伦迪西姆(Brundisium)穿过阿波罗尼亚(Apollonia)。富尔维乌斯率领的舰队抵达阿波罗尼亚,阿波罗尼亚开城投降。两支部队向埃皮达姆诺斯(Epidamnos)推进,迫使伊利里亚人放弃围困并四散奔逃。罗马军团向伊利里亚内陆进发,许多部落和城市望风而降。伊利里亚的舰队试图进行抵抗,袭击罗马军队,罗马军团的一位政务官和数位军事保民官战死,但伊利里亚人无法阻挡罗马军团,罗马人长驱直入,攻破其首都斯科德拉,特乌塔撤回科托尔湾的里宗(Rhizon in the Gulf of Kotor),坚守不出,已成瓮中之鳖,公元前228年,特乌塔求和,接受罗马苛刻的条件:向罗马缴纳规定贡赋;放弃伊利里亚大部分土地;只保留一小部分作为统治,严禁两艘以上船只在利苏斯以南海域航行,成为“罗马人的朋友”此为第一次伊利里亚战争。罗马人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了胜利,撤军返回意大利,留下德米特里乌斯作为所谓“摄政”,帮助统治伊利里亚被罗马人占领的土地,(根据狄奥·克里索斯托姆的说法,法罗斯的德米特里乌斯与皮内斯的生母特里图塔(Triteuta )结婚,)留下部分罗马军队作为监视。次年,特乌塔退位,不久病死。(一说跳崖自杀)

阿尔迪安王国

科基拉与埃皮达姆诺斯

阿波罗尼亚

德米特里乌斯是不是此战最大赢家?从表面上看,其不仅获得伊利里亚很多土地,更成为罗马的朋友。但事实上,他不但因背叛自己的国王和人民而受到罗马对其“背信弃义”人格的担忧,而且行动范围似乎也受到上述条约的限制。所以,对德氏而言,所获土地既是罗马的赏赐,也意味着罗马对其施加的束缚与其独立地位的丧失。稍有不慎,便会遭到罗马的责难甚至打击。双方政治关系的不对等和固有的相互猜疑,决定了二者友好关系的脆弱和短暂。笼罩在罗马势力阴影之下的德氏,似乎唯有两条路可选:一是谨小慎微,遵从罗马指令,以获得罗马对其统治地位的认可和支持;二是冒着触怒罗马的风险,图谋伊利里亚国势的复兴。事实上,德米特里乌斯很快就选择背叛罗马。

三 第二次伊利里亚战争

德米特里乌斯的统治持续了十年,期间,他对罗马人阴奉阳违。继续放任伊利里亚海盗袭击亚得里亚海沿岸各地。公元前 222 年,应马其顿邀请,一支由 1,600 人组成的伊利里亚军团在德米特里乌斯的指挥下在塞拉西亚帮助马其顿人作战,对抗斯巴达人,马其顿人在那里赢得了对斯巴达人的决定性胜利。塞拉西亚之后,德米特里开始试图以牺牲罗马为代价扩大对伊利里亚的控制,煽动一些伊利里亚部落反对罗马,组织海盗活动,并与马其顿眉来眼去。

前219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德米特里乌斯认为时机已到,悍然攻击并占领了伊利里亚南部的罗马盟军城市和社区。,第二次伊利里亚战争爆发。

与公元前 229 年的特乌塔不同,德米特里乌斯为罗马入侵做好了充分准备。他首先在阿波罗尼亚的伊利里亚城市堡垒迪马卢姆驻扎了一支驻军。消灭了其他地方的对手——那些反对他统治的伊利里亚人,并在他的家乡法罗斯岛上驻扎了 6,000 名最优秀的部队。罗马决定出兵攻打德米特里乌斯,和以前一样,当年参与第一次伊利里亚战争的两位执政官都陪同罗马远征,但主要的指挥官是埃米利乌斯·保卢斯,三年后他在坎尼会战的罗马大灾难中丧生。亚得里亚海在罗马为公元前 218 年至公元前 201 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做准备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罗马元老院预计远离罗马的战争将旷日持久,艰苦卓绝,因此决定首先在伊利里亚解决问题。

