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障 佛教用语。指“烦恼障”、“所知障”。瑜伽行派和法相宗对贪瞋痴等诸惑就其能障碍成就佛果的作用做的分类:(1)烦恼障:以我执(人我见)为首的诸烦恼,谓此烦恼能障涅槃。《成唯识论》卷九:“谓遍计所执实我萨迦耶见(指“人我见”)而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烦恼及彼等流诸随烦恼。此皆扰恼有情身心,能障涅槃,名烦恼障。”(2)所知障:以法执(法我见)为首的诸烦恼,谓此烦恼能障菩提(觉悟)。《成唯识论》卷九:“谓遍计所执实法萨迦耶见(指“法我见”)而为上首,见、疑、无明、爱、恚、慢等,覆所知境无颠倒性,能障菩提,名所知障。”此二障“体虽无异,而用有别”。据称小乘断惑,唯断烦恼障(人我见)不能断所知障(法我见),而大乘断二障及其种子。《俱舍论》所立:(1)烦恼障:同上释。《俱舍论》卷十七:“烦恼数行,难可伏除,故说为障。”(2)解脱障:此解脱指“灭尽定”,谓障修习者入“灭尽定”之烦恼,名解脱障。解脱又分为“慧解脱”和“俱解脱”。《俱舍论》卷二十五:“谓唯依‘慧’离烦恼障者,立慧解脱;依兼得‘定’离解脱障者,立俱解脱。”《圆觉经》所立:(1)理障:由邪见等理惑障碍正知见,相当于所知障。(2)事障:由贪等事惑相续生死而障碍涅槃,相当于烦恼障。《圆觉经》卷上:“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转依 佛教用语。法相宗所说彻底转变我执、法执之二障,以证得涅槃、菩提之二果。为其全部修习的最高目标。据《成唯识论》卷九:“‘依’谓所依,即依他起,与染、净法为所依故。‘转’谓二分:转舍、转得。由数修习无分别智,断本识(指第八识)中二障粗重,故能转舍依他起上遍计所执及能转得依他起中圆成实性:由转烦恼(障)得大涅槃,转所知障证无上觉。”此系从*三自性上说明人的思想应如何由世间转向出世间的:对于缘起现象(依他起),不应执为实我、实法(遍计所执),而应见到唯识真性(圆成实),此即谓之转依。又,同书解释:“‘依’即是唯识真如,生死、涅槃之所依故:愚夫颠倒,迷此真如,故无始来受生死苦;圣者离倒,悟此真如,便得涅槃……能转灭依如生死,及能转证依如涅槃……说为转依。”此系直接从对“唯识真如”之迷悟的认识上,说明如何由生死苦达到涅槃乐的。这种转依,均通过阿赖耶识中种子的消长生灭来实现;转捨烦恼障种子即转得“涅槃”果;转捨所知障种子,即转得“菩提”果。
转识成智 亦称“转识得智”。佛教用语。瑜伽行派和法相宗认为通过特定的修行,领悟佛教“真理”,有漏(有烦恼)的八识就可转为无漏(摆脱烦恼)的八识,从而可以得到四种智慧。这四智是:(1)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转为无漏时得“成所作智”(或称“作事智”);称此智“为欲利乐诸有情”,故能于十方以身、口、意三业为众生行善;(2)第六识(意识)转为无漏时得“妙观察智”(观智);此智“善观诸法自相、共相,无碍而转”,能根据有情众生不同根机,自在说法,教化众生;(3)第七末那识转为无漏时得“平等性智”(平等智);此智“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应”,能平等普度一切众生;(4)第八识阿赖耶识转为无漏时得“大圆镜智”(镜智);此智“离诸分别,所缘行相微细难知,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净,离诸杂染”,如大圆镜之光明,能遍映万象,纤毫不遗。具此四智,即达到佛果(见《大庄严经论》卷三、《成唯识论》卷十等)。此说亦是藏传佛教的重要理论。
ab3721a
付善出为上 电磁力是宇宙一切变化的力量 宇宙 地球是一个变化两点都变化的电参数 带电体之间的力量是变化的电磁力 物体之间不但有引力 还有斥力 只是大小不同 二者相互依存 在一定范围之内相互转换 是电磁力人与人之间 国与国之间 人与环境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电磁力 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分为引力和斥力及转换宇宙法则是一杆称 即平衡或是公平 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