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溜一圈,发现除了要抱在手里的小宝宝,其他稍微大一点的娃,基本都是老人在带。
这些老人,要么是奶奶要么是姥姥。
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免不了就是家长里短。从她们的谈话中我发现,“姥姥带娃”和“奶奶带娃”还真有蛮大的区别。
这些区别很现实,不知道你家是不是这样?
一:带娃心态不同
邻居老人给女儿带娃,她特别小心,生怕孩子磕着碰着,这也不让碰那也不让做。每次带娃出门,她都是紧跟在旁边,一旦有个啥风吹草动,她立马就将孩子抱走。平时在家也是,不敢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半步。
孩子天性喜欢探索,对什么都好奇,被姥姥这样限制,他难免就会发脾气。而姥姥也带着累,劳心费神。
我们经常劝她,适当放手,不要看得这么紧,自己也轻松一些。
邻居叹一口气说:“如果是自己的孙子,我也不会带得这么精细,糙点也没关系。但是带外孙,可不敢大意。
如果爷爷奶奶看见孩子经常这里有伤,那里有疤,他们心理肯定不乐意,还会埋怨儿媳妇。而且,万一孩子真出个什么事,我们可就费力不讨好,反遭抱怨了。”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觉得孩子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一家,而和姥姥姥爷则没有那么亲密。
姥姥带娃,可能会相对奶奶更有压力。担心孩子受伤,担心自己照顾得不好引来埋怨,担心因为孩子的事女儿与公婆闹矛盾。
所以说,同样是带娃,姥姥可能会更紧张一些,压力也大一些,不敢大意,生怕出差错。而奶奶因为是带自家的孙子,相对姥姥没那么见外,压力也较小一些。
二:侧重点不同
不得不说,姥姥带娃和奶奶带娃,她们的侧重点会不同。
奶奶更偏向爸爸,而姥姥更偏向妈妈。
比如教孩子说话,奶奶一般会先教“爸爸”,或者“爷爷奶奶”,然后再是“爸爸妈妈”。但姥姥则会先教孩子说“妈妈”,然后再是“姥姥姥爷”或“爸爸”。
奶奶会告诉孩子,爸爸上班很累,将来长大后要多孝顺爸爸妈妈,多孝顺爷爷奶奶。
而姥姥则会告诉孩子,妈妈怀宝宝、生宝宝很辛苦,带娃很累,妈妈很不容易。宝宝要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将来长大要对妈妈好等等。
奶奶会告诉孩子:“你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一家人,我们是一起的。”
而姥姥则更多地觉得,爸爸妈妈和孩子才是一个家,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是亲人。
三:出发点不同
同样是老人带娃,姥姥和奶奶,出发点却是不同的。
儿媳妇生孩子了,作为奶奶,她会觉得,带孙子是自己的责任。如果没有别的情况,自己理所应当要去帮忙带娃。如果实在没法出力,那奶奶可能就会在物质上补偿一些。
但女儿生娃了,姥姥却有选择的余地。如果自己走不开、不方便、家里还有孩子,那姥姥可以不用去帮忙带外孙,没有心理负担。
如果自己有能力、有时间,又心疼女儿,那姥姥可以选择帮忙带娃,为了女儿,自己累一点也无怨言。
四:遇到的矛盾不同
奶奶带娃和姥姥带娃,遇到的矛盾也不相同。
奶奶和儿媳一起带娃时,因为自己是过来人,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帮助到年轻的妈妈。所以在育儿时,难免会希望儿媳听自己的。
但年轻人却有自己想法,觉得老人家的思想和方法过时了,她们更想按自己的想法来照顾孩子。
这就导致,为了孩子,两代人产生矛盾,甚至还因为一点小事互相抱怨。
而姥姥帮忙带娃,因为是自己女儿的孩子,她更愿意听取女儿的意见,只是在不赞同的时候给一些指导和方法。
并且,如果女儿对老人的育儿方法不赞同,她会直接指出来。两个人即便有分歧,却也不会因此而互相埋怨。
所以说,姥姥带娃的家庭,母女之间很少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奶奶带娃,却经常因为意见不同而闹别扭。
但不管是奶奶带娃还是姥姥带娃,老人都是真心为了晚辈好。
姥姥希望女儿好,希望女儿的孩子好,她无条件付出,无私帮助女儿带娃。奶奶则希望儿子的家庭能有人帮衬,希望孩子能被很好地照顾。
不管老人家出于怎样的考虑,她们能帮忙带娃,都是希望孩子能幸福快乐。若有什么矛盾冲突,我们也尽量智慧地化解,减少家庭冲突~
你家是谁带娃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