公元前 219 年,罗马执政官认为迪马卢姆对德米特里乌斯在该地区的权力至关重要,于是准备围攻这座城市,罗马军在七天内就直接攻占了它。结果,该地区的所有伊利里亚城镇都接受了罗马的保护,每个城镇都得到了适当的条款和条件。接下来,罗马人在法罗斯岛上进攻德米特里,德米特里在坚固的防御工事(现代港口城市斯塔里格勒)后面坚守不出,以精良的部队、充足的补给和战争物资等待进攻。为了避免长期围攻,保卢斯决定冒险再次正面进攻,同时引诱德米特里乌斯脱离要塞,罗马军队从大陆转移到岛上的森林地区。与此同时,第二天,罗马军队派出一支小舰队,佯装从港口登录,引诱德米特里从他的防御工事后面出来。德米特里不知是计,向港口进军,阻止罗马人登陆。这一策略奏效了,当罗马主力从另一个方向出现在岛上时,伊利里亚军队被迫与罗马军队交战,因为他们与城市的联系被切断了。伊利里亚军队遭到两面攻击,又失去了城墙的保护,最终战败。公元前 218 年,伊利里亚军队很快投降,而德米特里乌斯则弃岛逃往马其顿,前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的宫廷,罗马人摧毁了法罗斯的防御工事,在保卢斯的率领下,进军内雷特瓦河,将许多居民点捣毁,剿灭了许多海盗据点。第二次伊利里亚战争结束,罗马人将皮内斯立为傀儡国王,统治一块很小的地区,并强令他赔偿罗马军费,补齐贡赋。罗马共和国要求马其顿引渡德米特里乌斯,但腓力五世拒绝了。

德米特里乌斯受到了马其顿国王的热烈欢迎,巧合的是,腓力五世的父亲也叫德米特里,德米特里乌斯成为腓力最信任的顾问之一。根据波利比乌斯的说法,德米特里在腓力将野心转向伊利里亚和罗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元前 217 年,当腓力得知迦太基将军汉尼拔在特拉西梅诺湖战胜罗马人时,腓力起初只把信给德米特里看。德米特里可能看到了收回伊利里亚财产和对罗马进行一定程度的报复的机会,他立即建议年轻的国王与腓力正在交战的埃托利亚人讲和,并将注意力转向西方,与罗马开战。腓力五世被说服,与罗马开战,这便是第一次马其顿战争,德米特里乌斯积极与汉尼拔结盟,在盟约里,特别规定在罗马战败后,要求罗马返还他在伊利里亚的领土。可以说是组建了“罗马包围网”,德米特里本人最终于前214年死于对马其顿对美塞尼亚的征服战争中。

四 马其顿战争

前220年,马其顿安提柯王朝的腓力五世上台,腓力五世野心勃勃,准备重建亚历山大帝国。在位初期,就与埃托利亚同盟大打出手。不久,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汉尼拔向马其顿求援,正中腓力五世下怀。前215年,双方结盟,约定汉尼拔帮助马其顿征服希腊,马其顿帮助汉尼拔征服罗马。不料,双方的使节团被罗马截获,罗马大怒。腓力五世见阴谋败露,先下手为强,进攻罗马盟国科西拉。马其顿战争爆发。

马其顿军队在东部不断取胜并准备渡海进兵意大利时,罗马舰队驶入亚得里亚海(Adriatic Sea)。因罗马正在对付汉尼拔,兵力不足,前215年,元老院令执政官拉维努斯率部牵制马其顿,力求将马其顿军队牵制在本土,使其不能与汉尼拔会师。次年,马其顿军队攻打阿波罗尼亚,被拉维努斯骗入城内,里应外合,烧毁马其顿海军不少船只。腓力五世被迫退回内地。

