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行动》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第一遍是普通的观影体验,第二遍是因为看到很多人对这部电影不感冒,我感到费解,于是决定再看一遍,确认自己的感受。第三遍则是为了写一篇小作文,核对细节。有趣的是,尽管第二遍和第三遍的观看带有任务性质,但我在观影过程中却完全沉浸其中,思想没有走神。这让我意识到,这部电影对我有着独特的吸引力。看了三遍后,我确信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看法与许多人不同。正所谓“汝之砒霜,我之蜜糖”,而我也与许多人一样,深深喜欢这部电影。
电影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潜艇在激战中意外撞山,损毁严重,核反应堆温度飙升,全艇官兵面临生死危机。在这种极度紧张的时刻,张涵予饰演的艇长却出人意料地开始吹口琴。这一设计堪称全剧的精妙之处。在传统电影中,类似的场景往往是指挥员大喝一声,要求大家镇定。而《蛟龙行动》却用一段口琴声来稳定情绪,在平静中建立信心和冷静。这种高超而灵活的指挥艺术,不仅新颖,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我在终南剑客老师的直播中,就这一细节留言了四五次,反复强调这是全剧最精妙的设计。如果不是真心喜欢,我不会如此执着。
另一个让我动容的情节是佟莉牺牲的瞬间。有人批评电影没有在佟莉牺牲前明确交代她是一名女战士,导致观众感到混乱。然而,我认为这正是电影的高明之处。佟莉的名字起初让我有些疑惑,直到她在深陷绝境时,镜头给了一个小特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她是一名女战士。那一瞬间,我的眼眶湿润了。战争本应是男人的事,但佟莉却在水下几百米的地方,与男战士一样生活、战斗、牺牲。这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不需要事先反复强调她的性别,而是在最后一刻直接撞击观众的心灵,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女战士的伟大。
影片中还有一个让我泪目的细节:当潜艇进水口被石头堵塞,需要爆破时,副艇长周培林平静地说“我上”。他是全艇排名第二的指挥员,却主动请缨执行这项危险任务。在提出要求的同时,他将挂在脖子上的核动力启动钥匙交给艇长。这一动作包含了三层含义:交权、舍命、上前线。这正是我军指挥员的本色——“跟我上”,而不是“给我上”。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让我想起了我军的光荣传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指挥员,才能带出不怕死、不惜死的兵,才能无往而不胜。
《蛟龙行动》中还有许多值得品味的细节。例如,影片并没有刻意用镜头交代人物身份,而是通过一闪而过的细节让观众自己去发现。这种手法不落俗套,却在关键时刻直击人心。比如佟莉的女战士身份,直到她牺牲的那一刻才被揭示,这种设计不仅真实,也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女战士的伟大。再比如副艇长周培林的主动请缨,不仅展现了我军指挥员的光荣传统,也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任务的艰巨和危险。
当然,我也理解一些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批评。有人认为影片节奏缓慢,有人认为人物刻画不够鲜明。但在我看来,这些所谓的“缺点”恰恰是电影的独特之处。《蛟龙行动》并没有采用传统商业片的套路,而是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和真实的情节设计,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逐渐沉浸其中。这种“慢热”的风格,或许不适合所有观众,但却让我深深着迷。
最后,我想说,《蛟龙行动》不仅仅是一部军事电影,它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勇气和牺牲的作品。它通过一个个细节,展现了军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坚韧与无畏,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人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精神。这部电影或许不是完美的,但它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和深思的作品。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蛟龙行动》,我强烈推荐你去看一看;如果你已经看过但觉得不感冒,不妨再看一遍,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如果你对这部电影有更多见解,或者想分享你的观影感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别忘了点赞、关注、分享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探讨《蛟龙行动》的深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