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青为杨开慧扫墓5张照,一句"亲爱的妈妈,你好年轻啊"感人落泪

蕙言史说 2025-02-10 11:41:41

杨开慧塑像在长沙板仓完工,毛主席之子毛岸青携带全家前往杨开慧烈士陵园进行祭奠。

杨开慧塑像全高约六米,总重量在16吨。

底座上刻着“骄杨”二字,正是出自毛主席怀念杨开慧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中的“我失骄杨君失柳”。

毛岸青在为母亲扫墓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为其拍下几张照片。

邵华更是在仪式全部结束以后,在《湖南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妈妈你好年轻》的文章。

以此表达毛岸青全家对于杨开慧的思念之情,而“妈妈你好年轻”这句话也引得无数人泪目,让人想起这位在29岁就为革命牺牲的烈士!

那么,在杨开慧英勇就义之后,毛岸青都过着怎样的生活?他又是如何表达对母亲思念之情的?

一 毛岸青的童年

杨开慧在1930年牺牲的时候,毛岸青只有七岁。

并且和哥哥毛岸英、弟弟毛岸龙一起关押在国民党的牢狱之中。

而他也被称之为毛主席的所有子女中受苦最多的一个孩子。

当时国民党当局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无法对毛主席的这三个孩子下手,只能被迫将毛岸青兄弟几人释放。

一开始是杨家的族人严嘉收留了这几个孩子,但杨开慧的亲属们害怕国民党特务出尔反尔,会在背地里迫害这几个孩子,就觉得长沙已经不安全了。

想着将毛岸青兄弟三个送到上海,交由组织保护起来,毛岸青和哥哥弟弟先是去了南京,然后由杨开慧的嫂子李崇德护送着往上海去。

最开始兄弟三人有着组织的庇护,被送到了共产党人秘密开办的一所幼稚园里,里面的学生都是领导人的孩子,所以在生活上相对安稳。

可这种日子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负责管理幼稚园的党组织就被破坏了,只能紧急关闭。

毛岸青三人先是在一户人家被收养了一段时间,最后因为被虐待而选择离家出走,流浪在上海街头。

毛岸英在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说过,当时兄弟三人就像《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一样,日子过得十分凄苦。

除了没有偷过东西以外,所有能够活命的方式都尝试过,包括捡垃圾和乞讨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龙因病早逝。

后来上海的党组织找到了毛岸英和毛岸青,将他们收养在家中,并且化名为杨永福和杨永寿来掩人耳目。

然而这种生活也是十分短暂的,随着上海的党中央机关迁往中央苏区,毛岸英两兄弟的生活变得十分拮据,只能到街上当起了报童。

毛岸青就是在卖报纸的过程中被一名外国巡捕用警棍殴打头部,最后落下了持续终生的后遗症,一直被头疼折磨着。

红军长征结束以后在陕北安了家,上海的党组织也与党中央重新取得联系。

当时就准备将毛岸英和毛岸青,以及一批领导人的子女送到陕北生活。

而在这个时候,苏联答应了接收领导人孩子的方案,毛岸英和毛岸青符合其中条件,就从上海辗转到了苏联。

二 亲身参加革命

入住苏联开办的共产国际儿童院以后,毛岸青和毛岸英才和多年失去联系的父亲通上了信,定期向毛主席汇报学习和生活上的情况。

这些信件内容是毛主席十分关注的,并且会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回信,教导他们努力学习,将来回国参加建设。

1947年,毛岸青和毛岸英回国。

当时中国还处在解放战争时期,其中有过一段隐秘的往事,是有关毛岸青的。

从苏联回国以后,毛主席虽然知道毛岸青的身体不好,还是让他到黑龙江的克山县参加土改试点工作。

当时的克山县流传有一种疾病,名为克山病,是一种地方性的心肌疾病,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死亡率很高。

并且克山县在未解放以前有大量土匪活动,所以环境是十分危险的。

但毛主席对于子女从未有任何特殊待遇,反而是哪里危险将他们派往那里。

正如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时候,将毛岸英送往朝鲜战场一样,“谁让他们是毛泽东的儿子”这句话对于毛岸青也是一样的。

在克山县参加土改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毛岸青为了掩盖自己的身份,重新用着当年流浪时的名字杨永寿。

毛岸青整日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奔走在乡村中,与农民同吃同住,并且利用自己精通俄语和算术等技能,活跃农村的生产。

因此在新中国的建立过程中,毛岸青是亲自参加过革命活动的,只是毛主席后来一直压着这件事不让公布。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岸青一开始是在中宣部进行俄语翻译方面的工作。

可没过多长时间,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哥哥就牺牲在了战场上。

这件事对于毛岸青的打击很大,一时间病情加重,只能放弃工作进行疗养,身体状况很差,并且会时常想起哥哥和母亲。

在1957年的时候,毛主席和毛岸青在青岛见面。

毛主席此次前来是专门看望毛岸青的,一见面就询问儿子的身体和生活情况。

病情严重的毛岸青向毛主席讲起了一件事,那就是在这次见面的前一天,自己在梦中见到了妈妈杨开慧。

毛岸青说在梦里面,妈妈还笑着对自己说:

“孩子,我不能给你爸爸抄文章了,你要练好字给他抄啊!”

三 邵华撰写文章

毛主席听到这话以后心情十分沉重,刚好来青岛前不久的时候,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主席就将这首诗拿给儿子看,以此表示自己也在想念杨开慧。

当毛岸青接过这首诗的时候,开篇念到“我失骄杨君失柳”的时候就开始放声大哭,毛主席也罕见的落下了眼泪。

后来毛岸青从青岛到大连继续疗养生活,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毛岸青与邵华相识相恋,最后在1960年成婚。

结婚十年之后,毛岸青和邵华诞下一子,毛主席亲自为其取名为“新宇”,这也是毛主席唯一的孙子。

有了妻子和孩子的陪伴,毛岸青的身体和生活状况有所好转,并且在往后的时光里会经常到长沙板仓为母亲杨开慧扫墓。

1962年,当时刚刚结婚不久的毛岸青和邵华,在大嫂刘思齐的陪伴下来到了长沙,前往棉花坡祭拜杨开慧。

当站在母亲墓前的时候,毛岸青回想起了三十多年前母亲牺牲时的往事。

他是那一事件的亲身参与者,不由的在墓前落下眼泪。

而从那以后,上天并未因为他是毛主席的儿子有所眷顾,从流浪上海再到前往苏联,毛岸青是毛主席所有在世子女中受苦最多的一个。

到1990年11月的时候,杨开慧牺牲六十周年之际,一座命名为“骄杨”的雕像屹立在了板仓的土地上。

毛岸青和邵华带着孩子前往祭奠,这座塑像的落成不只是对杨开慧烈士的纪念,更是向无数为革命献身的烈士们致敬。

在雕像落成的前一年,当地政府对杨开慧故居进行修缮的时候,意外在墙壁中发现了杨开慧生前的许多手稿。

这些稿件让人们更清晰的了解那段历史,也让邵华在文字之中对这位“婆婆”更加了解。

所以在杨开慧烈士雕像的揭幕仪式上,邵华写下了文章《亲爱的妈妈,你好年轻啊》,以此表达毛岸青全家对杨开慧的怀念之情。

文章中“亲爱的妈妈,您好年轻啊!您仍然满头秀发,白衫黑裙”这句话更是引得无数读者为之泪目。

0 阅读:25
蕙言史说

蕙言史说

揭开历史迷雾,诉说天下故事