腓力五世见海上无法打破局面,改由陆地进攻。前213年,为完成德米特里的遗愿,开始向伊利里亚地区进军,但是由于拉维努斯控制亚得里亚海,双方僵持。于是,罗马利用希腊内部的矛盾展开外交活动,并于公元前212年取得埃托利亚同盟(Aetolian League)的支持。不久,斯巴达也转入反马其顿联盟。腓力五世不仅没能入侵意大利,反而引火上身,可以说是得不偿失,腓力五世大怒,转而攻打埃托利亚同盟。

腓力五世

前212年,反马其顿同盟进军马其顿,攻破许多城市,但是,在战争中,希腊各邦的经济也遭到严重破坏。一些中立国家开始促和。前207年,腓力五世发起反攻,大败埃托利亚同盟。公元前206年,马其顿和埃托利亚同盟的希腊城邦实现和解。失去了埃托利亚同盟支持的罗马无力在巴尔干与马其顿作战,被第二次布匿战争拖得精疲力竭的罗马亦不得不于公元前205年同马其顿缔结所谓腓尼基和约,双方打平。

前3世纪末,腓力五世与叙利亚的塞琉古国王安条克三世(Antiochus Ⅲ of Seleucid Syria,公元前242-前187)联合一起,约定乘埃及的托勒密五世(前204-前181在位)年幼之际。合兵攻打埃及,瓜分埃及。马其顿和塞琉古军队向埃及本土及支持埃及的希腊各邦发起进攻,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希腊各邦引起极大愤慨。爱琴海四周的希腊城邦因不堪马其顿的袭扰,遂联合反对腓力。公元前201年,腓力的舰队被罗德岛(Rhodes)和帕加马(Pergamum)联合舰队打败。同年,罗德岛等城邦和埃及向罗马求援。此时,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罗马已有足够兵力,罗马遂以马其顿违反条约为借口,打着“希腊解放者”的旗号再次向马其顿开战。

前200年,罗马派出使节游说希腊各邦加入反马其顿同盟,但除雅典外,大多态度模糊。与此同时,罗马向腓力五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立刻停止对希腊各邦的敌对行动。并退还侵占埃及领土,遭到后者断然拒绝。罗马自然也知道腓力五世会拒绝,只是想将战争责任推给马其顿,并煽动希腊各邦的反马其顿情绪。

次年,罗马分海陆两路,进攻马其顿,陆军2个军团在执政官伽尔巴率领和希腊盟军的配合下,进攻伊利里亚。海军与罗德岛海军一起骚扰马其顿沿海。埃托利亚同盟也与罗马并肩作战。塞琉古的安条克三世,见罗马势大,不敢得罪罗马,消极合作。就连在第一次马其顿战争中站在马其顿一边的亚该亚同盟。也因腓力五世粗暴干涉伯罗奔尼撒内政。与其断绝关系。腓力五世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前199年,伽尔巴率军出征,占领了西部马其顿,击溃马其顿守军,但没能深入马其顿内地。次年,罗马改派执政官弗拉米尼努斯为帅,继续作战。双方边打边谈,期间,罗马军夺取了通往马其顿腹地的阿乌斯峡谷,并逼迫亚该亚同盟倒向罗马。罗马军一路长驱直入。企图吸引马其顿主力与之决战。而腓力五世此时在拉里萨,得知消息后率军返回,两军于库诺斯克法莱遭遇。

马其顿战争

库诺斯克法莱会战(狗头山会战)前197

兵力对比

罗马 33000(军团步兵8400 意大利同盟 10000 希腊方阵兵 4000 希腊轻盾兵2000 骑兵2600) 战象29头

马其顿 27500 ( 方阵兵16000 雇佣兵 1500 轻盾兵4000 伊利里亚轻步兵2000 2000骑兵)

