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改向前突,惠民健康迈新步!

凌青谈健康 2025-01-31 12:16:31
云南省2024年医改工作回顾展播:昆明

2024年,昆明市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持续发力,扎实推进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和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到紧密型医共体提质增效,从“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昆明在医改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市人民健康福祉筑牢坚实基础。这一年,是昆明医改攻坚克难、创新突破的一年,也是医疗卫生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深化医改迈出新步伐,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催人奋进!

一、2024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工作成效及主要措施

1.落实三明医改经验一是加强医改工作的领导。一位政府负责同志统一分管“三医”工作,各级党委定期专题研究医改工作,确保改革方向明确、措施有力。

二是落实政府投入责任。持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通过强化医院预算、运营、采购源头管理,积极化解公立医院长期债务,保障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政府主导、“三医”联动,协同完善政策、深化改革。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均衡布局,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常态化开展药品耗材集采。四是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优化绩效考核机制,稳步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2.加快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一是加快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以市延安医院和市第一人民医院为龙头分别牵头建设2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推动信息管理一体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2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共建成122个专家工作站。

二是推进紧密县域医共体建设。以县域为单位整体推进“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推行县域医共体内药品统一采购,实现县乡村用药目录衔接统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目前,全市14个县(市)区均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建成云南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示范县2个,牵头医院派驻主任医师实现乡镇卫生院全覆盖。

3.加快高水平医院建设强化统筹规划,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争先进位”工作,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数据月度分析、季度调度工作机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优化质量安全工作机制、加强医务人员管理、强化药品器械管理、规范医疗技术管理、提升急诊质量、改善门诊医疗质量、提高日间医疗质量、保障手术质量安全、提高患者随访质量、优化要素配置和运行机制的12个方面全面加强市级公立医院质量安全。昆明市儿童医院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签约合作共建项目,将在专科建设、科研合作、教学合作与交流、国际交流合作、队伍建设、医院管理、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等方面深度合作,提升昆明儿科诊疗水平。

4.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

一是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目前,全市16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26家中心卫生院中16家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委托高校举办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多措并举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目前,全市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占比达36.08%,较2023年提升10.32%。

二是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分级组建巡回医疗队到县(区)、乡开展巡回医疗。选派7家市级医院84名医疗人才,扎实开展组团式帮扶和对口帮扶。以评促建,提升医院内涵建设,3个县(市)区人民医院为三级医院,其余均为二甲医院。三是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分类解决乡村医生养老等社会保障,及时足额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基本药物制度补助、乡村医生定额补助、乡村医生生活补助等,保证乡村医生队伍稳定。

5.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昆明市具有较好的中医药资源禀赋,一直以来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认真执行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项目,开展“冬病夏治”中医养生系列活动、第三届膏方文化节、“中医药文化宣传月”和专家义诊活动等,推广种类丰富、特色突出的中医疗法。培养岐黄学者1名,已完成终期考核,正支持建设云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1个、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个。下辖14个县市区均设置县办中医医院机构,其中8个设置中医医院。19所公立综合医院均有院领导相对固定分管中医药工作,其中9所设置中医病床;全部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均建立中西医协同发展机制、中西医联合查房会诊制度。积极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达标21家,占比14.5%,公立基层医疗机构配置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144家,完成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48名,基层中医馆骨干培训90人。6.其他医改相关工作

一是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农村困难人口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杜绝住院收取押金,脱贫人口县域内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继续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经基层首诊转诊的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全面免除住院押金。

二是落实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种类。扩大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备范围和数量,编制《昆明市基层医疗机构治疗高血压等四类慢性病药品目录》,促进基层与上级医院用药衔接。

三是推动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制定《昆明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实施方案(试行)》。建立县区临床检验质控中心6个,放射影像质控中心3个,超声诊断质控中心2个。目前,共11家三级医院、43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达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要求。

四是加强医改数据监测工作。印发《关于2024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评价情况的通报》,对昆明市35家公立医院2024年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评价工作进行通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对评价结果反映的短板、弱项等问题,为压实主体责任,增强推进深化医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取有针对性的强化措施,推动医改工作落实落地,对有关工作进行了安排。

(二)特色亮点

1.放宽互联网医院举办主体互联网医院作为传统医疗的重要补充部分,能够有效缓解地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使患者能够便捷的获取专家咨询、缓解就医难题,昆明市为了扩大互联网医院规模,提供多元化的线上诊疗服务,经申请批准为云南省唯一放宽互联网医院准入条件的地区,率先开展为期3年的审批试点工作,将有力促进云南省互联网医院发展壮大。

2.加快推进“信用就医”工作“信用就医”是昆明市“城市智慧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保“信用就医”便民服务平台属全省首创,通过再造诊疗环节及付费流程,主要解决长期困扰就诊群众门诊候诊时间长、缴费耗时长、取药排队长、就诊时间短的“三长一短”痛点问题,逐步开展免押金住院,实现“先看病后付费”便民目标。

3.开展“首诊惠民行”试点工作昆明市为解决群众普遍反映的就医“三长一短”问题,不断改善就医环境和流程,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要。以“首诊惠民行”试点行动作为解决群众就医“急难愁盼”的实际举措,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就医体验,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形成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全市已有约11万余人次患者享受到便利。

二、2025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举措

人民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昆明市将在省卫生健康委的关心指导下,进一步聚焦“六个春城”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实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深入开展医疗资源扩容、优质资源下沉、医疗服务提质、基层卫生增效、公卫能力提升、关爱妇幼健康、信息技术赋能、人才动力聚集、新爱卫提标、中医药传承创新等“十大工程”建设,全力推动各项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

0 阅读:24
凌青谈健康

凌青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