双方势均力敌

库诺斯克法莱在希腊语里意为“狗头”,是一座小丘陵,一开始,双方各在山头两侧,并未发现对方行踪。

战役前夕曾下过一场大雨,当日早上在两方军营间的地区和山丘上因而弥漫一场大雾。尽管如此腓力五世仍旧下令进军,但因大雾关系使得视线不良,腓力派遣一小队轻装步兵登上山丘侦查。同时弗拉米尼努斯也派遣一小队罗马标枪兵(Velites)和骑兵登上山丘侦查,于是双方侦查部队在山头上发生遭遇战,罗马方渐渐不敌,知道状况的弗拉米尼努斯立即派遣2,000名步兵和500名骑兵前往增援,迫使马其顿士兵逐渐撤离山头。腓力五世也派遣更多增援部队,并把他的马其顿骑兵和色萨利骑兵送去增援,成功击退罗马士兵并且迫使罗马士兵撤离山头,腓力五世的骑兵一路追击罗马军直到罗马军的埃托利亚骑兵来支援才停止。而腓力五世尽管不太想把方阵送往崎岖、不平的山区,但为了扩大战果,下令大军登上山头,并令右翼8,000名方阵先朝罗马军方向进军。

红色为罗马 蓝色为马其顿

两军都以一翼突破为目标,因大雾弥漫和地形原因,事实上,两军都被截为左右两部分。

腓力五世亲率右翼方阵发起进攻,并把方阵纵深加深一倍,正面宽度减少一半,越过山顶,在崎岖地形上发起进攻,击退罗马左翼。同时,马其顿左翼也发起进攻。(第一张图)

与此同时,罗马右翼在大象引导下发起进攻,此时马其顿左翼刚越过山顶,突遭大象冲击,大败,大象冲垮马其顿左翼队形,罗马步兵占据狗头山顶,居高临下,向方阵投掷标枪,击溃马其顿左翼。(第二张图)

马其顿战争

但是,此时,罗马左翼在马其顿右翼进攻下节节败退,形势危急。罗马军右翼的一位军事保民官见到自军左翼的不利情况,自发下率领罗马右翼20个中队(Manipulus)朝马其顿右翼后方攻击,而因为马其顿式方阵无法立即转变正面方向来应付突来的威胁,使得方阵阵型破裂,在两面攻击下马其顿右翼遭到击破,马其顿全军全线崩退,大败,腓力五世逃走,罗马获胜。(第三张图)

伤亡 马其顿 8000被俘5000

罗马 2000

战后,腓力五世无力再战,向罗马求和。战后双方在坦佩谷举行和谈,并在那里签订和约,结束第二次马其顿战争。腓力五世同意将会把马其顿驻军从所有希腊城邦撤离,并且放弃所有最近征服的色雷斯和小亚细亚领土。会中埃托利亚同盟要求从马其顿上获得领土,但这事遭到弗拉米否决。当条款送到罗马确定批准时,罗马元老院再增加额外条款:马其顿要付出1,000塔兰同的白银赔款和交出大部分舰队及解散大部分陆军,还要送出腓力五世的儿子到罗马作为人质。前196年的科林斯的地峡运动会上,弗拉米尼努斯宣告了所有的希腊城邦将获得自由,而且罗马不会在希腊驻军,当场所有希腊人欢声雷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结束后,马其顿被迫与罗马同盟,疆界回到古早的边界,结果马其顿在希腊的势力遭到彻底粉碎,丧失地中海大国的地位,由于马其顿的战败,罗马对伊利里亚地区的统治得以巩固。

五 第三次伊利里亚战争

之后三十余年,限于史料匮乏,关于罗马与伊利里亚的关系脉络,我们所知甚少,只知道皮内斯死后,罗马人扶植阿格隆最小的弟弟斯凯尔狄莱达斯(前218-前206在位)与他的儿子普莱乌拉图斯(Pleuratus Ⅲ)(前206-前180在位)相继为王,似乎因伊利里亚国王斯凯尔狄莱达斯和普莱乌拉图斯(Pleuratus Ⅲ)对罗马的忠诚态度,双方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友好关系。在马其顿战争和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父子两人坚定地站在罗马那边,忠实充当罗马走狗,罗马人投桃报李,将一些在马其顿战争中获得的土地“赏赐”给伊利里亚人。普莱乌拉图斯死后,他的儿子根提乌斯(Genthius)于公元前180年即位,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前179年,马其顿腓力五世壮志未酬身先死,嗝屁了。在前一年,腓力五世将他支特罗马人的儿子德米特里处决掉。腓力五世的另一个儿子儿子珀尔修斯一直很妒忌兄弟德米特里在当驻罗马大使的成功,于是他耸恿父亲将这个“可能的篡位者”毒杀。由于罗马人较偏爱德米特里,所以当珀尔修斯登上王位时,罗马对这个参与毒杀德米特里的人没有多大好感。

珀尔修斯一向仇视罗马。他对一切“革命”份子都准备加以收买。他不仅在马其顿颁布赦令,使破产者可以获利,而且发出普遍号召,欢迎一切由于政治或债务等理由逃亡在外的希腊人到马其顿来,并允诺完全恢复其过去的地位和财产。在他的领导下,马其顿一时成了反罗马分子的大本营,群魔乱舞。除此之外,珀尔修斯还大力发展经济,致力于改善与希腊各邦和小亚细亚各国的关系。珀尔修斯采取各种手段招揽反罗马人士,马其顿一时群魔乱舞。从公元前180年至前172年,随着马其顿国王帕尔修斯(Perseus)向外扩张,罗马与马其顿的矛盾日益尖锐,而伊利里亚地处两大国之间,既是两者角逐的主战场,又是双方争相拉拢的对象。这决定了罗马和马其顿对根提乌斯的态度呈现出相类似的两面性:既疑虑又拉拢、既威胁又示好。罗马对伊利里亚的疑虑有着复杂的现实背景。据李维记载,根提乌斯被指控应对亚得里亚海域的海盗行为负责,因为许多海盗船只出自其王国,且不少罗马公民在其王国遭到拘押。公元前172年,罗马的盟邦伊萨遣使向罗马控诉,声言根提乌斯劫掠其领土,并与帕尔修斯联络,欲对抗罗马。但从之后形势发展来看,直到公元前168年,根提乌斯并未投靠帕尔修斯,而是摇摆于罗马与马其顿之间,日渐受到罗马人猜忌。罗马也曾试图拉拢根提乌斯。公元前172年,元老院派遣德西米乌斯(Lucius Decimius)至伊利里亚,授命其试探对方的态度,尽力将对方拉拢为盟友。相较于罗马,帕尔修斯对根提乌斯的笼络态度更为积极、拉拢手段更为多样。他一面多次遣使积极游说,以重金相许;另一面率大军攻占伊利里亚一些城池,以武力相逼。根提乌斯逐渐投向帕尔修斯。引燃了第三次伊利里亚战争。

前168年,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爆发,马其顿的珀尔修斯在罗马占领的伊利里亚夺回了几个罗马前哨,控制了通往伊利里亚王国的路线。此时,珀尔修斯向根提乌斯派出了第一个使团,包括伊利里亚流亡者普莱拉图斯(因为他精通伊利里亚语),以及马其顿人阿达尤斯和贝里亚。他们在利苏斯找到了根提乌斯,并告诉他珀尔修斯在对抗罗马人时取得的成功。根提乌斯回答说,他不是缺乏与罗马人作战的意志,而是缺乏金钱。无论是这支使团还是不久后从斯图贝拉派来的另一个使团,都没有就这一点做出承诺。珀尔修斯继续努力让根提乌斯参与战争——据说最好不要花费他的国库。伊利里亚流亡者普莱拉图斯从佩内斯塔伊(也是伊利里亚部落之一——作者注)招募了 1,000 名步兵和 200 名骑兵。公元前 168 年罗马入侵马其顿迫使国王承诺向根提乌斯提供补贴,根提乌斯的船只可用于攻击罗马人。双方商定了 300 塔兰特的金额,珀尔修斯派他的同伴潘陶库斯去安排。在梅特翁城,双方商定了人质,正式结盟,根提乌斯接受了国王的誓言。他派奥林匹奥带着一个代表团去珀尔修斯收钱,条约在塞尔迈湾的迪姆举行了一些仪式后签订。马其顿骑兵举行了正式游行,这可能给伊利里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一游行可能代表马其顿人批准了条约。

根提乌斯

为与罗马开战,根提乌斯积极准备,首先,他通过对所有臣民征收单一税,并控制他居住的利苏斯和斯科德拉两座城市的货币工场或造币厂,从而集中了财政。他派出使团,积极游说罗德岛参与对罗马的战争,同时大力扩军,组建了一支15000人的军队。罗马派出使团责问根氏,提醒他与罗马的友好关系, 反遭其扣押,至此,双方谈无可谈,战争爆发。

根提乌斯在王国最南端的城市利苏斯集结了 15,000 名士兵和一支由伦比组成的舰队,并于公元前 168 年 1 月/2 月进入罗马势力范围,围攻了伊利里亚城市巴萨尼亚,这是罗马的一个盟友,尽管该城距离利苏斯只有 5 英里,但却拒绝屈服,根特乌斯开始围城。根特乌斯的同父异母兄弟卡拉万提乌斯派出 1,000 名步兵和 50 名骑兵袭击了另一支亲罗马的伊利里亚部落卡维人,虽然未能占领他们的一座城市,却蹂躏了卡拉万迪斯城的田野。一支由八艘战舰组成的舰队稍后出发,攻击沿海殖民城市埃皮达姆努斯和阿波罗尼亚。罗马军则在两位指挥官阿庇乌斯·克劳狄乌斯和卢修斯·阿尼西乌斯·加卢斯的率领下集合起来,罗马军共计 600 名骑兵和 10,400 名步兵,意大利同盟则有 800 名骑兵和 10,000 名步兵,还有伊利里亚部落帕提尼人也前来支援,提供2000步兵与200骑兵,罗马军达到伊利里亚军队的两倍,且战斗力装备士气都强于伊利里亚人,加上许多伊利里亚部落不愿与罗马作对,纷纷倒向罗马,故而第三次伊利里亚战争同样以毫无悬念的方式终结。罗马军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一路长驱直入,伊利里亚军大败,根特乌斯逃往首都斯库台,坚守不出,罗马军围城,三日后,走投无路的根特乌斯开城投降,罗马军先是设宴款待,然后将其逮捕,另一支罗马军也同时抓获在逃跑路上的其妻子,儿子,罗马军入城,缴获军用物资,金银财宝无数。罗马军将根特乌斯一家流放伊古维姆(位于意大利中部),根特乌斯后死于此地。公元前167年,阿尼西乌斯宣布罗马元老院和人民给予伊利里亚人“自由”,从所有城市和要塞撤军;根氏的王位被剥夺,其之前控制的地区被一分为三,除战时主动背弃他的部落可获得免税外,其余部落需缴纳相当于根氏统治时期的半数税款;罗马获得大量财物,缴获200余艘战舰并转送给科西拉、阿波罗尼亚和埃皮丹努斯等城邦。至此,伊利里亚王国灭亡。同年,罗马在彼得那会战中大败马其顿珀尔修斯率领的军队,灭亡马其顿王国。前158年,罗马军又击败另一支不服罗马统治的伊利里亚部落——达尔马提亚人,将其击溃。至此伊利里亚全境为罗马所统治。罗马先是设置几个傀儡共和国,后来干脆将其废除,设立伊利里亚行省。公元10年,伊利里亚行省被分割为达尔马提亚和潘诺尼亚行省,但伊利里亚作为地区名仍然被广泛使用着。至此,伊利里亚战争结束。罗马尽括亚德里亚海。在罗马帝国时期,伊利里亚地区的居民曾被视为不开化的人,但他们中的佼佼者却在后期帝国的历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三世纪危机到达高峰时,正是数位出身于伊利里亚的军人皇帝(所谓伊利里亚诸帝)挽救了即将崩溃的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政治上属于东部帝国的伊利里亚也不断受到如潮水般涌来的蛮族(西哥特人,匈人,东哥特人,等等)的严重破坏。在这些蛮族最终离开或瓦解后,斯拉夫人又冲进了这一地区。在6世纪到8世纪之间,大量斯拉夫部落进入巴尔干半岛并定居下来,原住民伊利里亚人逐渐被同化了。这是后话了。

0 阅读:22
芝兰学摄

芝兰学摄

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